卷六十三 李杜列传第五十三-尊龙凯时平台在线地址

卷六十三李杜列传第五十三

(李杜)

◆李固传,李固字子坚,汉中南郑人,司徒李恢的儿子。

李恢的事迹在《方术传》。李固像貌有奇特的外表,头上有骨突出如鼎足,上入发际隐起,脚板上有龟文。年少时好学,常不远千里,步行寻师。于是读尽许多古书,结交不少英贤。四方有志之士,多羡慕他的风采而来向他学习。京师人都赞叹说:“这又是第二个李公了。”(注:指继其父为公。)司隶、益州都命令郡守举李固为孝廉,召他为司空掾,都不去就职。

陽嘉二年(133),有地动、山崩、火灾等变异,公卿推举李固去对策,皇上又下诏特地问他当代的弊端,以及为政应做些什么。李固对答道:“臣下听说国王是以天为父,以地为母,拥有山川之宝藏。王道行得通那么就陰陽和睦,政化乖忤就山崩地震成为灾害。这都是关系于天心,见效在成事上面。所谓化以职成,官由能理。古时进而为官的人,都是有德才有爵命;今日进而为官的人,只是有财和力。臣下听说诏书务求宽大博厚,疾恨苛严残暴。可是现在的长吏多用杀伐出了名声,而一定得到升迁重赏;而那些心存宽和而没有党羽援助的,每每得到排斥放逐。因此淳厚的风气不能宣传,周彡薄的习俗不能改革。即使用繁刑重禁,又有什么益处?前孝安皇帝变乱旧典,封爵给阿母王圣,因而制造妖孽,使樊丰这班人乘权放恣,侵夺主上的威严,改乱嫡嗣,把太子废为济陰王,致使圣躬狼狈不堪,亲遇其难。既从危难中出来,做了皇帝,天下人都在仰望,希望风政有所转变。积敝之后,容易得到中兴,的确应当宽厚地想为善之道;可是议论的人,还说当前的事,又与以前相同。臣下伏在山草之间,感到十分痛心。

回忆汉朝兴起以来,三百多年,贤圣相继出现,十又八个君主。难道没有阿乳之恩?难道忘了贵爵之宠?然而上面害怕天威,下面根据经典,知道不可违反道义,所以不加封赏。现在宋阿母(宋娥),虽然有大功勤谨的品德,只要加以赏赐,就足以酬报她的劳苦;至于分封土地,实在与旧典相乖违。听说阿母体性谦虚,必然会逊让不受,陛下应赞许她那种辞国的高风,使她成就万安之福。“一般说来,妃后之家很少完全的原因,难道是天性造成的?只是因为爵位太高太显,专揽大权,而天道最恨盈满,可他们不知自损,所以至于颠仆垮台。先帝宠遇阎氏,位号立得太快,所以得到灾祸,时间并不太长。《老子》说过:‘其进锐,其退速也。’(注:进得快,也退得快。)现在梁氏外戚居在皇后所住的椒房之内,按礼是不能以妻之父母为臣,尊以高爵,还是可以的。可是她的子弟侄儿,荣显交加,永平、建初年间的故事,大概不是如此。应该使步兵校尉梁冀以及诸侍中还居黄门之官,使国家大权离开外戚之手,政权归于国家,难道不很好么!“又诏书禁止侍中尚书中臣子弟不得为吏察孝廉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掌握威权,照顾私情,准予请托的关系。而中常侍在日月的旁边,声势振动于天下,子弟要做官,没有什么极限。虽然外表看似谦默,不插手州郡,可是那些谄伪之徒,望风推举。现在可为设常禁,与中臣相同。“从前光武帝第三女馆陶公主替她儿子求作郎,明帝不同意,赐钱千万。为什么轻厚赐,重薄位,为的是官人失才,害及百姓哩。臣下私自听说长水司马武宣,开陽城门侯羊迪等,没有别的功德,初次拜官便补真。这虽是小饼失,可慢慢破坏了旧规章。

先圣的法度,应该坚守不移,政教一出差错,百年难得恢复。《诗经》上说:‘上帝板板,下民卒瘅。’(注:上帝反其道而行,下民就遭殃。)这是讽刺周厉王变更先王之道,所以使下民尽病哩。“现在陛下有了尚书,等于天上有北斗星。北斗是天的喉舌,尚书便是陛下的喉舌。北斗斟酌元气,运平四时的气候。尚书出纳国王之命,布政于天下,权尊势重,责任之所归属。如果不平心办事,那么灾害必然到来。的确应该慎审选择其人,来弥补圣政。现在与陛下共同治理天下的人,外面就是公卿尚书,里面就是常侍黄门,譬如一门之内,一家之事,安宁就大家有福,危险就共遭祸败。刺史、二千石,外面统管职事,里面受法则的制约。任何事物表面歪曲,影子必斜,源流清澈的流水必干净,等于敲敲树根,百枝都动摇哩。《周颂》说:‘薄言振之,莫不震叠。’(注:稍有振动,没有不震动。)这是说动之于内心,而反应在外表。这么说来,本朝发号施令,难道可以随便?间隙一打开,那么邪人就在想心思;利竞暂开一线,那么通向仁义的路就阻塞了。刑罚不能复禁,化导因此变坏。这是天下的纪纲,当前的急务。陛下应打开石室金匮之书,陈列图书,招集一班儒生,引问为政的得失,指摘变象,以求天意。他们说得中理,立即实行,选拔其人,表彰能干之辈。那么圣德每天都有所闻,忠臣竭尽他们的智慧。又应罢退宦官,免去他们的权重,裁置常侍两个,端方正直有德的人,让他们在左右省察事理;小黄门五人,有才智闲雅的,让他们在殿中工作。

这样一来,那么议论的人厌塞,升平世界即可到来。臣所以敢于陈述愚瞽之言,冒昧上奏,倘若皇天想使微臣使陛下觉悟,陛下应熟虑臣下的话,怜悯赦却臣的死罪。”顺帝看了上述对策,多所采纳应用,立刻让阿母迁还弟舍,诸常侍全部叩头谢罪,朝廷的政纪肃然。并用李固作了议郎,可是阿母身边的宦官恨李固的言太直,于是捏造罪恶来陷害李固,事从中下。大司农黄尚等人请求大将军梁商,又有仆射黄琼究明李固的案情,过了好久才得拜为议郎。李固出去做了广汉雒县县令,到了白水关,解除印绶,回到汉中,关起门来不与人交往。半年之久,梁商请求让李固作从事中郎。梁商以后父的身份辅政,而柔和自守,不能有所整顿,灾异多次显现,下面权势日重。李固想使梁商先整治风化,退辞高满之位,于是给梁商写奏记道:“《春秋》褒奖仪父以开义路,贬责无骇以闭利门。义路闭了,利门就打开;利门打开,义路就闭塞。前孝安皇帝内任伯荣、樊丰等人,外委派周广、谢恽等人,开门受贿,用人不当,天下议论纷纷,怨恨之声到处都是。朝廷开始建立,比较清静,不到几年,渐渐堕落。左右党进,每天均有人升官,守死善道的人,走向穷途末路,而没有改正弊端,树立正气的方法。

又即位以来,十又余年,太子未确立,群下都在盼望。可使宫中的嫔媵减少一些,挑选身份微贱但宜生子之人,进御到皇上那里,顺助天意。如果有了皇子,母亲自己喂奶,不要交给保妾巫医,以致出现赵飞燕那样的杀子之祸。明将军威望高地位显,应当以天下大事为忧,提倡谦虚节约,做万方的榜样。可是新建祠堂,费工用亿计算,不是来显示美德,表示清俭。数年以来,灾怪多次出现,连续多时不下雨,而陰沉多云。宫省之内,定有陰谋。孔子说:‘智者见变思刑,愚者睹怪讳名。’天道没有亲疏之分,可为敬畏。近来月食尽于端门之侧。月,大臣的象征。一般地说,太高就危险,太满就溢出,月亮满了就缺,太陽到中午就偏移。

这四项,自然之数。天地之心,福谦忌盛,因此贤达之人功成身退,保全名节,颐养天年,没有恐惧之忧。如使王纲一整,道行忠立,明公走伯高的路,保全不朽的名声,难道和这些外戚平庸之辈耽荣好位的同日而语吗?我是狂夫下愚之人,不知大体,私下感到古人报一饭之恩,何况受了照顾优遇而可不尽心吗?”梁商没有听从。

永和年间,荆州盗贼兴起,长年不得平定,于是朝廷用李固作荆州刺史。李固到职后,派官吏慰劳访问境内,赦免寇盗以前的罪恶,与他们从头开始。于是贼人头目夏密等收编他们的党徒六百多人,绑着自己,前来自首。李固都原谅他们,让他们回去,使他们自相招集,开示威法。半年时间,所有盗贼全部投降,州内从此太平无事。李固上奏南陽太守高赐等人贪赃的秽行。高赐等怕受处分,于是共同用重金贿赂大将军梁冀,梁冀替他们千里移送檄文,可是李固抓得更紧。梁冀便令调李固作太山太守。这时太山盗贼屯聚多年,郡兵常有千人,追讨不能制伏。李固到职后,全部将郡兵罢遣回去种田,只挑选留任有战斗力的百多人,用恩信招诱盗贼投降。不到一年,贼人都逃散了。李固升为将作大匠。上疏陈事道:“臣下听说气之清的为神,人之清的为贤。养身的以练神为最宝贵,治国的以积贤为正道。

古时秦国想进攻楚国,王孙圉在西门设坛,陈列名臣的姓名,秦使者感到惊讶,于是停止进击。魏文侯以卜子夏为老师,以田子方为朋友,对段干木行轼礼,所以一般贤人争着到来,名声超过齐桓公,秦国不敢在西河派兵,这大概是积贤人的符命哩。陛下拨乱反正,初登大位,礼聘南陽樊英、江夏黄琼、广汉杨厚、会稽贺纯,策书赞叹他们,用大夫之位接待他们。因此隐居之人,智术之士,弹冠相庆,振衣而出,乐意替你出力,四海人民高兴,归服圣德。杨厚等人在职时,虽无奇特的表现,然而每天勤勤恳恳为国事操心。臣前些时在荆州,听说杨厚、贺纯等人因病免职归田,替他们十分惋惜。有一天朝会时,看见诸侍中都是年轻人,没有一位宿儒大人可作顾问的,的确可叹。应该召回杨厚等人,以满足众人之期望。黄琼久处议郎,将近十年,众人都觉得开始十分看重,现在都停滞了,很可怪。光禄大夫周举,才谋高正,应在常伯之位,访以言议。侍中杜乔,学问品行很好,当世之良臣,久托疾病,可敕令起身视事。”李固又推荐陈留杨伦、河南尹存、东平王恽、陈国何临、清河房植等人。

这天有诏书召用杨伦、杨厚等,又调升黄琼、周举,用李固作大司农。起先周举等八使案察天下,劾奏许多不法官吏,其中多半是宦者亲属,宦者常替他们求情,诏书便叫他们不必追究。又旧任三府选令史,光禄试尚书郎,这时都系特派,不再选试。李固便与廷尉吴雄上疏,认为八使所检举的人,应该赶快诛罚,选举署置,可归有司去办。皇帝被他们的话感动,于是更免八使所举的刺史、二千石,从此减少特派,责成三公,明加考察,朝廷称赞很好。李固又与光禄勋刘宣上言道:“近来选举牧守,多数不称职,甚至横行无道,侵害百姓的权益。又主上应停止..乐游玩,专心庶政。”皇帝采纳他们的意见,于是下诏诸州劾奏太守、县令以下的官吏,政有乖错不正,对百姓没好处的,免去官职;那些奸秽重罪的人,一律收付诏狱。后来冲帝即位,用李固作太尉,与梁冀参录尚书事。

第二年皇帝死了,梁太后认为扬州、徐州盗贼盛强,恐惊扰造成大乱,使中常侍诏李固等,想等到所召诸王侯到齐才发丧。李固答道“:皇帝虽然年少,还是天下之父。今日崩亡,人神感动,岂有臣子反共掩匿么?古时秦始皇死在沙丘,胡亥、赵高隐瞒而不发丧,卒至害死扶苏,以至亡国。近来北乡侯死了,阎后兄弟和江京等人也一起掩秘,于是有孙程杀人之事。这是天下之大忌,切不可做的。”太后听从了,当天晚上就发丧。李固认为清河王刘蒜年长有德,想立他为帝,对梁冀说:“今当立帝,应选择年高而有德的,任亲政事的人,希望将军审详大计,学习周勃立文帝、霍光立宣帝,而不能像邓太后、阎太后利用君主幼弱的做法。”梁冀不听,于是立了乐安王之子刘缵,年刚八岁,这是质帝。这时冲帝将北卜山陵作为葬址,李固便建议道:“今天处处有寇贼,军兴用费加倍开支,新创宪陵,赋发非一。帝尚幼小,可起坟陵在宽陵茔内,照殇帝的康陵制度,可减少三分之一的费用。”于是听从李固的意见。这时太后因为连遭不幸之事,委任宰辅,李固所匡正的意见,每次听从了,那些黄门宦者一概斥遣,天下都希望太平,可是梁冀猜专,每相忌恨。起初,顺帝时所封的官,多不按次序,等到李固在事,奏免百多人。这班人既怨恨,又希望梁冀帮忙,于是共同写个急切的奏章诬蔑李固有罪,奏章说:“臣下听说君王不同天而行事,便无以承受天命;臣子不述旧事,不能侍奉君王。古时尧死之后,舜仰慕三年,坐下就看见尧在墙边,吃饭就看见尧在羹边。这就是所谓常追来孝(译:指周文王能述追王季勤孝之行。)不失臣子的气节。

太尉李固,因公假私,依正行邪,离间近戚,自建支党。至于他所表举荐达,照例是他的门徒;他所辟召之人,没有不是故旧。有的用财货贿赂,有的是他的子婿婚属,那些列在官牒上的共四十九人。他又广选贾竖之徒,来补充令史;募求好马,临窗呈试。他所出入过分奢侈,车帷鲜艳曜日。皇帝大行在殡,路人都在哭泣,而李固却胡粉饰貌,搔头弄姿,游玩自如,从容冶步,竟无半点伤悴之心。皇帝之山陵尚未建成,他竟违背旧政,把好的都说在自己身上,把过错全部归于君王,斥逐旧臣,不得侍送,作威作福,没有哪个比李固更厉害的了。臣听说宰相之职,在于调理陰陽,璇玑不平,寇贼捣乱,责任就在太尉。李固受任之后,东南地区盗贼猖狂,九江、广陵两州以及数郡,千里萧条,兆民受到伤损,大化陵迟,而诋毁先主,疯狂已极。存无廷争之忠,没有诽谤之说。儿子之罪没有比累父更大,臣子的罪行没有比毁君更深。李固之罪,应该杀头。”书奏上去,梁冀告太后,请交下面审理。太后不听,得免于死。梁冀忌帝之聪慧,恐产生后患,于是叫左右进鸩毒。帝痛烦闷苦,派人把李固找来。李固进去,上前问道:“陛下怎么得的病?”帝还能说话,说道:“吃了煮饼,现在腹中闷得很,找到水来还可活命。”当时梁冀也在旁边,说道:“恐怕呕吐,不可饮水。”话未说完就死了。李固伏尸号哭,推举侍医。

梁冀顾虑事情被泄露,特别恨了他。于是商量立嗣,李固引进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先给梁冀写信道:“天下不幸,仍遭大忧。皇太后圣德当朝,总理万机,明将军体履忠孝之道,考虑国家的安危,而连年之间,国祚三次断绝。今当立帝,帝位是天下重器,太后十分关心,将军劳虑,详择合适的人,务存圣明。然而愚情考虑再三,私下独有想法。远寻先代废立的旧制,近见国家立帝的前事,没有不访问公卿、广泛征求意见,务必上应天心,下面符合众人愿望。再说永初年间以来,政事很多谬误,地震宫庙,彗星出现在天,的确是将军用心思的日子到了。

《古书》说:‘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从前昌邑王被立,昏乱得很,霍光十分担心,后悔得折骨。如果不是博陆侯霍光的忠勇,大司农田延年的奋发,大汉的江山,差点倾覆了。可见事关重大,不可不深思熟虑!悠悠万事,只有这是最大的事。国家的兴衰,在此一举。”梁冀得了信,便召集三公、中二千石、列侯大议立谁为好。李固、胡广、赵戒以及大鸿胪杜乔都认为清河王刘蒜明德著闻,又是最尊亲,应立为嗣。先是蠡吾侯刘志当娶梁冀之妹,这时正在京师,梁冀想立他。众人不同意,梁冀愤愤不乐,可又没有别的理由可以改变大家的主意。中常侍曹腾等听了,晚上到梁冀那里劝说道:“将军几代人与皇后有亲,掌握大权,宾客胡作非为,多有过失。清河王为人很严明,如果立为君,那么将军受祸的日子便不久了。不如立蠡吾侯,富贵可长久保持哩。”梁冀同意他们的话。

第二天重会公卿,梁冀意气汹汹,而言辞激动。自胡广、赵戒以下的官吏,没有不害怕的。都说“:只有大将军发令就是。”可是李固与杜乔仍坚持原来的意见。梁冀大声宣布“罢会”。李固的意见既不被听从,还希望众人之心可立,又写信给梁冀。梁冀更加激怒,于是劝太后先策免李固的官,竟立了蠡吾侯,这便是桓帝。后一年有余,甘陵刘文、魏郡刘鲔各打算立刘蒜做天子,梁冀因此诬蔑李固与刘文、刘鲔等散布妖言,将他们关进牢狱。李固的门生勃海王调贯械上书,证明李固的冤枉。河内赵承等数十人也要钅夫..(刑具)到朝廷通诉,太后明了他们的意思,于是赦了罪。等到放出牢狱,京师市里百姓都喊万岁。梁冀听了大吃一惊,害怕李固名声道德将来对自己有大害,于是再力奏前面的事,把李固杀了,当时年仅五十四岁。临死前,李固给胡广、赵戒写信道:“我受了国家大恩,因此竭尽鄙肱之力,不顾个人死亡,志在扶持王室,达到文帝、宣帝那样。哪想到一朝梁氏迷谬,你们曲从,把好事变为坏事,成功变为失败呢?汉朝衰亡,从此开始了。

你们受了主上的厚禄,颠覆而不扶持,倾覆国家大事,后代的良史,难道会容你们的私心?我的身体完了,在义方面还是有所得,还有什么可说呢!”胡广、赵戒得了信感到悲痛惭愧,都长叹流涕。州郡将李固的两个儿子李基、李兹从郾中逮捕了,都死在狱中。小儿子李燮逃出了性命。梁冀便封胡广、赵戒的官而把李固的尸首露放于交通要道,命令说有敢于接近的加罪处理。李固的弟子汝南郭亮,年刚成童,游学到了洛陽,于是左手拿着奏章斧钺,右手拿着钅夫钅质,到朝廷上书,请求替固收尸。不许可,于是前往哭泣,陈辞于前,便守丧不走。夏门亭长呵斥他道:“李、杜二公为大臣,不能安抚皇上接纳忠言,而兴造无端的大祸。你们何等迂腐,公然冒犯诏书,干试有司呢?”郭亮说:“我是含陰陽而生,戴着天,踩着地。义之所动,难道知道性命要紧,怎么用死吓唬人?”亭长叹道“:生在非命的世界,天虽高不敢不弯腰,地虽厚不敢不累足,耳目应该注意听视,口不可乱讲。”太后听了没有杀他。

南陽人董班也去哭李固,而殉尸不肯离开。太后同情他,于是让他用布包尸归葬。两人从此出了名,三公都征召他。董班便隐身,不知到哪里去了。李固所著的章、表、奏、议、教令、对策、记、铭共十一篇。弟子赵承等悲叹不止,于是共议李固的言论事迹,写成《德行》一篇。

◆杜乔传,杜乔字叔荣,河内林虑人。年轻时为诸生,被征入司徒杨震府。渐升为南郡太守,调东海相,入朝廷授侍中。

汉安元年(142),杜乔代理光禄大夫,派他巡察兖州。上表奏太山太守李固政绩是天下第一;陈留太守梁让、济陰太守汜宫、济北太守崔瑗等贪赃千万以上。梁让就是大将军梁冀的叔叔,汜宫、崔瑗都是梁冀的亲信。回京,授太子太傅,升大司农。这时梁冀的子弟五人以及中常侍等都没有什么功劳受封,杜乔上书谏说:“皇上出自藩臣,龙飞即位,天与人归,万邦所赖。但不任用忠贤,却先封左右亲信,这样,损伤善类,有害德行,助长了阿谀谄媚之风。我听说古时候英明的君王,褒奖有功,惩罚有过;衰亡的君主,昏暗无能,赏罚都是出于私心。现在梁氏一家,宦官孽子,都佩带没有功劳的印绶,把劳苦有功的封地,分给他们,这种作法的乖张与滥乱,怎么可以说得完呢。有功不赏,做好事没有得到应有的酬报;奸宄之徒,没有人管,让他们逞凶为祸。所以把杀人的屠刀摆在面前,人们不怕,赐爵授官,也起不到奖励的作用。如果长此下去,难道仅仅有伤政道,适足为乱动了,丧身亡国,值得警惕呀!”奏上,皇上不用。益州刺史种詗弹劾永昌太守刘君世用金蛇送梁冀,事情发觉,把金蛇送到司农。梁冀向杜乔借了看看,杜乔不肯,梁冀开始怀恨。杜乔连升到大鸿胪。这时梁冀小女死了,令公卿都去送丧,杜乔一个人独不去,梁冀更加恨了他。杜乔升任光禄勋。

建和元年(147),代理胡广为太尉。桓帝准备纳梁冀的妹妹为后,梁冀想要用厚礼迎接他的妹妹,杜乔根据旧的典章,不听他的。又梁冀托杜乔举汜宫为尚书,杜乔认为汜宫赃罪事实俱在,也不肯用,因此大大抵触了梁冀的意旨。先是,李固被罢废,朝廷内外丧气,群臣害怕,战战兢兢,只有杜乔正色不敢犯。因此海内为之叹息,朝野都看着他,耽心他。在位几个月,因地震免官。宦官唐衡、左..等人共同在桓帝面前诬陷杜乔说“:皇上以前当即位的时候,杜乔与李固反对,说皇上不配奉祀汉朝的宗庙,继承皇位。”桓帝也恨了他。清河王蒜事发生以后,梁冀暗示管事人弹劾杜乔及李固与刘鲔勾结,请逮捕法办。梁太后平素知道杜乔忠心耿耿,只免了他官罢了。梁冀更加发怒,派人威胁杜乔说:“早自杀,妻子可得保全。”杜乔不肯。第二天梁冀派骑兵到他家,听不见哭声,就把他逮捕了,死在监狱中。妻子回到老家去了。杜乔与李固都露尸于城北,家属朋友都不敢去看。

杜乔的老部属陈留杨匡听说了,号哭星夜赶到洛陽,戴着原来的赤帻,假装夏门亭吏,守卫尸体,驱赶苍蝇蚊子,共十二天,都官从事把他捉了报告朝廷。梁太后认为有义气,不论罪。杨匡于是带着铁..去朝廷上书,并且请求收李固、杜乔二公的尸体。太后答应了他的请求。用礼殡殓,送杜乔的丧还家,葬送守服以后,隐居不出仕作官。杨匡原先好学,曾在外黄大泽教授学生。补蕲长,政治有突出的成绩,升平原令。这时国相徐曾,是中常侍徐璜的哥哥,杨匡以与他共事可耻,假装有病,回家放猪去了。史家评论说:啊,称仁义的人,他的为人之道是多方面的。说的话,在于能够身体力行。难道如一般人一样,仅仅是为了求名安己吗?他的话,表明着去与就的大节,可以正天下的风气,使生合于理,死得其所,合于义。如果专为义,其结果是贱生;专为生,其结果是违义;专为物,则为物所蒙蔽,有害于智;专为己,则自私,有损于仁的博爱。如果义比生重要,应该舍生取义;生比义重要,全生可以。在上的君主因残暴暗弱失去为君之道,在下的臣子应当坚持尽臣子的大节。臣子的为尽大节而死是杀身以成仁,毅然离去,不能叫做求生以害仁。顺帝、桓帝之间,国家法统三次断绝,太后掌权,乱臣贼子虎视眈眈。李固在朝持重,以争大义,坚毅不可动摇。难道他不知道守节惹祸?他以在位而不能做他应干的事为可耻啊。看他义正辞严的话,以及给梁冀的信,虽然机失谋乖,还恋恋于朝廷不能自已。伟大呀!爱国的心!回顾胡广、赵戒之流,真是狗屎都不如。

#白话后汉书 #二十四史
发表评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