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与滕文公、告子》学问与知识不同-尊龙凯时平台在线地址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学问与知识不同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一般人对于“仁”的解释为“博爱之谓仁”,这是韩愈的话,他的这一观念,是来自墨子的“兼爱”思想。后世的儒家,尤其理学家,经常引用韩愈这句话来解释“仁”,为什么不用儒家自己的祖师爷孟子说的“仁,人心也”来解释呢?孟子并不多解释,直接就指出来了。但是,有一派宋儒,硬要用韩愈的话来解释。

“义,人格也”,“义”是人格,人的行为标准,人生所走的道路。“仁”是心的用,博爱、慈悲,永远保持清明,养其夜气,宁静。

前面曾经说过,读《孟子》这本书,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代的乱世,和我们现代所处身的这个世界,风气败坏是一样的。孟子也提到那个时代的青少年问题,在较安定的社会中,青少年赖皮、堕落;社会不安定时,青年人则凶暴。现在一般社会的风气,也是一样,行为的标准,道德的标准,旧的被破坏了,新的没有建立,乱得不得了,没有路走了。而且,比孟子说的还更糟,不懂得“自由民主”的真精神、真意义,只是拿了“自由民主”的招牌,来“放心而不知求”,不晓得求内在的心性建立根本。所以孟子说:“哀哉!”这样的时代,几乎无法挽救。

孟子说:养鸡养狗,放出去了,鸡犬不回来,还会赶快去找;可是人把自己的心放在外面,散乱得很,也不知道找回来。孟子这种话,是在那里痛哭流涕而说的,如果金圣叹批注《孟子》这本书,相信他一定在这里大批:“此之为孟子之痛哭流涕者也!”

孟子这一段的结论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什么叫做学问?我在《论语别裁》中首先提出来,大家不要搞错了,以为知识就是学问,事实上学问并不是知识,知识最多只能算是学问中的一部分。我看大学毕业的人,硕士也好,博士也好,只是专业训练的一种学位而已,只表示已具有了某项专门知识,但并不见得就有了学问。文章写得好,只是文学好;诗作得好也只是诗好;绘画好也只是绘画艺术好,不算是学问。一字不识的人,他做人做得对,做事做得对,这就是真学问。学学问问,问问学学,如孔子在《论语》中说的:学问以人格行为为基础。所以中国几千年来的教育,古今有一共同目的,就是养成完美的人格,以人格教育为第一,这才是学问的道理。所以孟子也在这里说明,不在书读得好不好。

年轻人或者要以这个道理,似是而非的当作借口,不去读书,说是在做学问,所以功课不好。这是强辞夺理,在学校求学的学龄中,没有好好去读书,就是做人做事没有做对,就是没有达到人格行为的标准,又怎么会是在做学问?学问没有别的,“求其放心而已矣”。每天知道修行,找回自己的心,放在平旦之气中,此心永远清明,养成永远高洁的气质,这是中国学问的精华,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学问之道”的精华。

不过“求其放心”这句话,一般的解释,是把放出去的、散乱的心收回来,把这心定住,这是一种解释。朱熹解释为把“放心”收回来,放在腔子里,我反对这一说法。腔子里的只是心脏,照他这么说,这种心也放进去,那种心也放进去,心脏岂不要爆炸?我单独的另一解释是“放心即放下”,“求其放心”就是求其放下,把一切的恶念、邪念、杂念、妄念放掉,保持夜气,那么正心、正念,自然回来了。而朱熹的解释,只说了一半,并未说得透彻。明朝有一个人写有《幻想诗》,其中有两句说:“一念忽回腔子里,依然瘦骨倚匡床。”幻想了半天,一念回来:“算了罢,这些都是幻想,还是一把瘦骨头,靠到床上睡觉去吧!”书名: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告子 #南怀瑾全集
发表评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