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与离娄》曾子与子思-尊龙凯时平台在线地址

《孟子与离娄》曾子与子思

曾子居武城,有越寇。或曰:「寇至,盍去诸?」

曰:「无寓人于我室,毁伤其薪木。」

寇退,则曰:「修我墙屋,我将反。」

寇退,曾子反。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寇退则反,殆于不可。」

沈犹行曰:「是非汝所知也。昔沈犹有负刍之祸,从先生者七十人,未有与焉。」

子思居于卫,有齐寇。或曰:「寇至,盍去诸?」

子思曰:「如伋去,君谁与守?」

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师也,父兄也;子思,臣也,微也。曾子、子思易地则皆然。」

这是说到在公谊私情之间友道的处理态度,又是一个高潮所在。孟子讨论了匡章的问题,与学生们继续讨论友道,又举出古人的例子。

他说:曾子当年在鲁国武城的时候,南方的越寇来犯了(这段历史,在《吴越春秋》有详细的记载。吴越之战,与鲁国、齐国都有关系)。有人告诉曾子,敌人来了,快逃吧!曾子告诉学生说:好!逃吧!但是你们要注意,敌人来了,不要让坏蛋住在我的房子里,那会把我的东西和庭院树木弄坏的。战争结束,敌人退了以后,他对学生说,把我的房子先修理好,我要回来了。他回来之后,就有人议论说:鲁国的国君对我们的老师不错,很恭敬;这次敌人来了,他却脚底下抹油,先溜走了,未免令人失望。而且敌人一走他先回来,这样是圣贤的做法吗?恐怕不大对吧!其中有一个学生沈犹行听见这样的话,就说:胡闹,你们不懂这个道理,不要乱讲。从前我家被土匪抢了,负刍这个土匪率众来了。当时跟先生求学的学生有七十多个,但就没有看见一个人来帮忙。你们知道吗?这又是什么道理?

古人处世处事,是有一套章法的。可以说,对于生活的观点、社会的行迹、道德的价值,和现代不同。

孟子所举例的曾子,是他所崇拜的前人,颇似现代青年口中喜说胡适之、梁启超这种推崇的样子。然后他又举子思为例。子思在卫国的时候,遇到齐国来犯,有人对子思说:敌人来了,赶快先逃吧!子思说:我不走,卫国的皇帝,谁来保护他呢?谁和他共同守国家、守土地呢?守土有责,所以他不走。

孟子举例以后,作结论发表他自己的意见说:曾子与子思同道,他们两人在形态上不同,敌人来了,一个走,一个不走,是各有不同的立足点;但在中国文化的道理上,是同一个道,同一个理由。在仁、义、忠、信的基本道德上,完全相同,并无差别。因为曾子在武城的时候,是在师位上,当一个闲顾问,国君虽然表面恭敬他,可是顾而不问。并且鲁国国君对曾子,是对父兄一样,曾子年纪大,是前辈,却没有实权,对于政治无法有所建议;即使建议,也未必采纳。子思在卫国就完全不同了,是被卫国国君聘去从事实际政务工作的,属于高级顾问,处身在臣的位置,这就是另外一个微妙的道理了。其实,曾子与子思两个人,如果易地而处,也会是同样的做法。所以,时位不同,做法就不一样。试以较扩大的观点来说,假如印度的释迦牟尼生在中国的春秋时代,他也可能不会出家,也许会同孔子一样的作为。如果孔子出生在印度,也可能出家成为释迦牟尼一样的人。

孟子的这段话,也等于为他自己说明。你们认为我应该出来挽救这个时代,可是这个时代我也没有办法;因为当局者不听我的,我也无可奈何;齐宣王、梁惠王只是把我摆在客卿的位置而已,我又有什么办法!储子曰:「王使人瞷夫子,果有以异于人乎?」孟子曰:「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另外一个学生储子,齐国人,他告诉孟子说:齐王派人偷偷来看你,对你秘密调查,因为你是大儒,看看你到底有什么秘密法门,在生活言行上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孟子说:你告诉他们,不要浪费精神做这种事,圣人与一般人没有什么两样,尧舜也是人,与普通人一样。

#孟子与离娄 #南怀瑾全集
发表评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