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他说》反者道之动,真正有修养的人-尊龙凯时平台在线地址

《老子他说》41章上士闻道(03)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真正有修养的人

“上德若谷”,真正有修养的人,所谓道德的完成,反而太像是空空洞洞的,什么都没有;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满罐子不响,半罐子响叮当”。学问真正充实的人,反而觉得自己像是一无是处。所以一个真正有道德之士,不会表示自己有道德,或者表示自己有功夫。这就是“上德若谷”的道理。一个人真到了虚怀若谷,才能够包罗万象。学问的道理,人品的修养,都是同一个原则。

“大白若辱”,“白”是明白的意思。我们读历史,经常发现有人一辈子受冤枉,甚至把冤枉带到棺材里去,生前没有办法洗雪清楚的。这还不可怜,更可怜的是,历史上不少人物,一生的冤枉留存千秋万代,永远是个冤枉。但是,在一个有道之士看来,也无所谓冤枉;因为“大白若辱”,明白与冤枉差不多,没有什么了不起。比如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宋代的岳飞,如今我们知道是忠臣,可是在岳飞这件冤案发生之际,他硬是被处死了。在那个时候,他虽蒙不白之冤,但是万代千秋之后,他成为清清白白的一个人,而且成为一个神,这就是“大白若辱”。白居易诗中说: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我们的历史上,有周公辅助成王的故事。周武王死时,他的儿子成王只有十二岁,就继承王位当皇帝,全靠叔叔周公的辅助。因为成王是个小孩,还有很多不懂事的地方,这个叔叔就把他软禁起来。周公身为辅相,权力很大,在家庭的地位是皇帝的叔叔,但在政治体制上,他是这个侄子皇帝的部下、宰相。现在他把皇帝软禁起来,让小皇帝去读书学习,致使天下人议论纷纷,认为周公企图自己接掌王位,所以把侄子都关起来了。最后证明不是那么一回事,当他把成王教育成功后,还是把权力交还给了成王。

所以白居易说,“周公恐惧流言日”,当时被众人误解,以及汉朝王莽篡位以前“礼贤下士”的时候,都看不出来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若使当时身便死”,假使这两个人当时死了的话,“一生真伪有谁知”,他们这一生是真好人或者是假好人,有谁知道呢?

中国有句名言,说明人的一生很难评论,所谓“盖棺论定”,棺材盖起来的时候,这个人是好是坏,才可以下一个定论。不过,我加上几十年的读书以及做人经验,并不太相信这些话,有时盖棺还不能论定。因为,对人下一个定论很难,尤其读多了历史,更觉得在爱恶是非之间,是很难对人下断语的。所以老子告诉我们“大白若辱”,青年人了解这个道理,要做一番事业,就要忍得住。佛学有个名称,叫做“忍辱”,人能够忍得住才行。因为一个人要做一番真正对国

家社会有贡献的事业,其间被人误解,以及各方面的坏话,最难听最痛苦的,你都要受得了;受不了这个辱,就不必指望成功。

“广德若不足”与“上德若谷”的道理一样,“上德”就是崇高远大的升华,“广德”就是广博宽大,一个人的好德性是宽大的,普遍照应了万方。以佛家的话来说,就是所谓无量无边。真正有这样厚德的人,反而觉得自己不够广德,所以真有道德修养的人,就是这种胸襟。

“建德若偷”,这个“偷”不是做小偷,是奸巧的意思。真正建立一个德业时,也就像刚才譬喻写毛笔字一样,一写到进步的时候,反而觉得退步了。有时候旁人看起来,好像偷工减料,因为人多半是看成果的,在成果没有出来以前,似乎是偷工减料,使用奸巧。

“质真若渝”,一个东西本来是好的质地,无任何污点,但看起来好像变质,像是假的。所以,世界上物质的东西,好与不好很难鉴定;真好的东西,我们往往把它看成假的。其实人类用的东西多半是假东西,又把假东西看得非常宝贵。佛学的道理,说这是“众生颠倒”,众生就是那么颠倒。做人做事也是一样,对人非常诚恳的人,往往会被人家怀疑——这个家伙干什么呢?难道?是什么意思……这就是人情的现象。

#老子他说 #南怀瑾全集
发表评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