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大义今释》2.08章 禅的类别-尊龙凯时平台在线地址
《楞伽大义今释》2.08章禅的类别
【《楞伽经》原文】
复次大慧。有四种禅。云何为四。谓愚夫所行禅。观察义禅。攀缘如禅。如来禅。云何愚夫所行禅。谓声闻缘觉外道修行者,观人无我性。自相共相,骨鏁[suǒ]无常,苦,不净相,计著为首。如是相不异观。前后转进,相不除灭。是名愚夫所行禅。云何观察义禅。谓人无我自相共相。外道自他俱无性已。观法无我彼地相义,渐次增进。是名观察义禅。云何攀缘如禅。谓妄想。二无我妄想。如实处不生妄想。是名攀缘如禅。云何如来禅。谓入如来地,得自觉圣智相三种乐住。成办众生不思议事。是名如来禅。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凡夫所行禅观察相义禅攀缘如实禅如来清净禅
譬如日月形钵头摩深险如虚空火尽修行者观察
如是种种相外道道通禅亦复堕声闻及缘觉境界
舍离彼一切则是无所有一切刹诸佛以不思议手
一时摩其顶随顺入如相
【南怀瑾老师解读】
佛又说:“大慧啊!有四种禅的类别,你应当了解。①愚夫所行禅。②观察义禅。③攀缘如禅。④如来禅。
什么是愚夫所行禅呢?例如声闻缘觉以及外道的修行者,他们仔细谛观,了知人无我的道理,无论自己和大众,此身不过是肌骨联系组合所成,只是一具空洞的骨肉架子,其中藏有不净的腑脏等物而已。无奈愚夫无智,心为形役,所以有累者,为吾有身,此身原来无常,是苦痛烦恼的渊薮[sǒu]。可是凡夫们却执著这些不净之相,自相緾缚,所以他们观察自身空相,以解脱形骸之累为务,即此坚定不移,以为修行的目的,由如此观察和定力的修持,渐渐地逐步上进,得到灭尽定的境界,而执著定境界的相,以为究竟,这就是愚夫所行禅。
什么是观察义禅呢?就是由上面所讲的禅境界,了知自己与他人,以及外道们的修法,都没有真实的自性。而且观察一切法(事与理),也本来没有固定的自我存在,由此渐渐地逐步上进,这就是观察义禅。
什么是攀缘如禅呢?(又译为观真如禅,或缘真如禅。)就是推想人和法(事与理),根本都无固定的自我存在,只是人们的妄想所生而已。由此精思入寂,好像达到不生妄想,一念不起,以及心无分别,寂静安宁的境界,这就是攀缘如禅。
什么是如来禅呢?那就是真实证入如来境地,得到自觉圣智的三种乐定(注二十八)。所谓转识成智,大智慧自在。同时又能够为一切众生,造作许多不可思议的功德,这就是如来禅。”这时,佛就归纳这些道理,作了一篇偈语说:
凡夫所行禅。观察相义禅。攀缘如实禅。
如来清净禅。譬如日月形。钵头摩深险。
如虚空火尽。修行者观察。如是种种相。
外道道通禅。亦复堕声闻。及缘觉境界。
(这是说:禅有四种,就是愚夫禅、观察义禅、攀缘如禅,如来禅等四种,内容已如上文所说。修持这些禅定的境界,有些人会在定中现出如日月光明,或红莲花,或现碧海晴空,深险无际。或一片虚空,有的如火烬烟灭。例如这些种种境界的形相,大抵都是堕在内外道共通的心外有法的境界中。即使稍具高明的,也大多仍在声闻,或缘觉乘的境界之中而已。)
舍离彼一切。则是无所有。一切刹诸佛。
以不思议手。一时摩其顶。随顺入如相。
(这是说:要远离这些禅的境界,放下了还要放下,那就归于了无所得,一无所有。所谓不依心,不依身,不依亦不依。那么一切十方刹土中的诸佛,自然都会用不可思议的手;并非有相的手,也非无相的手,同时之间来摩其顶,他也会自然地进入如来禅的境界了。)
(佛已经在本经上说了禅的四种类别,就是达摩祖师东来此土,教授传佛心印的禅宗,也明明白白说明以楞伽印心。为什么后世禅宗之徒,又说在如来禅外,另有一种祖师禅呢?甚之,还高推祖师禅,好像高过如来禅似的。这又是什么道理呢?其实,所谓祖师禅,又何尝离开过佛所说的如来禅呢?只因一落言诠,就如立竿见影,于是见影忘竿者,便滔滔都是。所以为求解脱,却反而法缚重重。
后世禅师,乃高张手眼,在无义理的言句上,或者在当事人的一机一境上,用杀活手段,立地指出全体大用。然后乃知“青青翠竹,悉皆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不是心,不是佛,也不是物了。什么是祖师禅?什么是如来禅?以此就一律成为多余的了。但是必须实在到达这种境界,才可以横说竖说都对。否则,误人误已,不可胜数。
总之,佛说:“良马见鞭影而驰。”如果是条跛驴,就打死它吧!仍然还是绕着磨盘慢慢地转,莫说如来禅或祖师禅,要想达到愚夫禅也不容易呢!倘使但依言教,而不求心证,或虽少有所得,少有所证,而又不能彻头彻尾解脱干净,那也只如唼[shà]空吠响的韩卢,对于自己分上,有什么用处呢?假如真是一个过量的人,视吾佛所说的一大藏教,也只是自己的注脚而已。不可说,不可说,又何足道哉!毕竟如何呢?年来早晚市价不同,笔墨大涨,努力用功参究去!)
(注廿八)三种乐定:一天乐,修十善者,生于天上,受种种之妙乐也。二禅乐,修行之人,入诸禅定,一心清净,万虑俱止,得寂静之悦乐也。三涅槃乐,离生死之苦而证涅槃、究竟得无为安稳也。
#楞伽大义今释 #南怀瑾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