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切忌从他觅-尊龙凯时平台在线地址
参禅切忌从他觅
南师:参禅学佛都是真功夫、真见地,何谓“切忌从他觅”。“他”是什么?先把洞山禅师这段悟道公案弄清楚,好好参究,真正深入体会,不可光依文字表面解释几个公案便以为深入禅宗心法了,那是自欺。大家要把这偈颂搞清楚。洞山有那么多疑情,处处生疑,这里头可以发挥很多。
从他一开始念经起了疑情到出家,几十年天天都在追,但不是我们平常人的商量、讨论事情那种模式,这就是公案、话头。他起先一念清净,暂住空的境界,但不稳定;然后又向师父问“眼睛”,结果自己还说没有眼睛,这不是离谱吗?要是临济早就“啪”的一耳光下去。曹洞到底比较暖和,临济有如杀人之剑、活人之刀,给你一棒就踢出去,打你是慈悲,与曹洞宗风不一样。
后来洞山又问师父的实际相貌如何?师父答:“就是这个。”他为什么不懂?直到过水看到自己的影子,悟了!他悟个什么?!是什么道理呢?你们没有过水,也可照照镜子嘛!
总之,你们先把洞山禅师的学佛经历参透,再往上追溯他师父云岩禅师,如何见药山禅师而悟道,乃至更上推药山禅师又如何见石头禅师等参学,如此一直追本溯源至六祖,然后再往下追究,他们的各个接棒弟子们,是怎么明心见性的,学佛参禅就要下这种功夫。你们好好参究,我随时要抽问这些问题,但千万别搞搞文字游戏而已,必须文字、道业一起努力,大家各自细细体会,好好用功,才有成就。不可思量。
常证师:我认为修白骨观、不净观等法门,与心一境性相同。例如参一个话头!“切忌从他觅”的公案,很自然地,意识就集中在这个观念上,要突破这个观念,在这种状态下,心境必须是专一的;因此,当突破了这疑案以后,工夫自然到了。
南师:“没有”突破,这还是空的境界;空境界也是心一境性而已,还是禅定功夫,不是见地。
常证师:但是,当他突破了,在了解的那一刹那,工夫已经配合了
南师:配合?有一个工夫现在,还不是!只是心一境性的禅定境界罢了。
常证师:那心物合一呢?
南师:你现在讲了半天,都在思议中。老弟!和尚!告诉你不可思议,你却在思议、推测,是吗?
常证师:是。
南师:这也是禅定——凡夫禅。“心一境性”是个笼统名称啊!即使是佛,保持一个圆明清净的境界,也不过是心一境性而已,那是禅定。但禅宗不在此,可是也不离这个。有禅定才能发起慧力,而参透了才能悟透。
你说了半天,念佛也好,白骨观也好,心念集中了以后,“嘟!”打破了——哦!就是这个!你的意思说是这样?以为那就是禅?——才怪呢!那是什么禅?那不过是个清净境界而已,心量换一个样子罢了。讲教理,就是现量,但是,这个现量可不真实哦!只是意识境界的现量。你以为到了这个便是,那洞山禅师早认到了。
常证师:假如以教理来讲,“我空”的境界,也是心意识的现量吗?
南师:成佛也是心意识的现量啊!“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十方三世诸菩萨,离开了法界吗?你懂了这话没有?
常证师:懂!这么说,他开悟的那一刹那,也是心意识的现量境罗!
南师:你开悟过了?
常证师:……(默笑)
南师:你开悟了,再来问我。你有没有开悟呀?
常证师:(笑而不答)
南师:只是过去有,现在没有,是不是?
常证师:(又是笑)
南师:你这就是推测啊!大慧杲禅师说:“不可思量、不可卜度(猜想)”,一再告诉你,不可思议,你偏要在这里思议。他这一棒没有打在你身上吗?
“不耽迷,不求悟!”
常证师:我最近有满肚子的疑问。
南师:把肚子拉开来看一看!
常证师:还拉不开。从修观音法门到现在,愈修愈疑,问题非常的多。
南师:好哇!那就恭喜你了。有疑才好,像这一群人,不是无疑,就是疑的不相干,疑的都是世间法,那有什么用啊?处处是疑问,没有见道之前,哪里没有疑问?不过,像洞山禅师的疑问,比你们都要大,因此他就背个包包,到各处找明师指导。
常证师:当我修观音法门时,在一切的声音里,虽然也能够忘身……
南师:不在这个境界里呢?
常证师:不在这个境界,还达不到。
南师:“切忌从他觅”,你不是从他觅吗?
常证师:是!
南师:你的观音法门,到达最后的那个,不是他吗?空了也是他,懂了吧!“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啊!
常证师:可是,那又找不到了(哈哈笑了起来)
南师:你去找啊!你出家以前,找过女朋友没有?
常证师:不用找啦!(众哄堂大笑)
南师:哦!她主动找你?
常证师:找人家比较痛苦,她不来找我,那更好。
南师:那也是从他觅哪。大慧杲禅师说:“不可思量、不可卜度、不可将心等悟。”懂吧!这是经验之谈。切忌从他觅!你现在讲的从他觅,对不对?
常证师:是的。
南师:有那个境界,以为是佛法,以为是道,正好不是。
“但得本,莫愁末!”
常证师:现在,我又产生了一种疑问:假如,离开禅宗的修法……
南师:并没有一个特别的禅宗,只就是一个佛法——心宗。
常证师:据我所知,道家的修法,好象就不谈这一方面。
南师:道家那是可以用,不过往往离这个太远,必须配合禅宗的修法。这是谈心性方面,谈形而上的,你抓住了再说。道家到底是从四大搞起,慢慢地突破层层困宥。所以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慢慢去吧!即使你要走那一条路子,也还早得很哩!《永嘉禅师证道歌》念过吗?
常证师:念过。
南师:“但得本,莫愁末”啊!你得了本,道家、密宗,那一套自然都会了,你把本得了,就象发了财,不怕没有房子,没有汽车。“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何所为。”这多好,你要死守一些有为法,零零碎碎地修来修去,那就三大阿僧祗劫,慢慢修去吧!最后还是要回到这个根本上的。
常证师:那为什么道家有一生成就的?
南师:一生能够成就的,有几个啊!禅宗言下顿悟的,又有几个人?道家纵有一生成就,不是你啊!那是大成就的人,这些他全懂了。了了这一边,还要回到那一边啊!
南师:你再问嘛!没有疑情啦?
常证师:有哦!但是这都要自己去参哩!
南师:对啊!一个一个解,八十八结使、九十九结使,你慢慢解吧!
禅宗走的方法--单刀直入,一刀切下。切了以后,还修不修呢?这有时间再慢慢说。至于所谓气脉什么的,有啊!并不是否认它,但是禅宗不谈这个;“但得本,莫愁末”,你要这样走、那样走,都可以。
“迢迢与我疏!”
常证师:抄近路(笑)!
南师:今天没有禅了,禅宗谈何容易?你昼夜就是这么孤零零地一路下去,参得你硬是肚子饿了,茶不思,饭不想,看到人,都不晓得是谁了。念佛也要念到这个境界;真的念佛、念咒,到一心不乱时,哪有昏沉呢?不会没有精神的,参呀!大家都要参哦!不参怎么办?
你刚才问的对啊!这就是切实问题,你们这样修行才对。
切忌从他觅——现在你在从他觅,知道吧!所以“迢迢与我疏了”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常证师:这么讲,那一般人也是从他觅?
南师:当然罗!
常证师:这太冤枉了。
南师:冤枉路也要走一走啊!那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诱导法,“法法何曾法”呢!
常证师:这样越走越远了。
南师:没有远啊!
常证师:假如,修密、修道,修任何法,都被法所困,那不是远了?
南师:三大阿僧祗劫有什么远?你不干?
常证师:算盘拿来一打,算都算不尽啊!
南师:愿意那么走的人,你也拿他没办法。佛在《法华经》上都讲过的:气派小的,你只好送他一只羊罗,所以,《法华经》上又说最后只有一乘道。
以上所谈都没有错啊!这些林林总总的外道法、有为的佛法等等,都没有离开这个东西;不过,往往在边缘上去玩去了;外道也是道、旁门也是门,但不是正门,也就慢慢转吧!
常证师:离开这个,等于没有了。
南师:不可能离开这个,天堂地狱、六道轮回,三界中哪里离开这个?“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怎么离开这个?这一个是根本,一个是枝节。
常证师:这么说,外道比凡夫高一点点而已?
南师:不见得,外道就是凡夫。你再翻翻看禅宗语录、《楞严经》等,就会知道,地前三贤(地前菩萨)、八地以前,乃至十地菩萨都还有所知愚、所知障,仍然没有究竟解脱哩!《楞严经》上最后佛也说,声闻、缘觉是外道,因为心外求法,见取见和法执仍没有解脱之故。
读这一段公案,你们每一个人,应把自己比成洞山禅师,进入他那种追求我人身心根源的生命情境里,平常读书也一样,尤其是读禅宗语录、佛经,更应如此融入,身临其境,也有同感,方易得益。
现在,大家就从洞山禅师的语录去仔细探寻,他距离我们,充其量不过千把年,你们以他为榜样,把握住“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的道理,真参实参,一路前去。
(节自《十方》杂志三卷五期“略讲洞山禅”)书名:南怀瑾散杂文
#佛教的布施学 #南怀瑾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