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法参同-尊龙凯时平台在线地址

  更改整顿

  如有成印,刀法不正,非秦,非汉,非玉、非铜,但于家数、章法,尚有可以裁剪点化,则就其相近者而成之,亦自有难概弃也。

  宋王公《四六话》云:四六有伐山语,有伐材语。伐山语者,则搜山开荒,自我取之;伐材语者,如已成之柱桷,略加绳削而已。

  参互类

  药虽出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盖以其为已试之方,既验之药也,其所以剂量于当时者,不知经几心思矣。故古印多散亡,而谱之所载尚著,是即古人未泯之真,作我印证者也。当为富蓄,以备参考。否则未免寡陋,宁无危殆而不安者耶。

  蓄印谱

  《玺考》。

  宋《宣和谱》(古有印无谱,谱自宋宣和始,谱有四卷,今不传。又有《画谱》,有《博古图》,宋徽宗朝所修书,世知有博古之名,而不知更有稽古等阁。其中古玩器、古书画无数,观蔡京保和殿《曲燕记》可知矣。并见《辍耕录》)。

  王厚之《复斋印谱》(元王厚之,即宋王顺伯,其谱-名《汉晋印谱》)。

  赵子昂《印史》(祖顺伯也,凡二卷。陆友仁得\"卫青\"古玉印,亦著《印史》)。

  吾衍《学古印式编》(衍字子行,工篆籀,有《学古编》、《古印式》二册,乃写本,后人苦不得见,但于《啸堂集古录》十数版,亦可为法)。

  《吴孟思印谱》(子行弟子也,亦精篆隶,摹顺伯之不及见者为册,长洲沈润卿又摹孟思之不及见者,并刻之)。

  杨克一《图书谱》(一卷,又名《集古印格》)。

  《颜叔夏古印谱》(二卷,叔夏一作叔夜)。

  姜夔《集古印谱》(白石)。

  《饮赏编》(凡十二册,中有印章,即王顺伯所考,而李宗召之所编也)。

  《钱舜举印谱》。

  叶景修《汉唐篆刻图书韵释》(钱塘人)。

  王俅《啸堂集古录》(俅字子弁。录有二卷,中有印文数十,印下止具音释。有一曰\"夏禹\",系汉巫厌水灾法印,世俗传有渡水佩禹字法,此印乃汉篆,所以知之。又一印曰\"孔夫\",音误,是\"孙兹\"二字。又有《滕公墓铭》\"郁郁\"两字,全书且伪为剥落状)。

  《摹印》。

  杨遵《集古印谱》(遵字宗道,浦城人。印有七百三十一方)。

  《文集考》(朱珪,昆山人,师吴睿大小篆,尤善摹刻,尝取王厚之、赵孟頫、吾衍三家印章谱说,并睿所制印文,篆例为书,曰《□□□》,又有名迹录印)。

  吕大临《考古图》。

  《顾汝修印谱》(本王延年所编,而顾校者也。初本为愈,按凡例云有续集,备及唐、宋、元印,以尚方玺冠诸首,次官印,次私印,私印亦从沈韵次序,而字号斋堂等附之,各尽一人之所有,而集为一处,与前集稍异.然我未之见也,岂其云者朱之行欤)。

  黄长睿《东观余论》。

  《印说》(一册,分二十条,吴江周应愿字公谨刻也。乃言多迂阔,不切事情,且无印章)。

  时谱(甚夥。说见前,不尽载)。

  集印章

  阳明先生示白鹿门人曰:于凡群书典籍,有益者俱宜遍览,令此胸不枯不槁,或力量不能,须齐制一素书,择其精切者而笔之,预养作笔,则一行文而用意自非常矣。杜子美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信不诬也。又史有云,储木于山,育鱼于渊,惟君所取,此非一日之力也。今篆刻者,或不能尽蓄诸谱,亦须多积印章,常以己意参之,令其惯熟,则有所篆刻,便自超群。

  择善

  谱所载印,固皆为古人所遗,然而刻者未必一一属名家,著者未必一一为法印,此讵可谓其既古,而漫无轩轾于胸中也。即如同一古物,原非雅玩,何足赏心。虽然,蔡邑不谬赏,孙阳不妄顾,以其玄鉴精通,斯能不滞于耳目也。

  取法

  取法乎上,犹虑得中;取法乎中,犹虑得下。如之何取法乎下也?故学者先须辨得何篆为至正,何刻为大雅,然后定其趋向,不惑他歧,鼓其迈往,不参贰志,庶几近之。不然而法中,又不然而法下,将愈进愈弛,终身陷溺,即有怃然悔悟,毅然更改,弗可为矣。

  摹古类

  须取古印良可法者,想象摹拟,俾形神并得,毫发无差,如此久之,自然得手。张怀瓘论学书云:临仿古帖,毫发精研,随手变化,得鱼忘筌,斯亦可与摹印者语矣。米元章《书史》云:画可摹,书可临而不可摹,惟印不可伪作,作者必异。王诜刻\"勾德元图书记\",乱印书画,余辨出\"元\"字脚,遂伏其伪。木印、铜印自不同,皆可辨。是说固然,其如我之欲肖何也。

  传神

  善摹者,会其神,随肖其形;不善摹者,泥其形,因失其神。昔郭汾阳婿赵纵令韩干与周昉各为写真,未定优劣。赵夫人曰:两画总似,干得赵郎状貌,昉兼移其神思、情性、笑语之姿。乃定二画优劣。摹印者如昉之写真,斯善矣。

  人有千态,印有千文,吾安能逐一相见摹拟,其可领略者,神而已。神则四体皆一物,一真一切真,苟神之不得,即亲见摹拟,亦未必肖也。是故,有不法而法自应者;亦有依法而法反违者。

  亲炙

  图形于影,未尽纤丽之容。故摹篆于篆文者,未若摹篆于款识者之为亲;摹印于印谱者,未若摹印于印者之为真。盖以印署谱,则涂有浓、淡、多、寡,手有轻、重、偏、正,纸有燥、润、虚、实,何能毫发毕露无爽,终须见其真印而熟识之。自是亲切如传神者,不于画上临仿,而于当面认真,则亲接其神思、情性、笑语,宁状貌已耶。

  摹铸印

  朱文,须得空处深平起处高峻意,若白文,又须悟得款识条内所云仰互等说,总贵浑成无刀迹也。陶印亦然,要觉于铸少欠。

  摹凿印撮要类

  众妙玄玄,不会其要,或茫无措手,不辨其要,或误为着力,将指归是昧,而苦难乘之矣,可不察乎?

  一要典

  典者,有根据,非杜撰也。凡篆文,凡款识,俱要有所本,不然而妄作焉,则无征不信,不信不从矣。

  二要正

  典而不正,虽典奚为?顾正者,犹众人之有君子,多歧之有大道,惟始进者自择之尔。择之果正,自见冠冕威仪,不涉脂粉嬉戏;自见平易通达,不入险怪旁蹊。然而却有一种未易及处,乃为秦、汉正印。如诗有唐,书有晋,他皆不得与颉颃已。

  三要雅

  正而不雅,则矜持板执,未离俗气。故知雅者,原非整饬,别是幽闲。即如美女,无意修容,而风度自然悦目,静有可观也,动亦有可观也,盖淡而不厌矣。

  四要变

  雅而不变,则但知其一,莫知其他,亦终拘泥,而不足以语通方。故一印之内,有字与画相重相肖,须设法更易,使相衬贴,使不雷同,推之印印区别,各具一种可观,斯愈出愈奇。两字重叠,上已写有一字,其第二字只须附二小画于下代之,盖古法也。《学古编》云:《滕公墓铭》内\"郁郁\"两字,全书非是,只当作二小画附其下,秦\"大夫\"犹只以\"夫\"字作二小画于下,况此叠文。尝考《石鼓文》\"旭日杲=\",但于\"旭\"下作二小画,借\"旭\"之\"日\"为下字也。又见\"努力加餐饭\"印,\"加\"字从力,上已有\"力\"字,下但著二小画于左代\"力\",右系以\"口\"作\"加\",\"饭\"字从食,上已有\"餐\"下\"食\"字,下但著二小画于左代\"食\",右系以\"反\"作\"饭\",是皆有所本也。今于重字,有用阴阳文别之者,或变易笔法者,但不可用两样篆体尔。

  李阳冰云: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方不变,谓之斗;圆不变,谓之环。凡言篆,欲变也。

3 4 5 6
#艺藏 #四库全书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