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尊龙凯时平台在线地址
诸失血后。多令面黄。盖血为荣。面色红润者。血荣之也。血去则面见黄色。譬之草木春夏叶绿。遇秋叶黄。润与燥之别也。宜养荣汤枳归汤十全大补汤。妨食者。四君子汤。加黄扁豆各一钱。即黄四君子汤加陈皮。名异攻散。加此二味。亦得。亦有遍身黄者。但黄不及耳目。
病疟后多黄。盖疟谓之脾寒。脾受病故色见于面。宜理脾为先。异攻散加黄扁豆各半钱。诸痛后黄者亦宜。
农民黄肿病。因饱作劳。脾气不舒。宜杨法师胜金丸。
卷之十·拾遗门
眼
医眼。以青桑干枝就硬炭火上烧取白灰。铜箸点二三次。妙甚。不可用水桑黄桑。亦不可杂炭灰。
眼病不一。烂沿恶泊羞明医膜涩痛雀目韬针内外障等证。难以枚举。今独举赤眼数种。
应患眼者。不问远年近有。上诸证并可用四物汤。下生熟地黄丸。敷洗之剂。当求之专科。四物汤加入蒸熟大黄一块。如栗子大。尤妙。
有久视损目。肝血不足。以致见物不明。眼中常见烟焰起。此当益血。宜生熟地黄丸。
有因茹素致目少光。或成雀目。盖食能生精。亏之则目无所资而减明。
眼疾诸证。医家多用治眼流气饮。此则专门之业也。寻常赤眼用黄连碾末。先用大菜头一个切了盖。剜中心作一窍。入连末在内。复以盖遮住。竹签签定。慢火内煨熟取出。候冷以菜头中水滴入眼中。
赤眼有数种。气毒赤者。热壅赤者。有时眼赤者。无非血壅肝经所主。盖肝主血。通窍于眼赤眼之病。大率皆由于肝。并黑神散消风散等分。白汤调。食后睡时服。仍用豆腐切片敷其上。盐就者可用。酸浆者。不可用。即乌豆敷之意。
风热。赤甚者。于黑神散消风散二药中。放令消风头高。间以折二泔。睡时冷调洗肝散或菊花散服。仍进四物汤。内地黄用生。芍药用赤。只须半帖。食后作一服。却加入赤茯苓半钱醉将军即酒蒸大黄是也。早晨盐汤下养正丹二十三十粒。
若不便于过凉之剂。则不必用洗肝散。宜以二钱黑神散。一钱消风散。
若赤眼久而不愈。用诸眼药皆无效。早起则以苏子降气汤。下黑锡丹。临睡则以消风散下三黄丸。日中别以酒调黑神散。此数药不独治久赤。诸眼疾皆治之。
若眼晕生花。则属肝虚。当于虚损门眩晕证求药。或正坐他病以致病花。合就其所得之病随证施治。
又有气眼。才怒气则亦痛。宜服酒调复元通气散。
又有头风眼。偏正头痛。眼不可开。多泪羞明。宜决明散。
卷之十·拾遗门
耳
耳为肾窍。耳病皆属于肾。肾虚故耳中或如潮声蝉声。或暴聋无闻。宜鸣聋散。或嚼蜡用酒下。及黄腊粥食之。
肾经久虚。耳中潮声蝉声。无休止时。妨害听闻者。当坠气补肾正元饮。咽黑锡丹。间进安肾丸。
风毒攻耳。致生脓者。名停耳。先以绵枝子捻出脓。令净。次用桃花散吹入。或以多年陈皮去白麻油灯上烧存性。碾末入麝香少许。加桃花散。法加用干胭脂白矾。
卷之十·拾遗门
鼻
酒鼻属肺风。有不能饮而自生者。非尽因酒。查乃俗呼耳。宜一味折二泔。食后用冷冻饮料外用硫黄入大菜头内碾涂之。若鼻尖微赤及鼻中热生疮者。辛夷碾末入脑麝少许。绵裹纳之。或以枇杷叶拭去毛。不须涂炙。锉细煎脓汤候冷调消风散。食后临卧进。
鼻塞流涕不止。有冷热不同。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宜细辛乌附干姜之属。浊涕者。
乃素问所谓胆移热于脑。故烦鼻渊是也。宜防风甘菊之属。须以清浊别冷热。
一方用苍耳子。即缣丝草子。炒碾为细末。食后入药末点服。立效。
有不因伤冷而涕多。涕或黄或白。或时带血。如脑髓状。此由肾虚所生。不可过用凉剂宜补脑散。仍以黑锡丹。紫灵丹灵砂丹。
伤冷热。鼻暴塞。流涕多者。通关散。
鼻衄。见血门鼻衄证。
余处无恙。独鼻尖色青黄者。此其人必为淋也。鼻尖微白者。亡血也。赤者血热也。
外有鼻痔。辨患不能尽举外科方论。
卷之十·拾遗门
口舌
(附音声)
口舌生疮。皆有上焦热壅所致。宜如圣汤或口梗汤加黄芩一钱。仍用杏花散掺之。未效则参以四香饮。有声音不出之人。服冷剂愈失声。乃是肾经虚寒。投附子之剂数枚方可。此不可不识。
下虚上盛。致口舌生疮。若用镇隧之药以降阳汤宜盐水下养正丹或黑锡丹。仍于临卧。
热汤洗足。炒探净吴茱萸小撮拭足了。便以炒热致足心。用片扎之。男左女右。
曾有舌上病疮。久蚀成穴。累服凉剂不效。后来有教服黑锡丹。遂得渐愈。此亦下虚故上盛也。
外有舌暴肿胀。名曰重舌。一味真蒲黄末掺之。
又有舌无故常自痹者。不可作风治。由心血不足。理中汤加熟附半钱。当归钱半。
卷之十·拾遗门
齿
齿痛。见诸痛门齿痛证。其他齿患不一。自有口齿专科。牙衄见衄门。
卷之十一·疮毒门
痈疽疖毒
(附发背)
发散诸般毒。多碾白芙蓉叶入草乌叶少许。蜜调敷。重者。加入南星末。凡诸毒用膏药欲散。搓入麝香欲溃。搓入雄黄。
一应毒证。已作渴。或脓过多。防其为渴。宜于千金内补散之外。兼进八味丸。用五味者佳。
发热恶寒。状如伤寒而痛者。其痛处欲为痈疽。痈属腑。故生浅。皮薄而肿高。疽属脏故生深。皮浓而肿坚。又有轻于痈疽者。名曰疖毒。痈壅也。疽沮也。疖节也。言气血壅滞沮节也。并威灵仙饮微利之。或五香连翘散。佐以复元通气散。若脓血结成。不可发散。已溃未溃宜小托里散。或千金内补散、加木香羌活白芍药乌药等分。渴加栝蒌根。此数药皆治阳证。若阴证宜于千金内补散。减防风桔梗之半。倍加白术。未效更加熟附。与诸药煎服尤佳外有服金石以助欲。至精气既衰。药毒偏胜。金石与肺同类。肺附于肾。所以多成发背之疾又有好鳖为亦至发背。盖鳖之阳气皆聚于上甲。所以上甲可入药也。治法同前。若毒发于阴。而又未可用附桂诸药剂。外疼内寒。宜五香汤。
毒之初发。并宜酒调复元。通气散。或病在下者。酒糊丸。通气散。却用木香汤吞下。
治诸毒方结成者。以皂角树上所生之葚。磨乌醋调涂。此葚须预藏在烟阁头。缓急取用患背疮人及诸毒已溃后。血去过多。津液少者。宜换肌散。毒初发。头疼体痛。乍寒乍热。恐挟外邪。宜香苏饮。加川芎白芷防风当归陈皮之类。
病消渴之人多生毒。此乃津液已耗。虚阳外发。内外俱虚。此为极病。凡消渴愈后生毒毒愈后消渴。皆非可治之病也。
痈疽疖。此毒总名。亦举其大概耳。其他证状不一。名称亦异。未溃之际。增寒壮热。
狂言妄语。如见鬼神。脓去已多而大热不休者。似为难治。盖毒之得脓。犹伤寒病证之得汗。汗已而反大热。则为坏伤寒矣。若淋洗贴敷。自属外科。痈疽发背已溃。出脓过多。而羸瘦者芎归汤。凡所服药。并不可用白术。能生脓故也。未溃与初发阴证用之却可。
若其人呕不喜食。不可用千金内补散。滞其脾。恐挟外邪。未溃者。二陈汤加芎。或不换金正气散。已溃者。谷神加禾饮。
又一方治毒并不喜食。于不换金正气散加白茯苓半夏等分。人参木香减半。亦名正气散患痈毒人。脓血已溃。所去过多。津液。枯竭。多病于渴。纵有发热燥扰等证。不可以治者。用益荣生津之剂若大热不止者难治。
肠痈。即肠中生痈也。腹中痛。其始发热恶寒。证状难辨。因下脓血乃觉。或小腹肿满。或小便涩滞。或脓从脐出。宜吞太乙膏。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