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氏伤寒金镜录-尊龙凯时平台在线地址

  如苔白中带红。外证头痛身热。口苦、眼赤、胁痛、耳鸣、脉象浮弦而数者。太阳之邪已入少阳也。治宜清解少阳。或白苔浮滑。带腻、带涨。刮之有净、有不净者。亦有尖白根黄者。是邪在少阳经之半表半里也。至若此苔系是白滑而边淡红,邪在半表半里膈膜之间。即《金匮要略》所谓“舌上如苔。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之候。故用小柴胡汤以达膈膜之邪。即栀子豉汤亦为清热达邪之良剂也。

  小柴胡汤柴胡(四钱)黄芩甘草人参(各二钱)半夏(二钱)上咀,每服一两。水一钟半。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一钟,温服。

  【介按】程应旄曰。方以柴胡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从外宣。黄芩清火,使半里之邪得从内攻。半夏豁痰饮。降里气之逆。人参补久虚。助生发之气。甘草佐柴、芩、调和内外。姜枣佐参、夏、通达营卫。相须相济。使邪无内向而外解也。

  栀子豉汤(从金匮要略新补)栀子(十四枚)香豉(四合绵裹)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

  【介按】山栀味苦性寒。其子色赤象心。其花色白象肺。故为从肺入心。以治心中烦热而导之下行。兼除上下之邪热。豆形色黑象肾。蒸发为豉。其性轻浮。能引肾中水液上升,以降心中之热。而除胃外之邪。夫心肾相济。阴阳相和。

  则烦热懊等证俱解。而为清热退邪之良剂也。

  第二 将瘟舌

  舌见红色。热蓄于内也。不问何经。宜用透顶清神散治之。

  将瘟舌图【介按】舌色如淡红、嫩红、或白中带红。外证初起微寒。继即发热不已。口渴甚者。温邪初起也。治宜辛凉清解。

  如纯红或鲜红起刺者。胆经与营分邪热炽盛也。治宜苦寒清解。如不解,是温邪伏于少阴。而发于少阳之表。治以滋少阴之液。则少阳之热自解。如舌绛神呆。语言颠倒。小便赤涩。点滴如稠者。此热结膀胱也。急宜导赤清热。如舌色鲜红。神昏谵语。见于斑疹已透之后者。热痰乘于胞络也。治宜清热消痰。若舌色鲜泽纯红。外证神昏、谵语、烦躁不宁者。温邪入于胞络也。轻则于清解药中,加广郁金、鲜石菖蒲等味以开之。重则用牛黄丸至宝丹等、以芳香开窍,又据《舌鉴辨正》谓“将瘟舌。即纯红舌。非纯而不杂。即瘀红之色也。”脏腑热极者、中时疫者、误服温补者,皆有之。宜三黄白虎加连翘。或大小承气等酌用。此舌亦有表证者。则两脸周身必发热、头晕、目眩、乍热乍寒、脉浮数。邪热在太阳也。宜薄荷、荆芥、葛根、生甘草、凉散表邪。不可遽用“寒凉攻下”。今此舌只用含有刺戟性之透顶清神散以吹鼻取嚏。因病在神识昏愦之际。乃是临时救急之法也。

  透顶清神散猪牙皂角细辛白芷当归上为细末。各等分。和匀。病患先噙水一口。以药少许吹鼻内。吐出水。取嚏为度。如未嚏,仍用此药吹入。凡瘟疫之家。不拘已未患者。皆宜用之。

  【介按】此方取细辛、皂角。善能刺戟神经以开窍。配以白芷之芳香上达。当归之通脉舒筋。仿通关散之意以吹鼻取嚏。凡遇神识昏愦。人事不知之症。临时用之。即能开窍而苏神也。

  第三 中焙舌

  舌见红色。内有黑形如小舌者。乃邪热结于里也。君火炽盛。反兼水化。宜凉膈散、大柴胡汤下之也。

  中焙舌图【介按】邪热传里。热结燥实。治宜急下存津。故凡苔见黑色。病必不轻。无论寒热虚实。皆有黑苔。惟以润、燥、老、嫩为辨。今此舌中黑而边纯红。系是邪热入里。灼烁胃津。故用凉膈散。去其膈中无形之热。再用大柴胡汤之表里兼治也。

  凉膈散生甘草(二两)大黄(二两)连翘(四两)山栀子(一两)薄荷叶黄芩朴硝(各一两)每服一两。水二盏。淡竹叶二十余片。煎至一盏。去渣,入生蜜少许。不拘时热服。以利为度。

  【介按】此方即调胃承气汤。加连翘、薄荷、山栀、黄芩、竹叶。为清膈热之良剂。汪昂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

  佐以苦甘。故以连翘、黄芩、竹叶、薄荷散火于上。而以大黄、芒硝之猛利。荡热于中。使上升下行。而膈自清矣。

  大柴胡汤柴胡(四钱)黄芩芍药(各一钱五分)半夏大黄(各二钱五分)枳实(麸炒二钱)上咀。每服八钱。水一钟半。姜三片、枣一枚。煎一钟。温服。

  【介按】陈古愚曰。方用芍药、黄芩、枳实、大黄者。以病势内入。必取苦泄之品,以解在内之烦急也。又用柴胡、半夏、以启一阴一阳之气。生姜、大枣、以宣发中焦之气。盖病势虽已内入。而病情仍欲外达。故制此汤。还藉少阳之枢而外出。非若承气之承热气也。

  第四 生斑舌

  舌有红色而有小黑点者。热毒乘虚入胃。蓄热则发斑。宜用玄参升麻葛根汤、化斑汤解之。

  生斑舌图【介按】舌苔纯红起刺者。外证必有烦躁不宁。耳聋颧红。胸前发斑。甚则神昏谵语。治宜清少阳之热。解营分之邪。或舌如芒刺。斑见紫色。目赤面红。神呆不语。治宜犀角地黄汤。(犀角、生地、丹皮、芍药。)去芍药,加焦山栀、银花、菖蒲等味。以解包络之热,至于斑色之轻重。前贤吴坤安分辨甚晰。其言曰。“凡斑疹赤者为胃热。紫色为热甚。

  紫黑为胃烂。赤斑五死五生。黑斑九死一生。鲜红起发稀朗者。虽大不妨。如针头稠密。紫黑成片者难治。蓝斑黑斑者死。”又据《舌鉴辨正》。对于此舌之治法。大相悬殊。爰述其言曰。“全舌纯红而有小黑点者。脏腑皆热也。伤寒邪传阳明府。失治、以致邪火逼入三阴证。或疫毒直中三阴证。或实热人误服辛温药。燥伤三阴证均有之。不论老少何病何脉。

  见此舌,即宜十全苦寒救补汤。(生石膏八两研粉生知母六钱去毛黄柏四钱黄芩六钱大黄芒硝各三钱生陈浓朴一钱生枳实钱半暹犀角尖四钱)倍加真犀角尖。连服必愈。旧说用元参、升麻葛根汤及化斑汤。误人多矣。”但舌苔有红中兼紫黑斑。或外证兼发斑者。心胃热极也。宜用三黄汤。(黄连、黄芩、大黄。)合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加减治之。

  玄参升麻葛根汤即玄参升麻汤加葛根。

  【介按】升麻性主上升。为升发上行之专药。如若治伤寒失表失清,及温暑时邪,与胃热相抟而发斑之症。须防肺气上逆。转致喘嗽之患。葛根虽能鼓舞胃气。升津止渴而解肌热。若治发斑亦不相宜。是以先贤朱震亨先生曾有“凡斑疹已见红点。不可用升麻葛根汤。恐表虚反增斑烂也”之戒。至若元参。虽能滋液消斑。兹与升麻、葛根同用。恐是杯水车薪。无益于事。故《舌鉴辨正》有“误人多矣”之讥评也。

  化斑汤即白虎汤加人参。

  【介按】赵以德云。“石膏能治三焦火热。功多于清肺。退肺中之火。故用为君。知母亦就肺中泻心火。滋水之源。

  人参生津。益所伤之气为臣。粳米甘草补土以资金而为佐也。”据是以观。则知是方以救肺为主。虽亦能清胃生津。惟治舌红而有黑点。热毒入胃而发斑之证。尚须参用承气法为是。

  第五 红星舌

  红星舌图舌见淡红中有大红星者。乃少阴君火。热之盛也。所不盛者。假火势以侮脾土。将欲发黄之后也。宜茵陈五苓散治之。

  【介按】发黄有如橘黄而明者。阳明热胜也。有如熏黄而晦者。太阴湿胜也。且以小便不利为湿热发黄。小便自利为蓄血发黄。最宜辨明症候而施治焉。兹以湿热瘀郁熏蒸成黄。故以五苓散宣化膀胱之气而利小便。加茵陈以清渗湿热。

3 4 5 6 7 8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