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尊龙凯时平台在线地址
天有金木水火土之五行。以营运不息。名曰五运。人秉之而生五脏。所以应五运也。义详卷首。兹不再赘。天有风寒湿燥火热之六气。以充塞万物。人秉之而有六经。脏腑各有一经。合为六经。所以应天六气也。名太阳者。因天有此太阳之气。名太阴者。因天有此太阴之气。六经之名。皆本于天非由人强名之也。必知经气之所主。而后病情可识矣。
此等气化。乃生人所以然之理。见病之原委。皆尽于此。西医全不能知。其治病多误。
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
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中见之下。气之标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
天有六气。人秉之而有六经。六经出于脏腑。脏腑各有一经脉。游行出入。以布其化而经脉中所。络之处。名为中见也。足少阳胆经。由胆走足。中络厥阴肝脏。手少阳三焦经。由三焦走手。中络厥阴包络。故少阳经中见厥阴。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同司相火。是相火者。少阳之本气也。故曰少阳之上火气治之。谓二经之脏腑。以火为主是本气也。
中见厥阴。是其中有风。气居之也。而其标为少阳经。则又主阳气之初动也。足阳明胃经。属燥土。手阳明大肠经。属燥金。此雨经。皆燥气主治。(手阳明大肠经脉。循行络太阴肺。而后走手足阳明胃经脉。循行络太阴脾而后走足。故阳明经。中见为太阴。)也。足太阳膀胱经。属寒水。手太阳小肠经。属君火。手从足化。以寒水为主。故太阳之上。统称寒水治之。手太阳经脉。循行络少阴心。而后走手。足太阳经脉。循行络少阴肾。而后走足。故二经中见少阴也。足厥阴肝经。属风木。手厥阴包络经。属相火。子从母化。以风为主。故厥阴之上风气治之。手厥阴经中络少阳三焦。足厥阴经。中络少阳胆。故二经中见少阳也。足少阴肾经属水阴。手少阴心经属火热。心为君主肾从其化故少阴两经。统是热。气主治手少阴心经中络太阳小肠。足少阴肾经。中络太阳膀胱。故曰中见太阳足太阴脾经。属湿土。手太阴肺经。
属清金。二经子母。同气故太阴之上。湿气治之。手太阴肺经络手阳明大肠足。太阴脾经。络足阳明胃。故曰中见阳明。
所谓本也。句总结上文。谓六经之上。其主治者。皆其本。气也本气根于脏腑。是本气居经脉之上也。由本气循经下行。
其中络者。中之见也。由中见之下。而经脉外走手足。以成六经。又各有太少阳明厥阴之不同。则又系六气之末。故曰气之标也。或标同于本。或标同于中。标本各有不同。而气化之应。亦异象矣。故六经各有病情好恶之不一。仲景伤寒论。全根于此。不可不详究焉。
再按六经之名。太者阴阳之至大。少者阴阳之初生。明者阳气之极盛。厥者阴气之竭尽也。先知五行以为体。又知六气以为用。然后可以读伤寒金匮然后可以治男女百疾。西医于六经名目。从未得知。于气化安能梦见。乃云人是铁养炭等。共十四质。凑合而成。夫彼所谓十四质。皆经剖割锻炼。然后取得其质。而人之未死者。岂止此块然之质哉。
上卷
经气主治
六经六气。各有所从所主之不同。必明。此而后知气化之理。若西洋医。既不知此。则亦不必与办也。
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
此言六经气化。或以脏腑本气之阴阳。为主或以经脉标气之。阴阳为主或以中见之气化为主。各有性情之。不同也陈修园伤寒论注。引张景岳之论曰。少阳太阴从本者。以少阳本火而标阳。太阴本湿而标阴。标本同气。故当从本。然少阳太阴。亦有中气。而不从中者。以少阳之中。厥阴木也。木火同气。木从火化矣。太阴之中阳明金也。土金相生。
燥从湿化矣。故不从中也。少阴太阳从本从标者。以少阴本热而标阴。太阳本寒而标阳。标本异气故或从本或从标而主治须审也。然少阴太阳。亦有中气。而不从者。以少阴之中。太阳水也。太阳之中。少阴火也。同于本则异于标同于标则异于本故皆不从中气也。至若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者。以阳明之中。太阴湿土也。亦以燥从湿化矣。厥阴之中。
少阳相火也。亦以木从火化矣。故阳明厥阴不从标本而从中气也。要之五行之气。以木遇火。则从火化。以金遇土。则从湿化。总不离乎水。流湿火就燥同气相求之义耳。此注甚明。知此。而后知邪正之盛负。表里之传变也。
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开之过。阳明胃经。主纳水谷化精汁洒行五脏六俯。化糟粕。传入大肠小肠。其气化主于内行。下达故阳明主阖。
凡是呕逆自汗等。皆阳明不能主阖之过。少阳三焦。内主膈膜。外主腠理。内外出。入之气均从腠理。往来故有邪在腠理。则寒热往来。太阳之气不得外达诸证。上下往来之气。均从膈膜行走故有结胸陷胸。邪欲入胃则呕。甚则呕吐不止诸证。凡此皆少阳不能司其。转枢之过也。太阴为开者。手太阴肺。主布散。足太阴脾主营运。凡血脉之周流。津液。
之四达皆太阴司之。故曰太阴为开也。厥阴为阖者。足厥阴肝经。主藏下焦之阴气。使血脉。潜而精不泄手厥阴心包络。
主藏上焦之阴气。使阴血敛。而火不作故曰厥阴为阖也。少阴为枢者手少阴心经。内合包络下。生脾土。故能为二经之转枢足。少阴肾经。上济肺金。下生肝木。亦能为二经之转枢也。此数者。为审证施治之大关键。不可不详究也。
内经此数条。言人身气化最精。中国注伤寒者。尚有人知。西洋医法。从无论者。故论形虽精。而论治转粗耳。张隐陈修园注伤寒。全本于此。读者详之。
上卷
十二经脉
手阳明大肠脉。起大指次指之端。出合谷。行曲池上肩贯颊夹鼻孔下齿。入络肺下膈属大肠。
大肠是肺之腑。故大肠经脉。亦与肺经。相为表里。肺脉起大指内侧。大肠经亦起于大指之端。而其支又起于次指之端者。以见同源异流之义耳。合谷俗名斧口。皆肺脉交会之所也。三阴经行肘内。三阳经行肘外。手阳明经。由合谷上行。至曲池。上肩。贯颊。挟鼻孔鼻孔者。肺之窍也。大肠者。肺之腑也。肺脏开窍于鼻而腑之经脉即上夹于鼻脏腑之。相应何其巧也。下齿。入络肺。尤其气化所禀承者。由肺下膈。属于大肠。知经脉与肺相贯之故。即知大肠。全秉肺之气化矣。凡经脉皆出于脏腑。而手之三阴三阳。论穴者均由手起。不过便于数穴耳。实则先有脏腑。而后生出经脉。
非有此手上之经脉。而后有脏腑也。
大肠与肺。皆主秋金。属商音。肺太阴起少商者。商之阴也。大肠经起食指内侧。名商阳穴。其主金商而。属阳也。
此一脏一腑。对举之穴。合谷在虎口。秋金白虎之口。手阳明与肺相合处曲池在屈肘横纹尽处。肩在肩骨之端。天鼎喉旁四寸。与食管相当处。故名鼎。禾即颊车也。绕齿龈夹鼻为迎香穴。肺开窍于鼻而其腑之经脉。终于夹鼻足见相应之妙用。
手阳明图 足阳明胃经脉。起眼下。入齿。环唇循喉咙。下膈属胃络脾。下挟脐。至膝下。入足中指。
胃脉起于眼下。绕面行。故人正面。均属阳明经。入齿。故龈肉全属阳明。环唇者。脾脏开。窍于口。故胃腑之脉从外环之。以应乎。脾亦如手阳明经。夹鼻之意。循喉咙两旁动脉。为人迎穴是矣。下膈属胃络脾。所以秉气于脾也。
下挟脐。至膝下三里穴。膝胫以前。均阳明经之所行。入足中指。阳明脉所止之处。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