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斋直指方论-尊龙凯时平台在线地址

  上锉。分三服,每用水盏半,姜十片,煎六分,温服。气盛人用此。

  大醒风汤治猝中诸风,涎潮痰厥,语涩神昏。

  附子(生)南星(生。各三分)全蝎川芎防风(各一分)

  上锉散。每三钱,姜十片,煎服。气不和加木香。

  省风汤南星(炮,一两)防风(半两)甘草(炒,一分)

  上锉。每服三钱,姜十片,煎服。气虚人加生附子、沉香,气逆加紫苏、木香;头痛而晕,左经丸治诸风瘫痪,拘挛强直,疼痛或跌扑伤损亦主之。

  草乌(炮,去尖,四两)川乌(炮,去皮脐,二两)没药(一两半)乳香(一两)

  黑豆(生,一升,以斑蝥二十一个,去头、足、翅,同煮,候豆熟为度,去斑蝥,取豆焙干用)

  上细末,醋和豆为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

  铁骨丹治诸风瘫痪,拳挛,半身不遂。

  川乌头草乌头(各炮,去皮脐尖)川芎当归(酒浸,晒)辣桂川续断(洗,晒)华阴细辛补骨脂(炒)乌蛇(洗,酒浸,取肉晒干,七钱半)直僵蚕(炒,去丝)木鳖子(去壳,炒熟)天麻(酒浸,晒)巴戟(酒浸,去心,晒)防风滴乳香没药麻黄(去节)羌活独活坚白南星(炮熟)白蒺藜(炒,捣去刺)薏苡仁苍术(炒。各半两)萆(盐水煮干)杜仲(去粗皮,锉,姜汁制,炒焦)牛膝(酒浸,晒。各一两)虎胫骨(洗,酒浸,炙焦)自然铜(烧红,醋淬七次。各三两)白附子(炮)川五灵脂(各四钱)秦艽全蝎(去毒,微炒。各二钱半)麝香(半钱)

  上细末,乳香、没药、麝香另研,渐入拌和,以浸药酒,调飞面煮糊,研筑丸,弹子大。

  每围熏汤浴最妙。未服药前,须以斑蝥二十一个,去翅足,用黑豆一建盏,慢火同炒焦,只用七个,并豆入全蝎十四枚,微炒,五灵脂二钱半为末,糕糊丸麻子大。每二十一丸,老酒下,先去其风根。

  铁弹丸治诸风瘫痪。

  川乌(炮,去皮脐,一两半)川五灵脂(四两)乳香没药(各一两)麝(一钱)

  上乳香以干竹叶包裹,用熨斗火熨过,即研成末,余药末之,拌和,再碾,滴水为丸,弹子大,每一丸,薄荷酒磨下。

  拒风丹治一切风。

  川芎(四两)防风(一两半)天麻甘草(炒。各一两)细辛荜茇(各半两)

  上末,炼蜜和杵,每两作三十丸。每服一丸,细嚼,荆芥酒下。伤风鼻塞,项强头疼,姜汤下。

  麝香丸治白虎节风,走注疼痛,遍身瘙痒如虫咬,昼静夜剧。

  川乌(大八角者三个)全蝎(二十一个)地龙(半两)黑豆(并生用,二钱半)麝香(半字)

  上细末,糯糊丸绿豆大。每服七个,甚者十丸,夜卧令膈空温酒下。微出冷汗便瘥。

  增味五痹汤治风寒湿合而为痹,肌体麻痹不仁。

  羌活防己片子姜黄白术海桐皮当归白芍药(各一两)甘草(炒,七钱半)

  上锉。每服三钱,姜十浓片,煎服。病在上,食后;病在下,食前。

  瓜蒂散吐法上瓜蒂末一钱,熟水调下。若风癫证,须以瓜蒂散吐痰。

  稀涎散治风涎潮塞,上膈气闭不通。

  猪牙皂角(四条,肥实不蛀者,去黑皮)光明晋矾(一两)

  上细末。轻者半钱,重者三字,熟水调下。但少吐之,弱者不可吐,吐用养正丹三十丸研细,楠木香煎汤调下,仍与南星、附子豁痰归经,鸡心槟榔亦能疏风顺气。

  鹤膝风挛方真紫金皮,老酒煎,候温常服。

  急风方朱砂(一字)轻粉(一点)巴豆(去油如霜,些儿)全蝎(一枚)蝉壳(两枚,去土)

  上末之,研和。大人尽剂,用薄荷泡汤调下,小儿分半,用乳汁调下。或吐痰,或泄毒物,皆效。

  乌龙丹治诸风瘫痪,口眼斜,语言謇涩。

  真川乌(生,去皮脐)好五灵脂(各二两)

  上末,入脑麝半钱同研,滴水丸小弹大,阴干。每一丸,先姜汁研开,次好酒调下,空心食前,日两服,似铁弹丸。

  庐江刘宝治良方归荆汤治风昏迷,吐沫抽掣,背脊强直,产后中通用。

  当归荆芥穗上等分,末之。每二钱,水一盏,酒少许,煎七分灌下。如牙紧,用铜匙斡,以鸡羽沾药入口,或用童尿调下,或以芎代当归亦妙。

  又方黑豆(炒焦,好酒淋之,取清汁)

  上每酒一盏,独活锉三钱,煎七分,温服。又连续进剂,以瘥为度。

  太阳风证候太阳风证候,始则发热、腹痛、喘息、涎浮,次则牙紧、头摇、十指微动、渐加项背强直,转则不仁。甚者昏困、失音、目睛直视、滑泄不禁、身腰反张。如此则十不救一。新产血虚,汗出伤风,亦作证。凡产后发热,若舌謇唇急,手指微动,便急作风疗之。荆归汤、独活酒。(方见在湿门。)

  人为邪气所干,则发而为病,若气、若血、若痰、若水、若风、若寒、若暑、若湿,脏腑、表里、冷热、虚实,各有受病之处,用药之法,必究其原,而后可以起病,否则,前贤所谓猎不知兔,广络原野,冀一人获之,术亦疏耳,是可以人试技乎哉!

  卷之三 诸风

  附:诸贤论

  《病机机要》曰:治风须分在脏、在腑、在经之异。云风本为热,热胜则风动,宜以静胜其燥,是养血也。治须少汗,亦宜少下。多汗则虚其卫,多下则损其营,宜治在经,虽有汗、下之戒,而有中脏、中腑之分。中腑者,多着四肢,有表证而脉浮,恶风,拘急不仁。

  中脏者,多滞九窍,唇缓失音,耳聋,鼻塞,目瞀,大便结闭。中腑者宜汗之,中脏者宜下之,表里已和宜治之在经,当以大药养之。

  《发明》云:中血脉则口眼斜,中腑则肢节废,中脏则性命危,治各不同。中血脉,外有六经之形证,则从小续命加减;中腑,内有便溺之阻隔,宜三化汤等通利之;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宜养血通气,大秦艽汤、羌活愈风汤主之。

  刘宗浓曰:按此分在表、在里、在经之三证,立汗、下、调养之三法,可谓开后世之盲聋。但所用诸方,学人宜详审之。

  河间曰:风病多因热甚,俗云风者,言末而忘其本也。所以中风有瘫痪者,非谓肝木之风实,甚而猝中之也,亦非外中于风,良由将息失宜而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热气怫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猝倒无知也。多因喜、怒、悲、忧、恐五志过极,而猝中者,皆为热甚故也。若微,则但僵仆,气血流通,筋脉不挛。缓者,发过如故,或热气大盛,郁滞不通,阴气暴绝,阳气后竭而死。

  痰涎者,由热甚则水化制火而生。

  偏枯者,由经络一侧得通,痞者痹而瘫痪也。

  口筋噤急者,由风热太甚,以胜水湿。又津液滞于胸膈,以为痰涎,则筋太燥,然燥金主于收敛,劲切故也。或筋反缓者,乃燥之甚,血液衰少也。诸筋挛易愈,诸筋痿难复,以见燥之微甚也。

  丹溪云:案《内经》以下,皆谓外中风邪,然地有南北之殊,不可一概而论。往刘守真作将息失宜,水不能制火,极是。由今而言之,西北二方,亦有真为风所中者,但极少尔。

  东南之人,多是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之伤人在肺脏为多。

  许学士谓:气中者,亦有七情所伤。脉微而数,或浮而紧、缓而迟必也。脉迟浮可治,大数而极者死。若果外中者,则东垣所谓中血脉、中腑、中脏之理。其于四肢不举,亦有与痿相类者,当细分之。《局方》风、痿同治,大谬,《发挥》甚详。子和用三法,如的系邪气猝中、痰盛实热者可用,否则不可。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