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尊龙凯时平台在线地址
公孙龙以指表示共相,另有一个原故,就是指字与旨字相通,旨宇有相当于观念、概念的意思。由于这个原故,公孙龙讲到指的时候,它的意义实际上是观念或概念。不过从以上他的辩论看来,他所说的观念不是巴克莱、休漠哲学所说的主观的观念,而是柏拉图哲学中所说的客观的观念。它是共相。《庄子》的《天下》篇还载有天下之辩者的辩论二十一事,而没有确指各系何人。但是很明显,一些是根据惠施的思想,另一些是根据公孙龙的思想,都可以相应地加以解释。习惯上说它们都是悖论,只要我们理解了惠施、公孙龙的基本思想,它们也就不成其为悖论了。
惠施学说、公孙龙学说的意义
名家的哲学家通过分析名,分析名与实的关系或区别,发现了中国哲学中称为超乎形象的世界。在中国哲学中,有在形象之内与在形象之外的区别。在形象之内者,是实。譬如大小方圆,长短黑白,都是一种形象。凡可为某种经验的对象,或某种经验的可能的对象者,都是有形象的,也可以说是,都是在形象之内的,都存在于实际世界之内。也可以反过来说,凡是有形象的,在形象之内的,存在于实际世界之内的,都是某种经验的对象。或其可能的对象。
在惠施宣讲他的-个事中第一事和第十事的时候,他是在讲超乎形象的世界。他说;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这是照至大本来的样子来说它是个什么样子。把爱万物,天地一体也。这是说至大是什么构成的。这句话含有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的意思。一切即一,所以一切无外。一切本身就是至大的一、而由于一切无外,所以一切不能够是经验的对象。这是因为,经验的对象总是站在经验者的对面。如果说,一切能够是经验的对象,那就一定也要说,还有个经验者站在一切的对面。换句话说,一定要说一切无外而同时有外,这是个明显的矛盾。
公孙龙也发现了超乎形象的世界,因为他所讨论的共相同样不能够是经验的对象。人能够看见某个白物,而不能够看见白的共相。一切有名可指的共相都在超乎形象的世界里,但是并不是在超乎形象的世界里的一切共相都有名可指。在超乎形象的世界里,坚的共性是坚的共性,白的共性是白的共性,这也就是公孙龙所说的独而正(《公孙龙子坚白论》)。
惠施说把爱万物,公孙龙也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天下焉(《公孙龙子迹府》)。可见这二人显然认为他们的哲学含有内圣外王之道。但是充分运用名家对于超乎形象的世界的发现,这件事情却留给了道家。道家是名家的反对者,又是名家真正的继承者。惠施是庄子的真正好朋友,这个事实就是这一点的例证。
#中国哲学简史 #二十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