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方妙用-尊龙凯时平台在线地址

  一堕胎症屡患者。必应期而堕总属气血大虚。余昔惑于丹溪之说。以黄芩白术为安胎圣药。内子患此。四年中连服五次皆堕。后有老医。用四物汤。加真鹿胶补骨脂菟丝子杜仲川续断而安。余始悟命门为人立命之本。女以系胞。必用温药热药始效。赵氏医贯。用六味八味。加艾叶阿胶。大有灼见。如不受温药峻剂者。以杜仲八两。糯米汤泡炒勿焦取粉。真桑上寄生人参五味子各四两为末。以黄一斤。白术大枣各六两。煮膏为丸。米汤送下四钱。

  一日两服。神效。一子肿。宜五皮散。加白术子嗽。宜二陈汤。加阿胶麦冬桑白皮五味子干姜细辛。子悬宜四物汤。去川芎。加黄芩白术甘草。子泻宜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加黄芩砂仁。

  一临产交骨不开。宜四物。去芍地。加发炭三钱。龟板五钱。水煎服。如血水大下而不产者。是血干而胎滞。气虚推送无力。宜当归补血汤。加人参肉桂各一钱。甚者。去桂。加附子三钱。此法时医不讲。

  一产后血晕。用醋炭熏鼻。老酒和童便饮之。不可放倒。如气血脱而晕者。必唇口手足厥冷。以当归补血汤。加参附干姜。以回其阳。甚者。必用通脉四逆汤。如认作血晕治之。

  则一胎衣不下。用归身五钱。川芎三钱。水煎服。或血入衣中。胀而不下。宜清酒送下失笑散。

  一产后发热。有外感者。照常法治之。如无外感。用当归补血汤。

  一血块痛。宜四物。倍当归。去地黄。加牛膝桃仁肉桂青皮醋炒大黄下之。

  一产后泄泻。不可利水。只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一产后大便不通。宜八珍汤。加桃仁杏仁。

  一子宫下坠。乃劳力所伤也。宜补中益气汤。加附子。玉门不闭。治同。

  一产后。瘀血不行腹痛者。宜当归四钱。川芎二钱。炮姜炙草各一钱。桃仁七枚。名生化汤一产后感风成痉。口噤。角弓反张。无汗者名刚痉。宜荆芥穗一两。以童便煎灌之。或桂枝汤。加葛根三钱。有汗。为柔痉。宜桂枝。加栝蒌根三钱。二痉属虚者。以十全大补汤。

  加一产后喘促。口鼻起黑气。为瘀血入肺。不治。或用人参一两。苏木三钱。水煎顿服。

  若厥冷自汗。必用通脉四逆汤。进二三剂。厥回脉复。可治。

  卷四

  妇人杂病

  一经水不调属虚者。乃冲任之血不足。宜服归脾汤二十剂。再以海螵蛸四两。茜草一两。

  以一经水不调属实者。自有实症实脉可验。宜四物汤。加醋炒大黄香附桃仁丹皮青皮红花之类。

  一经水不调因郁而致者。宜加味逍遥散。

  一妇人肥而不妊。乃子宫脂满。宜四物汤。去地黄。加香附半夏贝母。以益母膏为丸。

  如瘦一妇人带病。皆由中土亏损。带脉不能收引。以致十二经脉。因而内陷也。宜六君子汤。

  加炮姜以补脾。甚者。以补中益气汤。以提之。或以椿根皮黄柏牡蛎粉醋糊为丸。间服以涩之。

  伤寒(伤寒以六经为主。太阳阳明少阳为三阳。太阴少阴厥阴为三阴。病症百出无常。

  总范一百病敢

  卷四

  太阳

  (为寒水之经。主一身之表。)

  何谓太阳经症。曰头痛项强发热恶寒是也。一脉缓自汗恶风。为虚邪。宜桂枝汤。○如八九不邪未而竭枣。

  二汤按此二法。治表中之表也。○时法。冬月以加味香苏饮代上二方。三时感胃。以九味羌活何谓太阳腑症。曰表邪不去。必入于里。膀胱为表中之里也。有蓄水蓄血之辨。

  一太阳症。其人口渴烦躁不得眠。脉浮小便不利。水入即吐。为膀胱蓄水症。宜五苓散。

  一太阳症。其人如狂。小腹硬满。小便自利脉沉。为膀胱蓄血症。(古用抵当汤丸。今畏其按此二法治表中之里也何谓太阳变症。曰汗下失宜从阴从阳之不一也。

  一不应下而下之。续得下利清谷身疼痛。宜四逆汤。以救清谷之里。又以桂枝汤。以救身疼一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瘥。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

  一大汗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太阳病。发汗太过。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汤主一太阳病。发汗太过。动其营血。而卫邪反内伏。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阳一阳盛于内。误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十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一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一伤寒不大便六七日。(为里症)头痛有热(为表症。)外不解。由于内不通也。下之。

  里和而病患烦热。汗出则解。又加疟状。日晡所发热。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与大承气汤。

  一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一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停者。沉滞不起也。阴阳者。尺寸也。)先振栗汗出乃解。

  但汗以上言汗下失宜。热炽而伤其阴阴伤则从阳明阳化之症多以大肠阳明递相传也。

  何谓发汗利水。为治太阳两大门。曰邪伤太阳病在寒水之经也。驱其水气以外出。则为汗逐太阳为寒水之经。邪之初伤。必须发汗。麻黄汤。发皮肤之汗。桂枝汤。发经络之汗。

  葛根发汗渴雷散之大陷甚于宜小出不强。

  以桂

  卷四

  阳明

  (主里。外候肌肉。内候胃中。)

  何谓阳明经症。曰身热目痛。鼻干不得眠。反恶热是也。有未罢太阳已罢太阳之辨。

  若兼见头痛恶寒是太阳症未罢。自汗脉缓。宜桂枝汤。项背ktkt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无若无头痛恶寒但见壮热口渴。是已罢太阳。为阳明经之本症。宜白虎汤主之。

  何谓阳明腑症。曰潮热谵语。手足腋下然汗出。腹满大便硬是也。有太阳阳明。少阳阳明本太阳症。治之失法。亡其津液。致太阳之热。乘胃燥而转属阳明。其症小便数。大便硬。

  本少阳病。治之失法。亡其津液。致少阳之邪。乘胃燥而转属阳明。为大便结燥。伤寒论谓遂归于愚按阳明在经。未离太阳宜汗之。既离太阳。宜清之。在腑。审其轻重下之。若在经腑之界口干口是开出于以为

  卷四

  少阳

  (主半表半里)

  何谓少阳经症。曰口苦咽干目眩是也。有虚火实火之辨。

  寒热往来于外。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为虚火症。宜小柴胡汤。

  寒热往来于外。心中痞硬。郁郁微烦。呕不止。为实火症。宜大柴胡汤。

  何谓少阳腑症。曰少阳主寒热属于半表则为经。属于半里则为腑。其症虽无寒热往来于外。

  因呕而痞不痛者。半夏泻心汤。胸中有热而欲呕胃中有邪气而腹中痛。宜黄连汤。邪已入里。

  则胆火下攻于脾而自利。宜黄芩汤。胆火上逆于胃而为呕。宜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以上四方。

  寒热攻补并用。仍不离少阳和解法。

  卷四

  传经发明

  按宋元以后医书。皆谓邪从三阳传入。俱是热症。唯有下之一法。论中四逆白通理中等方。

  俱为不然有非也。有谓递次传入三阴尽无寒症者。

  亦非何则。人今试譬之寒。第觉寒。寒性谓误药而变凡汗下失宜。过之。则伤正而虚其阳。不及。则热炽而伤其阴。虚其阳。则从少阴阴化之症化热疼痛阴化里寒外阳从阴

  卷四

  太阴

  (为湿土纯阴之脏也。病入太阴。从阴化者多。从阳化者少)

  何谓太阴之邪从阴化。伤寒论云。腹满吐食。自利不渴。手足自温。时腹自痛是也宜理中汤何谓太阴之邪从阳化。伤寒论云。发汗复不解腹痛。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是也。又曰。

  腹满而痛。)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卷四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