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方妙用-尊龙凯时平台在线地址

  一咳嗽虽为肺病。其标在肺。其本在肾。肾具水火。水虚者滋之。宜猪苓汤。服四五剂后。即服六味地黄丸。加蛤蚧麦冬五味。火虚者温之。宜真武汤。去生姜。加干姜细辛五味子。四五剂后。即服桂附地黄丸。数方俱以利水为主。若读张景岳书辈必谓补肾不可利水。

  求正录中有实漏卮之喻。而不知咳嗽必挟饮邪。标在肺而本在肾。天不连地而连水也。今于水道一利。则上焦之水饮。亦必下行。源流俱清。咳嗽自愈。经云。上焦如雾。中焦如沤。

  下焦如渎。但得三焦气化。水道通决。则云行雨施。乾坤有一番新景象矣。

  一经云。肺恶寒。又云。形寒饮冷则伤肺。仲景不用人参。以参之性微寒也。然此为新病而言。若久嗽之人。肺必干燥。且以多咳而牵引诸火而刑金。人参又为要药。如病在金脏者。宜清燥救肺汤。如病在水脏者。宜琼玉膏。

  一实症不可妄用虚症诸方。恐留邪为患也。而虚症。定不可废实症诸方。以咳嗽必有所以致

  卷二

  喘促

  喘者。气上冲而不得倚息也。有内外实虚四症。宜与痰饮咳嗽参看。外则不离乎风寒。

  内则不离乎水饮。实则为肺胀。虚则为肾虚。宜分别治之。

  脉宜浮滑。忌短涩。

  一外感风寒。及伤暑伤燥。方治详于咳嗽门。不赘。

  一水饮之病。小青龙汤为第一方。若支饮内痛。亦可暂用十枣汤。如因支饮满而气闭。

  气闭则呼吸不能自如。宜用葶苈大枣泻肺汤。今人畏不敢用多。致因循误事。

  一咳而上气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脉浮大者。用麻黄三钱。生石膏四钱。半夏二钱。

  甘草一钱。生姜一钱五分。大枣二枚。水二杯半。先煮麻黄去沫。入诸药。煮八分服。日二服即愈。名越脾加半夏汤。○或咳嗽甚而烦躁者。小青龙。加生石膏四钱。

  一肾虚气喘。方治详于咳嗽门。不赘。

  一黑锡丹。为气喘必用之药。宜预制之以备急。

  一喘症。起于七情气逆者。宜四磨饮。起于痰喘胀满者。宜苏子降气汤。二方为喘症之良方。

  四磨饮。(二十九)苏子降气汤。(二十七)

  一圣济总录云。枸杞汤治气短。方用枸杞四钱。姜枣水煎服。又云。紫苏汤治卒气短。

  方用紫苏四钱。陈皮一钱。枣二枚。水酒各半煎服。○按二方同治气短。何以彼此悬殊。而不知一治肺。一治肾也。肺主出气。皮毛为肺之合。风寒客于皮毛。则肺之窍道闭。窍道闭则出气不利而短。故用紫苏陈皮之辛以开之。书中卒字一字大有意义。肾主纳气。肾虚。则吸气不能归根而短。故用枸杞之补肾精以填之。与八味地黄丸同意。但任专则效速。所以舍彼而用此也。

  过服辛燥等药。喘促愈盛者。可用贞元饮。然为缓剂。若痰多喘甚者。大忌之。

  一喘气诸家之说最杂。近有张心在之论。深合鄙意。余所以数千里而神交之也。心在云。

  喘气专在口也。鼻息出入。气未始不至于口。而专在口。则喘矣。天气通于鼻。一呼一吸。

  吐故而纳新。果顺其常。则出心肺而入肝肾。脾居中而转运。(此句最精。可以悟出绝妙心法。)何喘之有。唯鼻失其职。或肺壅窍塞。不能上达其气。复返心脾而出于口。或肺虚力弱不能下引其气。上到心脾而出于口。则喘作焉。皆肺之过也。至若气短症。鼻气有出无入。

  能呼而不能吸则责在肝肾之绝。肺不任咎矣。

  卷二

  哮症

  圣济总录。名呷。咳嗽而胸中多痰结于喉间。偏与气相击。随其呼吸。呀呷有声。用射干丸。其方用射干半夏陈皮百部款冬花细辛干老姜五味子贝母茯苓郁李仁各一两。皂荚刮去皮子炙五钱。共为末。蜜丸桐子大。空心以米饮下三十丸。一日两服。

  脉喜浮滑。忌短涩代散。

  愚按。哮喘之病。寒邪伏于肺俞。痰窠结于肺膜。内外相应。一遇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伤即发。伤酒伤食亦发。动怒动气亦发。劳役房劳亦发。一发。则肺俞之寒气。与肺膜之浊痰。野狼狈相根据窒塞关溢。不容呼吸。而呼吸正气。转触其痰。鼾有声。非泛常之药所能治。

  故圣济用前方之竣。然体实者可用。若虚弱之人。宜用六君子汤料十两。加贝母二两。共研末。以竹沥四两。生姜汁一两。和匀拌之。又拌又晒以九次为度。每服三钱。开水送下。以竹沥姜汁。可以透窠囊也。然内之浊痰。荡涤虽为得法。又必于潜伏为援之处。断其根株。

  须用各家秘传诸穴灸法。如畏多者。宜于夏月三伏中。用张路玉外贴药末。余家传有哮喘断根神验药散。(其方载于修园新按。)入麝五分。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瞀疼痛。

  切勿便去。俟三柱香尽。方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哮喘辨症方治。俱详痰饮咳嗽喘促三门。不赘。

  卷二

  心腹诸痛

  心为君主之官。一痛手足青至节。不治。俗谓心痛者。乃心胞络痛。或胃腕痛也。昔人分为九种。宜辨而治之。

  一曰气痛。脉沉而涩。乃七情之气郁滞所致。宜七气汤。(五十四微温。)百合汤。(九十微凉。)

  一曰血痛。脉浮沉俱涩其病如刺。不可按扪或寒热往来。大便黑。宜失笑散。(五十八)三一承气汤。(五十四此方虽竣。而痛其便闭拒按者。不得不用之。如桂枝桃仁各三钱。)

  一曰痰痛。即饮痛。脉滑咳嗽。痛连胁下。或游走无定。宜伤寒十枣汤。但此方。近医胆识不及。不敢用。宜二陈汤。(八十二○加白芥子一钱五分皂角炒紫五分。栝蒌三钱。)滚痰丸。(六十三○诸药不效大便闭者。可暂用之。)

  一曰火痛。脉数而实。口渴面赤。身热便秘。其痛或作或止。宜金铃子散。(九十二)丹参汤。(九十二)百合汤。(九十三)

  或用栀子炒熟四钱。良姜二钱研末。名越桃散。温酒送下。

  加味逍遥散。送下左金丸二钱。

  一曰冷痛。脉迟而微细。手足俱冷。其痛绵绵不休。宜附子理中汤。加当归肉桂木通吴萸子。

  一曰虚痛。即悸痛。脉虚细小。或短涩。心下悸。喜按。得食少愈。二便清利。宜归脾汤。加石菖蒲一钱。(二十一)当归补血汤。加肉桂一钱五分。(六)

  一曰注痛。入山林古庙古墓。及感一切异气而痛。语言错乱。其脉乍大乍小。两手若出两人。宜平胃散。加藿香二钱。木香一钱。调麝香七厘服。以香者天地之正气也。正能胜邪。

  一曰虫痛。脉如平人。其痛忽来忽止。闻肥甘之味更痛。(闻食而虫头上昂。)按摩稍止。

  (附子理中汤。去甘草。加乌梅三枚。川椒黄连各一钱五分。黄柏肉桂当归各一钱。水煎服。愈后。宜服乌梅丸。(一百零七)

  一曰食痛。脉实而滑。嗳腐吞酸。恶食腹胀。其痛或有一条扛起者。宜平胃散。加麦芽谷芽山楂半夏各二钱。胀甚者。再加莱菔子生研三钱。水煎服。如初病。

  食十)又按。以上九痛。流传已久。不可不知。而高士宗医学真传。分各部用药。其法甚捷。

  今重订而节录于下。

  一当心之部位而痛。俗云心痛非也。乃心胞之络。不能旁达于脉故也。宜香苏饮。加当归四钱。元胡索木通各一钱。桂枝二钱。酒水各半煎服。紫苏须用旁小梗整条。不切碎。更能通络。(五十三)

  一心脉之上则为胸膈。胸膈痛乃上焦失职。不能如雾之溉。则胸痹而痛。宜百合汤半剂。加栝蒌皮贝母各三钱。薤白八钱。白蔻一钱五分。水煎服。(九十三)

  胸膈之下两乳中间名曰膺胸。膺胸痛乃肝血力虚。气不充于期门。致冲任之血。从膺胸而散则痛。宜丹参饮半剂。加当归五钱。白芍金银花各三钱。红花川续断各一钱。酒水各半煎。

  (九十二)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