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经大成-尊龙凯时平台在线地址

  或曰:诊法历有绳墨,得诊之微,名贤难言,据若所论,脉其易明矣乎。且篇中特驳尺寸,不知何诊为的?曰:诊则仍旧也,可要当以浮沉迟数等。左右手圆通审脏腑,不当以两腕六部寸、关、尺疆界定脏腑。当就病而论脉,不当执脉以治病,如吾所辨释云云。嗟夫!血气附脉,脉附肌肤,过、不及诊而知之,立法之善也。以故有天根月窟,牛鬼蛇神之喻。彼徐徐途守辙,徒知有脉,而不知脉之源。不知脉之源则诊失所据,顾能决脏腑之和平,其谁欺?欺病患乎。又且脉在肌中,譬水行地下,无往不有,假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吴草庐知寸关尺非十二经所居之处,而又曰:两手六部皆肺之一脉也,分其部位以候他经之气耳。以矛攻盾,离道益远。李濒湖宗其说,且谓凡诊当以肺、心、脾、肝、肾各候一动,五十动不止,五脏皆足,内有一止,则知一脏之脉不至,据此推之,肺经一脉,分候诸经之气者,可心解矣。徒圆饰一代脉,毫无补于诊法。又诋王宗正《难经图注》肝肾从沉、心肺从浮,脾诊中州之非。多见其胸无真见,漫学人饶舌者也。虽然庭镜,直井蛙之窥,曷敢轻侮成言。切思古人之立法,未许人乖乱,原不禁人有所发明,故峭胆妄建议,读者辟易惊奇,而不究理之然否,此夏虫语冰,不必强渠从我。

  卷之一

  脉经题要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主血虚。

  脉自皮肤之上得之曰浮,阳也,金也。为病在表,瘦人见浮,两手相得,此肌薄。肥人得之,未有不病。

  沉阴水蓄脉深潜,数热迟寒滑主痰,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寒兼。

  脉自肌肉之下得之曰沉,阴也,水也。为病在里,伤寒阳证,两手沉而涩,难治。平人沉涩,此无阳,不艰寿,必艰嗣。

  迟司脏病或痰搏,沉痼瘕子细看,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医者一呼一吸,脉来三至曰迟,为阴,为阳虚,为寒。二至、一至则又迟也,不治。乍迟乍数为虚火。

  数脉为阳自可知,阳中虚实又须推,数沉而小销脾肾,肺病秋深亦不宜。

  医者一呼一吸,脉来六至为数,为阳,为阴虚,为热。七至、八至则又数也,不治。若婴童纯阳之气,七八至为平脉,不在病例。

  滑脉多由胃气衰,痰生食郁病具来,上为吐逆下蓄血,女得无碍定有胎。

  脉来圆明有力,如珠之转旋,漉漉欲脱曰滑,阳中之阴也,土也。为实,为精聚,为阳气衰。滑而收敛,脉形清者为有余。滑而三五不调,脉形浊者为痰。妇人脉滑须有孕,一手独滑防半身不遂。

  涩缘血少或伤精,翻胃亡阳汗雨零,寒湿入荣为血痹,女非胎病即无经。

  脉来三五不调,如病蚕食叶,如轻刀刮竹皮,既短而难曰涩,阴也,金也。为血枯,为精涸,为盗汗,为心痛,为不仁。平人脉涩,此真元不足。

  紧乃热为寒气束,为痛为疮为中毒,紧细诸贤疝瘕,紧而虚大神不足。

  脉来往有力,如转索劲急,左右弹人手曰紧,阴阳相搏也。为寒,为痛,为筋挛,为疮为毒。或问紧与数、迟与缓相等,子胡不约而为一?曰:迟数以数言,紧缓以形言,其别相远矣。

  缓脉荣衰卫欠隆,因虚生湿更生风,然从脉里求神气,亦在从容和缓中。

  脉应指散漫,如琴弦久失更张,纵而不整曰缓,阴也,土也。为病不足,为风,为表虚,为湿痹,为血少。若浮沉得中,从容和匀者,此脾之正脉。

  小来累累细如丝,应指浮沉无绝期,春夏少年俱不利,秋冬老弱却相宜。

  脉形减于常人一倍曰小,阴也。为病不足。小而急防疝瘕,乍大乍小为劳复。若平人两手小,上下来去皆从,此禀质之清,不在病例。

  大非阳盛血应虚,相火炎炎热病居,脉满胃翻须早治,脱阴咳痢亦愁余。

  脉形加于常人一倍曰大,阳也。两手上下自如,禀赋之浓,亦不在病例。若得病而脉始大,或久病脉暴大,此为邪盛。经曰:大则病进。又曰:形瘦脉长,多气者死,是也。

  芤形浮大软而松,随按随无似没中,亡血遗精并盗汗,真阴不济假阳从。

  脉浮大而软,重按则根据微欲绝曰芤,阴去阳存,血脱之象也。主上下失血,遗精盗汗。

  芤,慈葱也。《素问》无是名,刘三点云:芤脉何似?绝类慈葱,指下成窟,有边无中。《脉经》亦云中央空,两边实。夫空与无中,是无胃气耳,何得又谓长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

  弦脉迢迢长且劲,甲乙二经皆受病,饮痰寒热症多端,胃气如无防毕命。

  脉端直以长,挺然指下,绰绰如按琴瑟弦曰弦,阴中之阳也,木也。为病在肝,为寒在少阳,为流饮,为痛。

  弦而激为怒,弦而大为虚,乍迟乍数为疟。硬急如新张弓弦,此无胃气,如不食,土为邪胜,必难治。

  伏持如失不无因,吐泻交加腹痛频,短气宿痰停饮食,个中消息认宜真。

  脉重按着骨,指下才动曰伏,阴也,水也。为积聚,为瘕疝,为少气,为忧郁,为霍乱,为腹痛甚。伏数云热厥,从未经见,即见未敢遽用寒凉。伏迟而涩,阴极,为阳将绝。

  止脉之因不用猜,饮痰气血食中来,数时一止阴消索,迟止真阳亦殆哉。

  脉或数或迟,时一歇复来曰止,阴阳骤损之象也。阳极而阴不能和,数时一止。阴盛而阳无从入,迟时一止,上古名促、结。渐退者生,渐进者死。张长沙谓促、结皆病脉,其近于死可知矣。尚论迟止为瘕,为寒气;数止为气结,为痈疽,为狂,为怒者哉。

  濡脉阴阳真气衰,湿痰寒泄递相摧,多惊多汗精神惫,如此吾生岂有涯。

  脉软极细极,如晴丝,虽有若无曰濡,阴阳俱损之兆也。为中湿,为自汗,为冷,为痹,为恐怖。病后老弱见之顺,平人少年见之逆。

  躁形逼逼举于皮,来盛回衰疾复徐,道是有余元不足,阴阳乖戾病岖崎。

  脉若大若紧,疾徐无常曰躁,阴中阳、阳中阴也。为痛,为惊,为中酒,为暴怒,为跌打伤。劳复亏损精血,热占乎中,寒因于外,阴阳乖戾,亦有此脉。平人得之,其性必劣,汗下后发热,烦渴脉躁,难治。脉经诸法具备,奈何不及躁脉。殆所谓弦者躁,紧者亦躁,洪者躁,数者亦躁耶。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