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证论-尊龙凯时平台在线地址

  目了慧者。其衄已止。以肝开窍于目。血扰肝经。故目黄也。治宜和肝。而其血犯肺窍出。又宜和肺。今且不问春夏。不分秋冬。总以调治肝肺为主。生地黄汤治之。服后衄止。再服地骨皮散以滋之。盖不独衄血宜治肝肺。即一切吐咯。亦无不当治肝肺也。肝主血。肺主气。治血者必调气。舍肝肺而何所从事哉。

  又凡衄血。久而不止。去血太多。热随血减。气亦随血亡矣。此如刀伤。血出不止。则气亦随亡。而血尽则死也。急用独参汤救之。手足冷。气喘促。再加附子。以引气归根。如其人鼻口黑黯。面目茄色。乃血乘肺脏之危候。缓则不救。二味参苏饮治之。此等危证。在所不治。用参苏饮。亦理应如是救济耳。其效与否。非敢期必。

  按病在肠胃者。药到速。病在经脉者。药到缓。衄血病在经脉。兼用外治法。亦能取急效。用十灰散塞鼻。并吞咽十灰散。为极稳妥。或用人爪甲。为末。吹鼻止衄。或用壁钱窠塞鼻。取其脉络以维护之。龙骨吹鼻。

  能干结血孔免衄。白矾吹鼻。性走窜截血。醋和土敷阴囊。囊为肝所属。肝主血。敷囊以收敛肝气。则肝血自止。上病取下。治尤有理。鳝血滴鼻中。鳖血点鼻。温水浸足。使热气下引。捆病患中指。用湿纸贴脑顶。熨斗熨纸令干。乃汤熨取火之法。数者或效或不效。备录其方。以资采择。

  衄家不可发汗。汗则额陷。仲景已有明禁。以此例推。可知一切血证。均不宜发汗。医者慎之。

  虽与吐咳诸证不同。然其为血一也。宜参看各门。庶治之百不失一。

  [卷二]脑衄

  脑衄者。口鼻俱出血也。乃鼻血多。溢从口出。非别有一道来血也。亦非真从脑髓中来。此不过甚言鼻衄之重。而因名之曰脑衄耳。盖吐血多者。血每呛入鼻中。故衄血多者。血亦溢入口中。治法用白纸折十余叠。打湿贴脑顶。用熨斗熨令热气蒸腾。其衄自止。此乃因脑衄之名。望文生义而出。熨脑止衄之法。非探本之治。故有效有不效。其实脑衄。只鼻衄之甚者耳。宜照鼻衄分经用药。乃不致循名失实。

  脑衄治法。与鼻衄同。但脑衄出血既多。易成虚证。宜参苏饮。用人参以补之。用苏木以行之。如衄甚不止。

  身热脉浮。喘促足厥者。乃气随血泄。阴脱阳亡。急危之候也。宜独参汤。加附子稠煎。服后得睡。汗不出。热稍退。气稍息。则命根乃定。此等虚脱之证。血家最少而最危。勿因其少。而误用凉泻。

  [卷二]目衄

  白珠黑珠。均无出血之窍。目下眼皮。只有泪窍。乃阳明经脉所贯注。春秋传。称蔡哀侯之泪尽。继之以血。

  则是血自泪窍出也。阳明脉起于承泣穴。泪窍出血。乃阳明燥热所攻发。犀角地黄汤。加归尾赤芍银花白芷粉葛牛膝石膏草梢治之。如风热重。大便闭者。通脾泻胃汤治之。阳明之脉。绕络于目。故凡治目。多治阳明。吾尝观审视瑶函。外障目翳诸方。共一百零。而用大黄者七十余方。可知泻阳明胃经之热。是治目疾一大法门。治目衄者。可以类椎。凡白虎汤。甘露饮。玉女煎。均治阳明方。医者审虚实先后而用之。罔不奏效。

  夫目虽阳明经所属。而实肝所开之窍也。血又肝之所主。故治目衄。肝经又为要务。地骨皮散。加柴胡炒栀益母草。及丹栀逍遥散治之。谨按病发于肝者。多是怒逆之气火。耳鸣口苦。胸胁刺痛。宜从肝治之。可用上二方。及当归芦荟丸。龙胆泻肝汤治之。病发阳明者。发热口渴。目干鼻干。大便燥结。宜从阳明法治之。

  小眼角。乃少阳经脉所络。原无出血之窍。少阳相火。随经脉而出。冲动肝经血分。则生血筋。窜入瞳珠。及肉长出。亦见流血。但不多耳。宜小柴胡。加青皮当归红花胆草丹皮。外用杏仁白矾铜绿点之。

  大眼角。乃太阳经脉所络。名睛明穴。太阳气血充足。眼角内结赤肉如珠。有大眼角内不起肉珠者。乃太阳之气不足故也。太阳经有风热。则大眼角生血筋肉。或微渗血点。外治总以血筋肉之法治之。内服防风通圣散。去麻黄大黄芒硝。再服防风归芎汤调之。点药如上。

  以上两条。均非目衄正病。以其起血筋。亦系血分为病。故兼及之。此书为血说法。其有目疾膜翳等项。均有眼科专书。尽多可采。兹不具论。

  [卷二]耳衄

  耳中出血。谓之耳衄。肾开窍于耳。而肾脉却不能上头。肾与心交。假心之府小肠之脉。上贯于耳。为司听之神所居。其形如珠。皮膜包裹真水。是为神之所出。声之所入。内通于脑。为空虚之府。他物不得而扰之。

  即或肾虚。阴火上冲。则为耳鸣。神水不足。则为耳聋。亦断无血从此出者。其有血从耳出者。则以足少阳胆脉。绕耳前后。手少阳三焦之脉入耳。相火旺。挟肝气上逆。及小肠相火内动。因得挟血妄行。或因瘟疫躁怒。火气横行。肆走空窍。衄出于耳。总系实邪。不关虚劳。治法总宜治三焦。胆肝与小肠经。自无不愈。小柴胡汤。加五苓散统治之。分治肝胆。宜龙胆泻肝汤。治三焦。柴胡梅连散。治小肠宜导赤饮。加黄芩黄连薄荷川芎。三经皆司相火。治法大抵相同。愈后皆宜常服六味地黄汤。补水济火。

  外治。法用十灰散。吹耳中。麝香龙骨末。和吹耳中。壁钱窠烧灰吹入。燕窠泥涂耳前后。

  [卷二]齿衄

  齿虽属肾。而满口之中。皆属于胃。以口乃胃之门户故也。牙床尤为胃经脉络所绕。故凡衄血。皆是胃火上炎。血随火动。治法总以清理胃火为主。胃中实火。口渴龈肿。发热便闭。脉洪数者。通脾泻胃汤。加蒲黄藕节治之。如大便不闭者。不须下利。但用清凉解之。犀角地黄汤。加葛根贯仲枳壳莱菔汁。

  胃中虚火。口燥龈糜。其脉细数。血不足者。宜甘露饮。加蒲黄以止衄。玉女煎。引胃火以下行。兼滋其阴。

  以上两条。所论齿龈虚实。二证均属于火。有火中挟风者。宜加防风白芷。火中挟湿者。宜加防己木通。

  亦有肾虚火旺。齿豁血渗。以及睡则流血。醒则血止者。皆阴虚。血不藏之故。统以六味地黄汤。加牛膝二冬碎补蒲黄。上盛下虚。火不归元。尺脉微弱。寸脉浮大者。加桂附。

  外治之法。宜用冷水漱口。取血遇冷则凝之义。醋漱。取酸以收之之义。百草霜糁。十灰散糁。取血见黑则止。亦以清降其火。火降则血降也。枯矾五倍子蚯蚓。同为末糁。更能固牙。

  [卷二]舌衄

  舌乃心之苗。观小儿吐舌弄舌。木舌重舌。皆以去心经风火为主。则知舌衄。皆是心火亢盛。血为热逼而渗出也。治法总宜清泄心火。导赤饮。加黄连大力连翘蒲黄牛膝元参治之。舌肿胀。衄血多者。为火太盛。

  泻心汤主之。心烦神昏者。安神丸。加童便血余灰治之。夫舌虽心之苗。然口乃胃之门户。舌在口中。胃火熏之。亦能出血。大便秘者。玉烛散。加银花治之。口渴兼发热者。竹叶石膏汤。加蒲黄藕节治之。舌本乃肝脉所络。舌下渗血。肝之邪热。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炒栀丹皮牛膝赤苓。重则宜用当归芦荟丸。龙胆泻肝汤。盖舌衄虽同。而此外所见之证。必显有分别。故分心胃肝三经治之。非强为区别也。

  外治之法。与齿衄同。

  [卷二]大衄

  大衄者。九窍出血之名也。此非疫疠。即中大毒。人身止此九窍。而九窍皆乱。危亡之证。法在不治。惟有猝然惊恐。而九窍出血者。可用朱砂安经丸。加发灰治之。

  [卷二]零腥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