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证论-尊龙凯时平台在线地址

  蓄血者。或伤寒传经之邪。或温疫时气之邪。传于血室之中。致周身之血。皆为邪所招致。而蓄聚胞中。小腹胀痛。其人或寒或热。昼日明了。夜则谵语。甚则发狂。呼叫打骂。内经所谓血在上喜忘。血在下如狂是也。癫犬咬伤。毒聚胞中。故令发狂。皆属蓄血之证。仲景抵当汤治之。桃仁承气汤亦治之。若胆识不及。可用膈下逐瘀汤。加大黄。若血犹未结。但是热入血室。夜则谵语。用小柴胡汤。加桃仁丹皮治之。

  [卷五]血臌

  (附血肿)血臌之证。胁满小腹胀。满身上有血丝缕。烦躁漱水。小便赤。大便黑。腹上青筋是也。医书俱云是妇人之病。唯喻嘉言谓男子恒有之。面色萎黄。有蟹爪纹路。脉虽虚极。而步履如故。多怒善忘。口燥便秘。胁胀腹疼。迨胀之既成。腹大如箕。遂不可救。东南最多。所以然者。东海饶鱼盐。鱼者甘美之味。多食令人热中。盐者咸苦之味。其性偏于走血。血为阴象。初与热合。不觉其病。日久月增。中焦冲和之气。亦渐为热矣。气热则结。而血不流矣。于是气居血中。血裹气外。一似妇人受孕者然。至弥月时。腹如抱瓮。推而言之。凡五方之膏粱浓味。椒姜桂糈。成热中者。皆其类也。治之之法。以六君子汤。加干姜川芎防己为末。陈米荷叶煎汤泛丸。白汤下。执中央以运四旁法也。

  谨按喻氏之论。其言血臌之原。最为详确。惟所主之方。与气热则结。而血不流之说。未能吻合。盖六君子与所加之药。于治痰臌为宜。且须寒饮。方为切合。如论所谓。宜用清和理气之品。攻剂代抵当丸主之。和剂丹栀逍遥散。加姜黄香附治之。诸书皆用桃奴散。或琥珀散治之。第两方用温药。亦血因寒凝之剂。与喻氏所论。又有不同。医者审证择用可也。

  又有石瘕肠覃。状如怀子。腹日以大。月事以时下者为肠覃。以寒客于肠外。气病而血不病也。宜橘核丸主之。月事不以时下者为石瘕。乃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恶血当下不下。以留止。故成石瘕。是气病而血亦病也。宜琥珀散桃奴散治之。后服温经汤。

  单腹胀者为血臌。若四肢皆胀。或先从四肢肿起。其色红者。谓之血肿。亦有不红者。血从水化而为水。故不红也。或得于吐衄之后。瘀血化水而肿。或得于妇人经水不行。血化为水而肿。既化为水。则兼治水。五皮饮。加当归白芍蒲黄丹皮桃仁治之。或用干漆雄黄。醋丸麦芽汤下亦可。

  又凡臌胀浮肿。俱要分阴证阳证。阴证脉沉涩弦紧。必有寒痰诸证。宜中满分消汤加桃仁。阳证脉数口渴。便短气逆等证。宜小柴胡汤。加知母石膏防己丹皮桃仁猪苓茯苓车前子治之。另详六卷肿胀门。

  [卷五]经闭

  妇女经闭有四。一寒证。一热证。一实证。一虚证。

  寒闭者。积冷结气。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胞门为寒所伤。经络凝坚。阴中掣痛。少腹恶寒。上引腰脊。绕脐寒疝。或瘀血不行。留为石瘕。皆霜凝冰结之象也。用温经汤主之。或用温药下之。附子理中汤。加当归桃仁大黄细辛牛膝肉桂。生化汤下之。尤稳。经通之后。再服肾气丸收功。

  热证者。胞为血室。血室为肝之所司。肝火横逆。从胞脉上迫于心肺。心肺之气。不得下通。则发寒热。头晕耳鸣。烦躁多怒。咳逆气上。治宜平其肝火。使肺气得下降。心血得下注。斯经通矣。当归芦荟丸。加桃仁以攻之。丹栀逍遥散。加桃仁以和之。又曰冲任两脉。起于胞中。上属阳明。若胞中火逆。随冲任两脉上冲。头晕颊赤。咽喉不利。发热口渴。咳逆喘息。此乃胞气上逆。合于阳明之气。而为燥动之证。法宜从阳明以折冲逆。使火下降。斯经通矣。玉烛散治之。如脾胃素虚。不便攻治者。玉女煎。加桃仁丹皮治之。金匮麦门冬汤。尤能逆折冲气。数方皆从阳明降气。使气下达胞中。则经自通。又有从肾中。引气下行。以通经之法。用六味地黄汤。加知柏牛膝桃仁。此又引冲气下行隔治之法。

  实证经闭者。妇人少腹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此为水与血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又仲景曰。

  妇人伤寒。中风。经水适断。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小柴胡汤主之。妇人经闭。藏坚癖不止者。中有干血。湿热腐变。化出白物。矾石末纳入阴户。吾谓可用土瓜根汤。加黄柏防己治之。又或小腹结痛。大便黑色。小便不利。明知血欲行而不肯利下。宜抵当汤主之。时方可用膈下逐瘀汤。

  虚证经闭者。或因失血过多。面与爪甲之色。俱浅淡黄白。血既从上而脱。更何从再注胞中。以为经水哉。

  治法宜止其吐衄之血。使其下行。再补其虚。则血生而气顺。下注胞中。斯经得通矣。四物汤。加牛膝枳壳降香郁金血余童便茯苓甘草阿胶。或因过淫精竭。肾中天癸之水不至胞中。则不能引动冲脉之血。是为阳不倡阴。水不化血。宜滋补其水。以益天癸。左归饮主之。三才汤亦主之。或因生产过多。伤血血枯。圣愈汤主之。或室女血枯。名为童痨。室女正当血盛之时。而乃经少血枯。以致骨蒸肌热。面色枯白。两颧发赤。懒于饮食。皮干消瘦。咳嗽喘息。此宜大滋其血之化源。使血骤生。而诸病乃退。炙甘草汤主之。又或妇人女子。不得隐曲。心念不遂。脾气抑郁。以致胃病。不思饮食。倦怠少神。怔忡健忘。脾不化汁。心不化赤。是血虚而无经水。血虚则生内热。肌肉干瘦。如风之消物。故又名风消。其证难治。宜归脾汤主之。血虚则火盛无制。心乘肺金。金气不行。不能运布。水津留于胸中。津液尽化为痰。咳嗽不已。日久成痨。经所谓传为息贲。则不能治。谓喘息也。都气丸。加人参麦冬枣仁五味子钟乳石治之。天王补心丹亦治之。保和丸。清燥救肺汤。皆可借治。息贲。叶氏养胃汤。加熟地五味云苓亦佳。

  经血原委。已于四卷详言之。兹特就经闭大略。出其证治。化裁通变之用。则存乎其人而已。

  末段所论生血之法。男女略同。治血证者。须切究之。

  [卷五]胎气

  妇人以血养胎。血或不足。或不和。于是有胎气诸证。此与本书血证不涉。然亦血分中事。不类而类。因并论以启人之悟。

  孕妇胎中。止有水血二者而已。水即是气。故生产时。水衣先至。后下血衣。行经时亦先下浆水。后下鲜血。

  水者气之所化。气属阳。血属阴。水先乎血。是为阳先乎阴也。故行经也。必天癸之水。至于胞中。而后冲任之血应之。亦至胞中。于是月事乃下。其受胎也。亦必天癸先交。而冲血后聚。故不曰男女构血。而曰男女构精。精者。水与血混合之名也。既成胎后。肾中之阳气。则化水以养胎。胃中之水谷。则取汁化血。从冲任两脉。下注胞中以养胎。胎中水足。则血不燥。胎中血足。制气不亢。水血调和。则胎孕无病。所以有病者。皆水与血不和之故。胎病多端。吾且斩断葛藤。但就水血二者立法。可以通一毕万矣。

  恶阻者何也。胎中之水火。上逆入胃故也。冲任乃胞脉。皆上属于阳明。阳明之气。下行为顺。今因有胎。子宫收闭。冲气不得下泄。转而上逆。挟胞中之水。以干胃土。则为痰水上溢。因而呕吐。治宜调胃利痰。二陈汤。加枳壳砂仁生姜藿香治之。香砂六君子汤亦治之。水降则气降。胃得安而不呕吐矣。又或胞气上逆。

  上合阳明燥气而为火。亦致吐逆。呕苦呕酸。哕气拒食。胎塞于下。气逆于上。多生火证。故世谓胎前不宜热药。以此之故。法宜清胃降火。小柴胡汤主之。麦门冬汤亦治之。

  子呛者何也。胎中之水火。上干于肺故也。养胎全赖水与血二者。若水不足以濡血。则血燥。血不足以济水。则气热。燥热相合。是为胎火。胎火循冲脉而上。干犯肺金。则咳喘交作。两颊发赤。咽喉不利。气呛咳嗽。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