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证论-尊龙凯时平台在线地址
则用桂枝细辛艾叶干姜等。禀受火气之药。以温达之。则知治火即是治血。血与火原一家。知此乃可与言调血矣。夫水火气血。固是对子。然亦互相维系。故水病则累血。血病则累气。气分之水阴不足。则阳气乘阴而干血。阴分之血液不足。则津液不下而病气。故汗出过多则伤血。下后亡津液则伤血。热结膀胱则下血。是水病而累血也。吐血咳血。必兼痰饮。血虚则精竭水结。痰凝不散。失血家往往水肿。瘀血化水。
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盖在下焦。则血海膀胱。同居一地。在上焦。则肺主水道。心主血脉。又并域而居。在躯壳外。则汗出皮毛。血循经脉。亦相倚而行。一阴一阳。互相维系。而况运血者即是气。守气者即是血。气为阳。气盛即为火盛。血为阴。血虚即是水虚。一而二。二而一者也。人必深明此理。而后治血理气。调阴和阳。可以左右逢源。又曰血生于心火。而下藏于肝。气生于肾水。而上主于肺。其间运上下者。脾也。水火二藏。皆系先天。人之初胎。以先天生后天。人之既育。以后天生先天。故水火两藏。全赖于脾。食气入胃。
脾经化汁。上奉心火。心火得之。变化而赤。是之谓血。故治血者。必治脾为主。仲景炙甘草汤。皆是此义。以及大黄下血。亦因大黄秉土之色。而大泄地道故也。地黄生血。亦因地黄秉土之润。而大滋脾燥故也。其余参。运血统血。皆是补脾。可知治血者。必以脾为主。乃为有要。至于治气。亦宜以脾为主。气虽生于肾中。然食气入胃。脾经化水。下输于肾。肾之阳气。乃从水中蒸腾而上。清气升而津液四布。浊气降而水道下行。水道下行者。犹地有江河。以流其恶也。津液上升者。犹土膏脉动。而雨露升也。故治气者必治脾为主。六君子汤。和脾利水以调气。真武汤。扶脾镇水以生气。十枣陷胸等汤。攻脾夺水以通气。此去水邪以补气之法也。又有水津不灌。壮火食气。则用人参滋脾以益气。花粉清脾以和气。凡治气者。亦必知以脾为主。而后有得也。李东垣治病。以气为主。故专主脾胃。然用药偏于刚燥。不知脾不制水固宜燥。脾不升津则宜滋。气分不可留水邪。气分亦不可无水津也。朱丹溪治病以血为主。故用药偏于寒凉。不知病在火脏宜寒凉。病在土脏宜甘缓也。此论不专为失血立说。然治血者。必先知之。而后于调气和血。无差爽云。
[卷一]男女异同论
(参看经血胎产门)世谓男子主气。女子主血。因谓男子血贵。女子血贱。并谓男子之血。与女子不同。而不知皆同也。其不同者。女子有月信。男子无月信。只此不同而已矣。夫同是血也。何以女子有月信。而男子无月信哉。盖女子主血。血属阴而下行。其行也。气运之而行也。女子以血为主。未尝不赖气以运血。气即水化。前论已详。气血交会之所。在脐下胞室之中。男子谓之丹田。女子谓之血室。则肝肾所司。气与血之总会。气生于水而化水。男子以气为主。故血入丹田。亦从水化。而变为水。以其内为血所化。故非清水。而极极稠。是谓之肾精。女子之气。亦仍能复化为水。然女子以血为主。故其气在血室之内。皆从血化。而变为血。是谓之月信。但其血中仍有气化之水液。故月信亦名信水。且行经前后。均有淡色之水。是女子之血分。未尝不借气分之水。以引动而营运之也。知此。则知男子之精属气属水。而其中未尝无血无火。且知女子之经。属血属火。而其中未尝无气无水。是以男子精薄。则为血虚。女子经病。则为气滞也。问曰。男子主气。女子主血。其中变化。诚如兹之所云矣。而女子何以必行经。男子何以不行经。答曰。经血者。血之余也。夫新生旧除。天地自然之理。故月有盈亏。海有朝汐。女子之血。除旧生新。是满则溢。盈必亏之道。女子每月。则行经一度。盖所以泄血之余也。血主阴而下行。所以从下泄。而为经血也。至于男子。虽无经可验。然亦必泄其余。男子以气为主。气主阳而上行。故血余不从下泄。而随气上行。循冲任脉。上绕唇颐。生为髭须。是髭须者。即所以泄血之余也。所以女子有月信。上遂无髭须。男子有髭须。下遂无月信。所主不同。升降各异。只此分别而已矣。义出内经。非创论也。世谓男女血迥不同。岂知变化之道哉。夫必明气血水火变化营运之道。始可治气血水火所生之病。女子要血循其常。男子亦要血循其常。若血失常道。即为血不循经。在女子虽无崩带。亦不受胎。男子虽无吐衄。亦不荣体。至失常之至。则女子未有不崩带。男子未有不吐衄者也。故女子血贵调经。男子亦贵调血。但男子吐衄。乃上行之血。女子崩带。乃下行之血。不可例论耳。然使女子吐衄。则亦与男子无殊。男子下血。则亦与崩带无异。故是书原非妇科。而于月经胎产尤为详悉。
诚欲人触类引伸。于治血庶尽神欤。
又曰。女子胞中之血。每月一换。除旧生新。旧血即是瘀血。此血不去。便阻化机。凡为医者。皆知破血通经矣。独于男女吐衄之证。便不知去瘀生新之法。抑思瘀血不行。则新血断无生理。观月信之去旧生新。可以知之。即疮科治溃。亦必先化腐而后生肌。腐肉不化。则新血亦断无生理。且如有脓管者。必烂开腐肉。
取去脓管而后止。治失血者。不去瘀而求补血。何异治疮者。不化腐而求生肌哉。然又非去瘀是一事。生新另是一事也。盖瘀血去则新血已生。新血生而瘀血自去。其间初无间隔。即如月信下行。是瘀去也。此时新血已萌动于血海之中。故受孕焉。非月信已下多时。然后另生新血也。知此。则知以去瘀为生新之法。并知以生新为去瘀之法。生血之机有如此者。而生血之原。则又在于脾胃。经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今且举一可见者言之。妇人乳汁。即脾胃饮食所化。乃中焦受气所取之汁也。妇人乳汁。则月水不行。以此汁既从乳出。便不下行变血矣。至于断乳之后。则此汁变化而赤。仍下行而为经血。人皆知催乳须补脾胃。而不知滋血尤须补脾胃。盖血即乳也。知催乳法。便可知补血法。但调治脾胃。须分阴阳。李东垣后。重脾胃者。但知宜补脾阳。而不知滋养脾阴。脾阳不足。水谷固不化。脾阴不足。水谷仍不化也。譬如釜中煮饭。釜底无火固不熟。釜中无水亦不熟也。予亲见脾不思食者。用温药而反减。用凉药而反快。予亲见催乳者。用术鹿茸而乳多。又亲见催乳者。用术鹿茸而乳转少。则以有宜不宜耳。是故宜补脾阳者。虽干姜附子转能生津。宜补脾阴者。虽知母石膏。反能开胃。补脾阳法。前人已备言之。独于补脾阴。古少发明者。予特标出。俾知一阴一阳。未可偏废。
补脾阴以开胃进食。乃吾临证悟出。而借伤寒论存津液三字为据。此外固无证据也。书既成。后得泰西洋人医法五种。内言胃之化谷。乃胃汁化之。并有甜肉汁。苦胆汁。皆入肠胃化谷。所谓汁者。即予所谓津液也。西医论脏腑。多言物而遗理。如此条者。实指其物。而尚不与理相背。适足以证予所论。故并志之。
[卷一]脏腑病机论
脏腑各有主气。各有经脉。各有部分。故其主病。亦各有见证之不同。有一脏为病。而不兼别脏之病者。单治一脏而愈。有一脏为病。而兼别脏之病者。兼治别脏而愈。业医不知脏腑。则病原莫辨。用药无方。乌睹其能治病哉。吾故将脏腑大旨。论列于后。庶几于病证药方。得其门径云。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盖心为火脏。烛照事物。故司神明。神有名而无物。即心中之火气也。然此气非虚悬无着。切而指之。乃心中一点血液。湛然朗润。以含此气。故其气时有精光发见。即为神明。心之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