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尊龙凯时平台在线地址

1.审其昼夜有别,知其阴虚相火,滋阴降火始愈

汪××,男,60岁。

右侧乳下有一索条状物,疼痛2个多月。医诊血栓性浅静脉炎。如予西药治疗40多天不见好转,继以中药清热解毒,利湿通络之剂20多天亦不见改善。细审其证,除右乳内侧有一索条状物约10厘米长,疼痛,发热外,并时见心烦,舌苔黄腻,脉弦滑。综合脉证,思之:胸胁者,肝肺所主之位也,脉弦滑者,痰火郁结于筋脉也。治拟疏肝理气,化痰泻火。处方:柴胡15克,半夏15克,瓜蒌40克,苏木6克,赤芍15克,黄芩10克,青皮10克,橘叶10克,夏枯草30克。

服药2剂,诸证不减,且出现夜间牙痛。思之:夜间牙痛者,阴虚相火炽盛也。加元参30克以滋阴降火。

服药6剂,肿痛大减,继服10剂,果愈。

2.审病位,知所主,察脉象,知病性,予疏肝理气,化痰泻火而愈

于××,男,56岁。

左乳下至左上腹一条索状物,疼痛,发热1个多月。医诊血栓性浅静脉炎。先以西药治疗20天不见好转,继又以中药清热除湿,活血化瘀14天亦无效。细审其证,除左侧胸胁至上腹部有一索条状物,疼痛,发热外,并见心烦头晕,口苦咽干,舌苔白,脉弦滑。综合脉证,思之:脉弦滑者,痰郁气结也,胸胁之位者肝肺所主也。治宜疏肝、化痰、清热、散结。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赤芍10克,青皮10克,橘叶10克,瓜蒌30克,黄芩10克,当归10克,夏枯草15克,连翘10克。同时外用:牛黄解毒丸,冷水化开,外涂。

服药4剂,肿痛大减,继服10剂,愈。

某医云:诸医多言急性期间,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然本证用之无效,其故何也?答曰:喻昌《医门法律》日:“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不学无术,急于求售,医之过也。”《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治以急。急者气味厚,缓则气味薄,适其至所,此之谓也。”言制方非得要法对,而且要适其至所,前方所用之法均正确无误,然未至其病所,今余用方取效者正在于此。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泥于温阳,固于活血,胶于补益,不审其脉,不知随证,其病不解

畅××,女,35岁。

间歇性跛行,腿及两足疼痛5—6年。医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先用西药、理疗治疗1年多不效,继又配合中药活血通经、温经通络、补气养血、温肾通阳等剂千余帖,不但疼痛不减,而且日渐加重。近半年来,两足颜色逐渐由苍白冰冷转为紫黯冰冷,两个月来,两足拇趾、食趾均由紫黯转紫黑,且甲角已溃烂,疼痛昼夜不已。细审其证,除上述诸证之外,并见两足趺阳脉均不能测出,舌苔白,脉弦滑数。综合脉证,思之:弦脉者,肝胆之脉也;滑数者,痰火郁结也。合之与症,乃痰火郁结,三焦阳气不得外达。治拟理肝胆,调三焦,化痰火。处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龙胆草10克,竹茹15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滑石15克,竹叶10克,夜交藤30克。

服药10剂,四肢转温,疼痛稍减;继服30剂,两足趾溃烂部已愈合,紫黑部转红润,几近正常之色,疼痛消失;又服20剂,果愈。

某医云:柴芩温胆汤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余从未闻之,然其效却甚著者何也?答曰:活血、温经、补益为诸医常用法也,然其不效者何也?未“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也”。又问:脱疽医家都介绍用四妙勇安汤,然本例余数用其方却无效者何也?答曰:脉弦滑数者,痰火郁于三焦、肝胆也,非用解毒养阴之法可治也,故不用四妙勇安汤而用柴芩温胆汤而愈也。

2.不察脉证,不知变化,泥于成方,固于成法,久治不愈

郑××,男,40岁。

右足冷痛1年多,色紫变黑溃烂6个多月。医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坏死期。先用西药治疗3个月不效,继又用中药阳和汤、当归四逆汤,以及温阳益气活血之剂不效。半年前,因左足拇指冷痛,色变紫黑,疼痛难忍,昼夜不能入睡,行拇趾截除术,术后创面2个月不但没有新的肉芽生长,而且发现足背及小腿更加疼痛难忍。细审其证,拇趾已截除,其创面无新的肉芽生出,足背微见肿胀,小腿疼痛,但不红肿,按其右足较左足为冷,头晕头痛,心烦心悸,纳呆食减,舌苔薄白,脉弦涩不调。综合脉证,思之:脉弦者,肝脉也;弦涩不调,寒滞肝脉也;心烦心悸,头晕头痛者,肝郁血虚,郁而化火也。治拟养血疏肝,活血泻火,佐以温化。处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干姜3克,薄荷3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丹参15克。

服药4剂,头晕头痛,心烦心悸,纳呆食减,小腿疼痛均好转,但创面仍然不见新的肉芽生长;继服4剂,不但其他症状明显改善,亦且创面有新的肉芽生长;再服40剂,诸证消失,愈。

某医云:本病诸医在未出现坏死现象之前,多主张温阳活血益气,坏死以后多主张用顾步汤、四妙勇安汤,然何久用之不效,而反剧?逍遥散本非治疗本病之药,然用之效果甚佳?答曰:中医治病的特点和优点是辨证论治,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强调的辨证论治依据是一脉象,二证候。而尤其重视的是脉象。今本病患者脉始终以弦涩不调为主,脉涩不调之脉为肝脉,为寒郁化热,而不是阳虚、气虚、瘀血、热毒,所以未坏死前用阳和汤、当归四逆汤等无效,坏死后用顾步汤、四妙勇安汤均无效。逍遥散者,养血疏肝之方,若再加干姜之温散,丹皮、丹参、栀子之泻火,则非但肝郁可解,亦且寒凝可散,郁热亦可得消。

急性阑尾炎

不审脉象,囿于成方,不予理气,反予寒下,治之不效

张××,男,24岁。

右下腹剧烈腹痛不止2天。医诊急性阑尾炎。先以抗生素、中药大黄牡丹汤加减治之不效,建议手术治疗。因患者拒绝手术,改请中医治疗。细审其证,右下腹剧痛,拒按,且有明显的反跳痛,舌苔白,脉沉。综合脉证,思之:脉沉者,气郁也;大肠与肺相表里。证脉合参,乃肺与大肠气郁不行所致。治宜拟理气为先。处方:桔梗30克,枳实30克,白芍15克,败酱草30克。

服药40分钟后,腹痛渐减,1小时后,矢气数次,腹痛顿失,又服1剂,愈。

某医云:大黄牡丹汤乃治阑尾炎之名方,今先生不用其方,却采用排脓散治之者何也?答曰:大黄牡丹汤乃《金匮要略》治肠痈方,《金匮要略》云:“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而前医已用之无效,故不可再予之。且其脉沉,沉为气郁,气郁者,当理气,故治宜排脓散加减治之。

慢性阑尾炎

不审经络,不察病位,不审其脉,但宗活血,治之不愈

申××,女,29岁。

右侧少腹疼痛,时轻时重4年多。医诊慢性阑尾炎。先用西药治疗不效,继用中药活血化瘀止痛之剂亦无功。细审其证,除右少腹疼痛,按之更甚外,并时感心烦易怒,舌苔白,脉弦细涩。综合脉证,思之:脉沉弦者,肝郁气滞也;细涩者,气滞血瘀也,寒也。治宜疏肝理气,温经活血。处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干姜4克,灵脂10克。

服药2剂,痛减七八,继服10剂,愈。

某医云:此病久予活络效灵丹而不效者何也?答曰:《内经》强调用药要适其至所,喻嘉言强调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即是说若但予活血而不达其病位即疗效不佳,活络效灵丹与逍遥散加灵脂法不同者即在于此。

肠梗阻

1.寒热不分,但用攻下,其病不解

刘××,男,14岁。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