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尊龙凯时平台在线地址
从幼年开始即经常便秘,有时两日1次,有时5~6天一行。在4—5岁以前,便秘严重时一用七珍丹10粒左右即可使大便通下,至7—8岁时再用七珍丹则无明显效果,于是改用西药缓泻剂,开始效果很好,至10岁时单纯西药又不见效,于是又加用了牛黄解毒丸或番泻叶,但至12岁时以上方法再不见效,又不得不改用3天一次大承气汤,每次大黄用15克、芒硝30克,但半年以后效果又不明显,又加入了肉苁蓉、生地、元参、当归、火麻仁才逐步好转。至18岁时,以上方法再无效果,因此又改用每四天灌肠1次,至今已4年。最近半年多来,每次灌肠合并服药以后近两天才有少许粪便排出。细审其证,除便秘外,并见脘腹胀满不适,舌苔薄白,脉沉弦而紧。综合脉证,思之:脉沉者气郁也,弦者肝胆三焦之脉也,紧脉者寒湿凝结也。合之于症论之:乃寒湿郁结于三焦,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所致也。为拟理气通阳化湿。处方:木香10克,香附20克,砂仁10克,莱菔子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枳实10克,白术10克,神曲10克,苏叶3克。
服药2剂后,大便在不用泻药的情况下可以4日一行,腹脘胀满减轻,继服上药1个月,大便转为1日一行。停药后,追访一年,一直正常。
某医云:为什么久用攻下、润下而便秘不减,而改用理气之药却便秘得解?答曰:便秘一证,以热炽肠胃、血虚津亏者为多见,所以医家一见便秘即用承气汤、麻子仁丸、润肠丸进行治疗。岂知久久便秘不通者,气机郁滞者有之;阴寒内盛,寒湿不化,肠道传送无力者亦有之。此证久用苦寒、甘寒、咸寒之品,克伐脾胃肠道阳气,寒湿内生,传送不能,故再用寒凉滋润则阳气更伤,因此宜用辛温、苦温以除寒湿,行气机。
2.肝胃气郁,枢机不利,不调枢机,但予通下,其病不愈
焦××,男,58岁。
3—4年来,大便经常数日不通。医者每予西药缓泻剂进行治疗而取效,但近2年多来效果不再明显,于是改请中医以润下、番泻叶等治之,始称有效,但最近1个多月以来不再有效,尤其是近10天来,虽遍服中药大承气汤、增液承气汤、黄龙汤,以及西药灌肠法,均无明显效果。细审其证,除便秘之外,并见头晕头痛,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脘腹时痛,舌苔白,脉沉弦紧。因思:脉沉者郁证也,弦者少阳枢机不利也,紧者寒湿凝滞不化也。综合脉证论之,乃少阳枢机不利,上热下寒,肠道传运失常之证也。治宜和解少阳,调理枢机。处方:柴胡9克,黄芩9克,党参9克,半夏9克,桂枝9克,茯苓9克,陈皮9克,大黄3克,大枣5个,甘草6克,生姜3片,龙骨15克,牡蛎15克。
服药1剂,大便得通,继服6剂,他证亦愈。其后大便逐渐转为正常。
某医云:大便秘结,大黄是最好的通便药,为何前用大黄至30克而不通,而改用3克反效也?答曰:大黄苦寒为攻下之圣品,这是医家所公认之事。然本病的着重点不在腑实,而在少阳枢机不利和上热下寒,少阳枢机不利,仲景言当禁下,以防阳气过降而不升。本病前用诸方均为降药,若今再用降药则枢机更加失其斡旋之力,枢机不利则清不升,浊亦不降耳,故取少量之降,而重用升药,使其斡旋之力得以恢复。
3.寒湿郁滞,阳气不化,但用苦降,反损阳气
赵××,女,13岁。
从1岁始即经常大便秘结,少则3—4天,多则7~8天才排便1次,而且每次都得用药才能顺利排出,为了使其排便顺利,经常每天服食大量水果和蜂蜜。但最近一年多来,再用以上办法却不见效果。特别是最近3个多月以来,由于大便不通,终日感到腹胀腹痛,疲乏无力,为此不得不采用隔日灌肠法帮助排便,但还是不能正常排便。细审其证,10天来仍未排便,腹胀腹痛,纳食不能,气短懒言,面色萎黄,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沉细弦。综其脉证,思之:沉脉者气郁也,细弦者寒湿郁滞不化也。寒湿气滞则阳气不化,清气不升则浊阴不降,腑气不通。治宜拟温阳理气,化湿和中。处方:厚朴10克,陈皮10克,甘草6克,草豆蔻10克,木香6克,干姜6克,肉桂6克,大黄1克。
药进1剂,大便即行2次;继服3剂,大便转为1日l行;其后间断服药30剂,腹痛腹满消失,食欲正常,大便正常。
某医云:本例患者余曾用大黄15克、芒硝10克,然不但大便未通,还出现恶心欲吐,而老师仅用大黄1克,却便通纳增,其故何也?答曰:如上所述本例之大便秘结在于寒湿阳气不化,所以再用大剂苦寒咸寒不但更加不通,而且纳食反减。至于大黄1克为何能通便,乃因温阳化湿佐加苦降之味耳。
4.痰湿郁滞,反与攻下、润下,痰湿反甚,运化不能
吴××,女,58岁。
大便秘结30多年。医始用西药不效,继又用中药润下、攻下等效果亦不明显。细审其证,除大便5。10日一行外,并见纳呆腹胀,舌苔白,脉沉而缓。因思脉沉者气郁也,缓者脾虚痰湿蕴郁也。综其脉证,乃痰湿郁滞也。拟用理气祛痰。又思丹溪润下丸仅用陈皮、甘草二味,汪昂《汤头歌诀》称“润下丸仅陈皮草、利气祛痰妙绝伦。”正与此法合拍。乃拟润下丸为汤。陈皮40克,甘草10克。
1剂大便行,续进1剂,追访半年,大便一直正常。
5.阳虚湿郁,反用寒下以损阳气,气虚不运,阳气不化,便秘更甚
郭××,女.40岁。
30年来经常3~5天才排便1次,为了增加排便次数和减少排便时的痛苦,每天除吃大量水果、蜂蜜外,几乎每天都服西药缓泻剂,如此这般已达20多年。但近两年以来,虽然继续采用上述办法,但仍7~8天才排便一次,而且排便之日必须在前一天服用一剂大承气汤,当天再用开塞露或灌肠。细审其证,除大便秘结之外,并见脘腹胀满,面色萎黄,舌质淡黯,舌苔薄白,脉弦大而紧。综合脉证,思之:大承气汤为峻下热结之方,其若热结便秘者往往一剂而解。吴鞠通《温病条辨》云:“此苦辛通降咸以入阴法。承气者,承胃气也。盖胃之为腑体阳而用阴,若在无病时,本系自然下降,今为邪气蟠居于中,阻其下降之气,胃虽自欲下降而不能,非药力助之不可,故承气汤通胃结,收胃阴,仍系承胃腑本来下降之气,非有一毫私智穿凿于其间也,故汤名承气。学者若真能透彻此义,则施用承气,自无弊窦。大黄荡涤热结,芒硝人阴软坚,枳实开幽门之不通,厚朴泻中宫之实满。日大承气者,合四药而观之,可谓无坚不破,无微不入,故日大也。非真正实热蔽痼,气血俱结者,不可用也。”又云:“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应下失下,正虚不能运药,不运药者死,新加黄龙汤主之。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宣白承气汤主之。左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导赤承气汤主之。邪闭心色,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者,牛黄承气汤主之。津液不足,无水舟停者,间服增液,再不下者,增液承气汤主之。”又思大便之不解,温病多津伤,而此为杂病,必阳气损也。脉弦大而紧者,皆阳虚寒甚之脉也,其不运药者阳气虚也,且久用苦寒咸寒甘寒又损阳气,故不愈也。治宜温补脾胃之阳气,佐以理气通便。处方:附子10克,党参10克,肉桂10克,白术10克,甘草10克,干姜10克,枳实6克,厚朴6克,大黄2克。服药1剂,次日大便竟然三行且微溏,继服6剂,追访4个月,均每日大便1次。
6.气虚湿郁,升降之功失职,反用寒降以伐生阳,运药不能,便秘不愈
独××,男,4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