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尊龙凯时平台在线地址
赵××,女,40岁。七八岁时,感冒后发现咳嗽,因条件限制没有进行治疗,至十几岁时,咳嗽日渐加重,25岁时因一次感冒,突然喘咳,呼吸困难而住院,住院半个月咳喘消失而出院。其后,每至天气变化即感胸闷如窒塞感.咳嗽,到30岁时,每至冬天则喘咳,住院至春节前后就逐渐缓解,春节后即可上班工作。至35岁时,咳喘的更加严重,几乎一年四季都喘,特别是一到冬天,就根本不能出门。今年以来,喘咳尤重,不管服用任何药都没有见过一点效,没有平躺睡过一个小时的觉。察其形销骨立,端坐呼吸,喉中哮鸣音及痰声不止,神色不安,说一句话即需休息几分钟才能说第二句,身冷如冰,食纳几废,舌质淡,苔黄白而水滑,脉沉细数时见促象,口唇、鼻翼、手指微见发绀。综合脉证云:此心肾阳虚,水饮上泛,真武汤证也,又且元气大衰,应以人参大补元气,杏仁降气定喘。处方:附子1克,白术1克,白芍1克,茯苓1克,杏仁1克,人参1克。
服药1剂,诸证均减。某医云:麻黄乃定喘之圣药,宜加之。上方加麻黄10克。服药后,喘咳气短更甚,且心悸难于忍耐。医云:药轻病重,哪能治病,宜加量服之。处方:麻黄10克,附子12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白芍15克,人参15克,杏仁10克。
服药1剂之后,不但喘咳气短,心悸不减,反而发现身热汗出,烦躁不安。在患者及其家属的再三要求下,再邀余诊。云:此证已五脏俱损,心肾尤为阳虚,且水饮内停,水气上泛,乃正虚邪实之证,若稍事补阳则成壮火,故只可以小量补火助阳,而不可大补以散阳气,且附子乃走而不守之品,本证喘而短气,显兼肾不纳气之证,若过用附子,必成壮火,则更肾不纳气,且再配麻黄之升散,则肾更不能纳,水邪更要凌犯心肺,故不可也。处方:附子1克,白芍1克,白术1克,茯苓1克,人参1克,杏仁1克,干姜1克,五味子1克。
服药3剂,诸证大减,有时可以平躺一小时,饮食稍进,继进20剂,喘咳短气消减七八,体重增加近5千克。为加强补肾之功,加服金匮肾气丸,一日2次,一次1丸。至服药2个月后,喘咳消失。出院。
7.不审脏腑,不查虚实,但予止咳,终归不治
苏××,女,36岁。
素有糖尿病,近一年来又患咳嗽。医诊慢性支气管炎。先以西药治疗半年不效,后又配合中药川贝精、青果丸、消咳喘、川贝枇杷糖浆、竹沥水,以及止咳化痰的汤剂数十剂仍无明显效果。细审其证,除咳嗽之外,并见头晕心烦,胸满背困,咳而遗尿,舌苔薄白,脉虚弦滑。综合脉证,诊为气阴两虚为本,痰郁气结,郁而化火为标。治拟补气养阴以培本,疏肝理气,清热化痰以治标。处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青皮10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薄荷3克。
服药4剂,咳嗽停止,继服4剂,愈。
某医云:化痰止咳之药治之何故不愈?答曰:素有气阴两虚之故耳。又问:为何曾用生脉散加化痰之品无效?答曰:生脉散加化痰之品主治在肺,而余所用方虽有生脉而却主治在肝。肝者,木也,木火刑金,肺气不降,主治在肝,不可主治其肺也,故以上方得愈,而应用生脉散加化痰之品则不愈也。
8.但治其标,不知其本,久治不愈申××,男,成。咳嗽频作1年多,医诊慢性支气管炎。先用西药治疗半年多不效,后又配合中药止咳化痰亦不效。细询其咳嗽尤甚于早晨,咳痰不多烦躁易怒,头晕脑胀,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综合脉证,反复思考:早晨者,肝胆所主之时也,肝火炽盛,凌烁肺金,肺气不降则咳也。治拟清肝泻火。处方:当归10克,川芎10克,大黄4克,栀子10克,羌活10克,防风6克,青黛4克。
服药6剂,愈。
某医云:此何不用止嗽之药而反愈也?答曰:《素问》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此咳乃肝火所致,故以清肝泻火而愈。
9.气阴两虚,痰滞膈间,但予养阴,不去理肝,终非其治
栗××,男,59岁。
咳嗽不止,咽部干痛1年多。医诊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先用西药治疗半年多不效,继又配合中药养阴润肺,止咳化痰之剂半年多仍不效。细审其证,咳嗽少痰,咽喉干痛而憋,心烦失眠,疲乏无力,舌苔薄白,脉濡缓。综合脉证,思之:此气阴两虚为本,痰郁气结,阻于胸膈也。治拟补气养阴,理气化痰。处方:黄芪15克,当归6克,麦冬10克,党参10克,五味子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地10克。
服药6剂,咽喉干痛憋胀,咳嗽均止,继服6剂,诸证消失,愈。
某医问:此方乃为加减十味温胆汤方也。加减十味温胆汤者,本为治疗失眠心悸健忘之方,今何用其于咳嗽而得愈也?答曰:《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今人咳,非独肺也……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痛喉痹。”今证见喉中介介如梗状,咽痛乃心咳证也,故以加减十味温胆汤而愈。此先用养肺阴而不效者,乃因其心病治肺,故不愈也。
10.病在膈间,反治其肺,实以虚治,病久不愈
邵××,女,58岁。
咳嗽吐痰而时稍喘2年多。医诊慢性支气管炎。先用西药治疗无效,继又配合中药止咳化痰、养阴止嗽、补气化痰止咳,温肾化痰等剂亦无效。细察其证,咳嗽气短,痰难咯出,口干舌燥,胃脘痞满,舌苔白,脉沉紧。综合脉证,思之:仲景云:“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木防己汤主之。”因作木防己汤加味。处方:防己10克,桂枝10克,党参10克,生石膏15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葶苈子1克,紫菀10克。
服药2剂,咳喘即减,继服20剂,咳喘得止,后果愈。
某医云:何用止嗽之剂而不愈,而用木防己汤反愈也?答曰:脉沉紧,痞满,咳喘者,其病为膈间支饮所致也。寒饮结聚于膈间者非行水饮散结气不解也,其先但用化痰者未助其阳气斡旋升降,今用木防己汤者取其一苦一辛,行水饮散结气,以消心下之痞坚,石膏、人参一补一清以扶正祛邪,复佐半夏、陈皮、紫菀、葶苈子以化痰降肺止咳,则不但饮去,亦且嗽止矣。
支气管哮喘
1.不分时令,阴阳不分,以热作寒,以燥作饮,其证难愈
张××,女,40岁。
20多年来,每至夏季暑热之令,即咳嗽、喘、喷嚏、鼻喉发痒,至秋季、冬季自然缓解。为此曾反复住院治疗。医诊支气管哮喘。虽遍用诸药效果不显,.采用脱敏方法数次亦均失败。今年入夏以来,病情尤重,经常昼夜连续不断地咳喘,喷嚏,食纳、睡眠几近全废,为此体重由60千克降至42.5千克。审其形销骨立,面色皓白中透嫩红,咳嗽不断,喉中喘鸣有声,平卧不能,食纳极差,但微喜饮,舌苔净,脉虚稍数。再视诸医所用之药,有中药,亦有西药,西药除激素外,大多为止咳、祛痰、平喘及抗感染的药物,中药多为化痰定喘,温肺化饮,清热化痰,活血祛瘀,然其效果均不著明。再思其喘有明确的季节性,夏季者伏阴而肺热,冬季者伏阳而肺寒,此病发于夏季必有肺热而燥,此病之不效者恐在于以燥作寒,以燥作饮,过用辛热,苦燥之品伤其肺阴,致燥金更燥所致。又思仲景《金匮要略》云:“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目闰)剧,必有伏饮。”其病至其年月复发者必兼伏饮也。综而论之,必肺燥兼饮为病耳。因拟养阴润肺,化痰止咳为方。处方:沙参10克,麦冬10克,紫菀10克,半夏10克,桑皮10克,甘草10克,百部15克,竹叶10克,炙杷叶10克。
服药1剂,咳喘大减,并能稍进饮食,继服10剂,症状全失。为了彻底痊愈计,其后每年夏季服药30剂,连服3年,果愈。
白清佐先生云:夏季之喘非比冬季之喘,冬季之治必须重温药,夏季之喘则养阴润燥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