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大白-尊龙凯时平台在线地址

  清燥汤桑叶石膏人参麦门冬枇杷叶杏仁阿胶黄芩知母天花粉此方以石膏、黄芩、知母、花粉,清润上焦,桑叶、杏仁、引入肺中;人参、门冬、阿胶,润肺生津。同一治热,治湿热,用苦燥;治燥热,用凉润。按燥湿分于二分,然春分应湿而未湿,至谷雨而始湿;秋分应燥而未燥,至霜降而始燥。故曰逢霜始燥,逢雨始湿,此言时令之正也。亦有湿时反燥,燥时反湿,又当从权变而治也。

  知母石膏汤知母石膏半夏竹叶麦门冬甘草火喘无痰者,用石膏、知母;火喘有痰,又要加半夏。夫石膏寒凉,同半夏亦能辛散痰涎;半夏辛热,同石膏亦能清热和胃。此润燥方中,化出辛散痰涎定喘之法,兼可化治痰火呕吐、痰火咳嗽等症。

  栝蒌根汤栝蒌根半夏竹茹枳壳桔梗前清燥汤,治肺燥喘逆者,知母石膏汤,治胃热喘逆者;栝蒌根汤,治肺胃二经痰多喘逆者。

  平胃保和散见胸满。

  此治食滞中焦,喘满不得卧者,用枳壳汤调下。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四味。

  此方因汗下后,汗出而喘,身无大热,表症已减,桂枝汤不可用,故以麻黄加入杏仁石膏清肺汤中,双解上焦之余邪,而治喘逆。

  干葛黄芩黄连汤三味。

  仲景喘而汗出有三条。其一,以太阳汗后,喘而汗出,身无大热;其二,以太阳下后,喘而汗出,身无大热。汗下不同。而同禁桂枝,同用麻黄甘草杏仁石膏汤。其三,以桂枝汤症,反用承气误下,遂利不止,脉促,表未解,喘而汗出,则用葛根、芩、连主治。按第一、第二条,汗下不同,以其病症同在太阳上焦,故同用麻黄甘草杏仁石膏汤;其第二与第三条,同是下后,同是喘而汗出,反不同方主治者,以其病在阳明下焦,协热下利,故用干葛芩连汤。

  卷二

  身重

  伤寒门,有身痛,有身重;中寒门,有身痛,无身重。可知身重皆是阳邪为患,非虚寒之谓。按身重有风湿、有风温、有风寒、有火逆、有中。如风湿相持,身体疼痛。不能转侧,羌活胜湿汤重加防风。如风温身热,发汗犹灼热,身重多眠,防葛石膏汤。如风寒身重者,即作伤寒施治。若无汗脉浮,恶寒发热,手足或冷,即是表邪,急宜汗之,羌活汤、败毒散、羌活胜湿汤。若表邪已解,里有结热,恶热不恶寒,脉沉而数,口渴便赤,宜清里石膏汤。邪在半表半里,宜和解,小柴胡汤。如火邪身重者,表汗未出,误用火;熏腰下重痹者,宜解火邪。如中发热,身重身痛,手足常冷,时时汗出,口渴齿燥,宜人参白虎汤。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重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此条详注恶寒。

  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脉浮,宜发汗解肌者,失解表,误以火灸,两阳相熏灼,邪无从泄,腰以下必火闭无汗,故必重痹,名曰火逆。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甚重,不能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下后变症,仲景立小柴胡汤,加桂枝治身重;加大黄治谵语;又加龙骨牡蛎,敛神收摄,制使大黄清里热而不下脱,制柴胡、桂枝散表邪而不外越,以下后危症,外越不脱,又所当慎。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言但重、乍有轻时,的是太阳表邪攻注症。乍重者,寒伤营也;乍轻者,风伤卫也。言无少阴症,以明太阳症也,故用大青龙汤。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然而汗出,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若汗多,微发热恶寒,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

  此章详注潮热。泛视之,似乎身重之症,治宜攻里。细玩之,深言身重,宜发汗,未可攻里。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者,白虎汤主之。此条详注自汗。

  羌活胜湿汤羌活防风苍术黄柏泽泻茯苓广皮甘草身重风湿居多,此方用三味以祛风,又以泽泻,茯苓利小便去湿。风湿兼寒,去黄柏,加桂枝。

  防风葛根石膏汤防风干葛知母石膏甘草阳明风湿身重。家秘用此方。

  羌活败毒散见恶寒。

  石膏汤石膏白芍药柴胡升麻黄芩甘草白术茯苓附子此治阳虚寒湿之眩晕。

  苓桂白术甘草汤桂枝茯苓白术甘草此治上虚不能制水,水饮上冲眩晕之症。

  天麻四君子汤即四君子汤加天麻。

  此治气虚眩晕者,有火加栀连;有痰,加半夏、广皮;有寒,加炮姜、肉桂。

  天麻四物汤即四物汤加天麻。

  卷二

  身痒

  内伤身痒,有实有虚;外感身痒,悉是表汗未出。故太阳症有身痒之条,阳明病有身如虫行,皆是表邪无从而出,故身痒但坐以汗出不彻之故。夫表有风寒,则身痛;表有风热,则身痒。总之,阳邪怫郁于肌表不得汗出,则皮肤作痒。太阳身痒,羌独败毒散。若阳明身痒,干葛防风汤。少阳身痒,柴胡防风汤。《原病式》谓腠理闭密,阳气郁结,不得散越,则发痒。故仲景用麻黄桂枝各半汤,辛散表邪。阳明篇曰,此久虚故也。言元气久虚,津液不足之人,又冒外邪,因久虚之故,不能作汗逐邪,当散表邪,非言久虚而用补药。《活人》妄以术附汤、黄建中汤治,最为遗祸。

  太阳得之八九日,如疟疾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愈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太阳症八九日,言如疟状,必其人不呕清便、脉微缓者,有欲愈之机,若面反有赤色,尚是表邪未散,身必痒,故用发散表邪。

  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久虚故也。

  阳明病,本多汗,今反无汗,则外邪攻注皮中如虫行之状,乃是元气素虚,不能作汗逐邪故也。不立方,然散表补元,跃跃言外。

  羌独败毒散见发热。

  干葛防风汤干葛防风荆芥甘草太阳身痒,不用麻桂各半汤,而用羌独败毒散,阳明身痒,不用干葛汤原方,而用此方,以表邪火郁故耳。

  柴胡防风汤柴胡防风荆芥甘草太阳阳明身痒,用前二方,若少阳身痒,则此方治之;若三阳合病身痒,当以三方合用。

  桂枝麻黄各半汤见发热。

  卷二

  头眩

  伤寒头眩,言睡在床褥,亦觉头眩眼花,非言坐起而觉也。夫外感风寒之症,坐起时,皆头眩也。方书头眩,皆以阳虚立论,愚以为久病后、汗下吐后,方可言阳虚。若暴病及未曾汗下吐者,则风寒邪热,痰火积饮,皆能眩晕。吴氏书以太阳中风头眩,头摇。脉浮弦而急者,羌活神术汤,加防风、天麻,此治太阳阳明外感风寒也。又云寒热呕而口苦,头眩,脉弦数,小柴胡汤,加川芎、天麻,此治少阳头眩也。余今酌定初起暴病,有表症而头眩,无汗脉浮者,发散表邪为主,在太阳用羌活汤,在阳明用干葛防风汤,在少阳用柴胡汤。以上恶寒者,多加羌活,有风者,多加防风;有火者,加酒炒黄芩连。若表症已解,里有结热,又宜清里热,如桔梗汤、凉膈散。大凡眩晕之症,一见呕吐,即为痰饮食滞,急用保和平胃二陈汤。里有积热者,加山栀、黄连,最忌凝滞补剂。惟汗吐下及久病后见头眩者,当用温中扶元,如建中汤、真武汤、苓桂白术甘草汤。若气虚者,四君子汤加天麻;气虚有火,加栀连;虚而有痰者,六君子汤,血虚者,四物汤加天麻;血虚而有火者,加山栀、黄连;若阴火上冲,知柏四物汤。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