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大白-尊龙凯时平台在线地址

  此因大汗亡津,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渴欲饮水,故与水以济胃干,则烦躁止而安卧。

  太阳病,二三日不得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后下之,此作协热利也。

  太阳病二三日,不得卧,不过经络不宁,何至但欲起,必有痰涎结在心下。若其脉微弱,此本是有寒结,非热结,反下之,则邪不下行而作结胸。若利未止,邪已下行,四日后,当作协热下利。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栀子豆豉汤主之。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应补者多。今反复颠倒,心中懊,尚是热邪结于胸中,故用此汤治懊。

  病患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得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小便不利,里热互词;大便乍难乍易,里热互词;时有微热,潮热互词;喘冒不得卧下,大实大满互词。故曰有燥屎,宜大下。

  少阴病,传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少阴病曰传之,此阳邪内传也。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此手少阴心火旺,故用此方。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肤汤主之。

  少阴下利,热传下焦者多。今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此上焦手少阴燥火伤阴致是。

  羌活汤见恶寒。

  表热不卧,以此方散表。

  五苓散见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不得卧,用此方。

  干葛汤见似疟。

  阳明表热不得卧,当散表。若口渴唇焦消水,加知母、石膏。

  人参白虎汤见潮热。

  阳明表热不得卧,用前干葛汤;里热不得卧,则用此方。

  大承气汤见大便结。

  热结肠胃,腹胀便结不得卧,故用此方。

  栀连柴胡汤柴胡黄芩广皮甘草竹茹半夏栀子川连少阳邪热不得卧,则用此方。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柴胡黄芩川黄连麦门冬陈胆星知母甘草真青黛山栀肝胆有火,则目不能合,胆涎沃心,则目不得瞑,故以此方加胆星、青黛,化胆经之痰。

  大柴胡汤见潮热。

  少阳症不得卧,又见下症者,用此方。

  栀子豆豉枳实汤见懊。

  热病初愈,食谷太早,日暮微烦,夜不安卧,用此方,再加消导之药。

  黄连泻心汤黄连麦门冬赤茯苓甘草木通内伤不得卧,有心气不足,则以枣仁汤温药以补心气。若心血不足者,则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补心血。凉心火,今热病门,故用此方。

  朱砂安神丸黄连白茯神麦门冬生地枣仁心火旺,心血未虚者,以黄连泻心汤主治;心血虚者,以安神丸治之。

  家秘胆星丸陈胆星青黛海石龙胆草甘草胆火旺不得卧,当用黄连柴胡汤、龙胆泻肝汤。若胆火成痰,胆涎沃心则用此方。

  卷三

  发黄

  《内经》发黄,分上中下三条。有谓目黄曰黄胆;有谓黄胆暴病久逆之所生者,及少阴厥阴司天之政溽暑皆发黄胆,悉是上焦湿热也,宜用一清饮等宣发;有谓食已如饥曰胃疸,与脾风发痹、腹中热出黄者,有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者,《灵枢》谓脾所生病,皆中焦湿热也,栀连茵陈汤治者;有谓溺黄赤安卧者,必黄胆,及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灵枢》谓肾生病,皆下焦湿热也,栀子柏皮汤治者。仲景根据此诸条,发明黄胆于《金匮》门,复发明发黄于《伤寒论》。

  或以表邪未解,下之太早,热邪内陷而发黄;或以血蓄下焦,小腹硬满,其人如狂而发黄;或以火劫汗,两阳相薰而发黄;或渴饮水浆,湿热浸淫而发黄。另有发汗,已热气已泄,反发黄者,非瘀热发黄,当于寒湿中求之。然则《金匮》疸黄与伤寒热病发黄,又有分别。夫发黄之症,通用茵陈汤,如小便不利,烦躁而渴,五苓散合茵陈二苓汤。发黄烦躁,呕而不渴,茵陈平胃散。热重凝结有下症者,栀子大黄汤、大黄硝石汤。酒积积热喘呕而渴者,济生葛根汤。若伤寒发黄,身热无汗,表症不解,脉浮而紧,冬月仲景用麻黄汤,今家秘用羌活防风汤。若表解里热者,宝鉴黄连散。以上皆湿热发黄也。另有身不发热,冷汗自出,脉沉而迟,乃太阴经阴黄也。内间有身痛亦发热者,然脉必沉迟,色必熏黄而晦,口必干,不饮水,与阳明湿热发黄,脉数消水,色如橘黄大相异。伤寒病,遇寒水湿土司天,往往变成阴黄。治阴黄之症,小便利者,术附汤。小便不利者,五苓散。遍身手足逆冷,冷汗自汗,茵陈汤加姜附。脉弱气虚者,理中汤重加茵陈。以上皆阴黄也。至淤热发黄与淤血发黄,又宜细辨。如头汗出,遍身无汗,腹微满,小便不利,渴欲饮水,为淤热发黄。若小腹硬满,小便不利,大便或结或黑,如狂喜忘,渴不饮水,为淤血发黄,此症之分别也。淤热发黄,脉必数大沉实;淤血发黄,脉见沉细芤结,此脉之分别也。白虎症,烦渴饮水,不发黄者,遍身多汗,湿热发泄。若但头汗,身上汗少,邪热不得外泄,故发黄。余按发黄症,惟阳明太阴脾胃二经者多。以黄色属土,土中湿热,则发黄色。至阴黄,乃内伤寒湿症也。

  太阳病,脉浮动数,头痛发热,微盗汗出,反恶寒,表未解也。医反下之,阳气内陷,若不结胸,但头汗出,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脉浮动数之表症,反下之,热邪内陷,应变结胸。若不结胸,但头有汗,小便不利,瘀热无从出路,身必黄。详注头汗、结胸。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小腹硬,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也,抵当汤。

  太阳病身黄,脉当数大。今沉结,小腹硬实,如狂,小便自利,此非热结膀胱,的是蓄血发黄。

  太阳中风,以火劫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两阳相薰灼,其身发黄。阳盛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身体枯燥,但头汗出。

  中风乃阳邪,以火劫汗,两阳相薰灼而身发黄。火伤上,阳分热盛,故欲衄;火伤下,阴分受热,故小便难。气血两伤,则津液竭,血燥而身体枯燥。详注头汗。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脉阴阳俱浮,自汗身重,多眠睡,鼻必鼾,语言难出,若被火者,微发黄色。

  风温,即春令发热,不恶寒而渴之温病,复以火劫汗,必发黄。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但头汗出,小便不利,渴饮水浆,此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

  阳明发热,本汗出。今头上出,余处无汗,则热邪不得外解,且渴饮水浆,小便不利,则湿热不得下泄而身黄。又云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色,小便不利,腹微满,亦是湿热发黄,故二条同欲茵陈汤。

  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身必发黄。

  阳明之热,外不得汗解,内不得小便泄,故懊身黄。虽不立方,然栀子豆豉加茵陈症也。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满,胁下及心痛,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瘥。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症者,与麻黄汤;若不屎,腹满加哕者,不治。

  此条详注呃逆。

  阳明病,面合赤色,不可攻。必发热色黄者,小便不利也。

  阳明病,合面皆赤色,此表症不可攻。若误攻之,则表汗不出,必见黄色,淤热内结,而小便不利也。

  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阳明病,畏火,今反以火熏灼,上攻头额,止得额上微汗,则热邪外不得汗泄,下不得便出,而必发黄。此条不立方,然猪苓茵陈汤症也。

  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不可下,于寒湿中求之。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