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大白-尊龙凯时平台在线地址

  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则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止后服。

  首段总言吐下不解,不大便,日晡发潮热,不恶寒,如见鬼状之病。第二段分剧者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若脉涩者则死。后段言症之微者,但发热谵语,可以大承气汤。大便一利,不可再服。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

  此章千古误注。曰阳明病,则无太阳少阳表症。谵语潮热,乃里热无疑。阳明胃热,本能食。今反不能食,乃是肠胃有燥屎,内无容物之地,当用大承气汤。若能食者,胃虽热,尚有容物之地,但硬大便未必有燥屎,不可用大承气汤。前贤见大承气汤,在末句,皆注曰同用此方,岂理也哉。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症,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

  目睛不和,表症也。今六七日传里日期,无表里症,大便难,身微热,非阳明表邪,乃是阳明里症实热,故急下之。按仲景用急下有六条,阳明经三条,皆救津液。一日汗多,津越于外;一曰潮热,便结津竭于内;一曰目睛不和,津竭于上。少阴经三条,皆救肾水。

  一曰真水自竭;一曰木燥水枯;一曰土燥水干。夫人以津液养生,停聚则病,泥结则危,干竭则死。邪在太阳,则结聚肌肉,而毛窍不通,故用发表,以散结聚。邪在少阳,则结聚半表半里,而胸胁满呕,故用和解,以开结聚。邪在阳明之里,则结聚肠胃,而大便不通,故用下法,以通结聚。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然汗出而解矣。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少阳半表半里,和解发汗之症,故宜小柴胡汤。此申明和解,可以通津液发汗也。

  太阳阳明者,脾约也。正阳阳明者,胃实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躁烦实,大便难是也。

  言太阳阳明者,太阳表邪,后归阳明之里,阳明里热,又内传太阴,约束大便坚结,故曰脾约也。正阳阳明者,阳明热邪,不传太阴而传大肠燥热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后,传阳明肠胃,烦燥而大便难也。此章分别三阳传里,大便结硬也。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此承明上条阳明之热,内传太阴而为燥热脾约者,当用脾约丸。若少阴复传阳明,大便硬,脉大沉数者,仍用承气汤,不比太阴篇湿热系在太阴而下秽腐之条。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上条言太阴热邪,外传阳明。此条言少阴热邪,外传阳明,有便腹胀急下之症,宜用大承气汤。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上章言腹胀满不大便,宜急下;此章言下利谵语,无腹胀不大便,即有燥屎亦止,宜小承气汤。

  二阳并病,太阳病罢,但发汗潮热,手足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太阳症罢,则表症全无。但发潮热,手足多汗,大便难,谵语者,此阳明应下之症。

  小承气汤枳壳浓朴大黄此方下剂之轻者。表有邪,加柴胡、葛根;中气虚,加人参、广皮、甘草;小便不利,加木通。

  大承气汤枳壳浓朴大黄芒硝痞满腹胀,应急下症,则用此方。

  大柴胡汤见寒热。

  下症虽见,尚带少阳表症者,则以此方双解表里。

  麻仁丸麻仁白芍药枳实大黄杏仁浓朴热结阳明气分者,则用承气汤。热结太阴血分者,则此方。

  卷四

  合病

  太阳症兼见阳明,名曰太阳阳明合病;太阳症兼见少阳,名曰太阳少阳合病;阳明症兼见少阳,名曰阳明少阳合病。以上两阳经合病也。若三阳皆见症者,名三阳经合病。夫曰合病,初起一齐发病之谓。若一经先病,先病之经未解,又见一经起者,名并病。若先起之经病解,又见一经病起者,名传经病,皆非合病也。若太阳与阳明合病,先治太阳,兼治阳明;太阳少阳合病,先治太阳,兼治少阳。凡治外感,先重太阳表症,故见太阳症,多用羌活汤为君。兼阳明症,加葛根;兼少阳症,加柴胡。三阳皆见,三经之药俱用,而太阳之药倍之。

  三阳合病,多发春夏秋三时。三阳合病,多下利。按《伤寒论》合病,言太阳有二条,不言合病,然用方一以ktkt有汗,用桂枝葛根汤以解肌,一以ktkt项背强无汗,用葛根汤以发汗,则暗合阳明合病矣。又明言太阳与阳明合病三条,一以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一以不呕下利者,但用葛根汤;一以喘而胸满者,麻黄汤。其太阳与少阳合病者二条。一以自下利者,黄芩汤;一以下利兼呕者,黄芩汤加半夏生姜。阳明少阳合病者一条,以下利脉滑而数者,有宿食,用大承气汤。三阳合病二条,一曰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不立方治;一曰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者,白虎汤主之。前言三阳合病,一见太阳病,重用太阳表症之药,再视何经有合病,再加某经药治之。此言太阳表邪为重,故以太阳经络而分轻重也。又云合病并病,要看症之多少轻重,舍少从多,舍轻从重主治,未可尽执经络上分轻重。又见仲景于太阳阳明合病,见呕加半夏,不加太阳药。太阳阳明合病,见喘满用麻黄汤,不用阳明药。下文太阳阳明合病,见下利用黄芩汤清少阳,不用太阳药。下利见呕,加半夏、生姜,不加少阳药。此又在症上分轻重缓急而言。此告戒经络病症,互相参治,方无遗漏。

  卷四

  并病

  并病者,一经先病未愈,又起一经病者。如先见太阳病未解,又见阳明病,此太阳与阳明并病。如先见太阳病未解,又见少阳病,此太阳与少阳并病。《伤寒论》言二阳并病两条,一曰面赤色,不足言,阳气怫郁在表,烦躁不知痛处,但坐以汗出不彻,更发汗则愈。此言宜汗也,虽不立方,然北方冬月麻黄汤,南方羌活汤跃跃矣。二曰太阳症罢,潮热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宜大承气汤。此言宜下也。其论太阳少阳并病三条,第一言头项强痛,眩冒如结胸,心下痞硬,当刺大椎,慎不发汗。脉弦谵语,当刺期门,此言不可汗也。第二言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此言慎勿下也。第三言反下之,成结胸,下利不止,水浆不入,其人心烦,此言误下变症也。

  卷四

  坏症

  汗吐下温针诸法皆用过而病不解,名坏症。又有汗吐下诸法,颠倒误用而病不解,亦名坏症。言坏症,非言必坏之症,言无经络表里,无汗吐下诸法可治者,故曰坏症。按《伤寒论》坏症两条,上条言太阳病,汗吐下温针用过,桂枝汤又不中用;下条言太阳病,已吐下发汗,温针反见谵语,此为坏症。自此详之,则太阳病用不得发表解肌,少阳病用不得柴胡和解,阳明症用不得葛根汤,即是坏病。总之,此经之病,用不得此经之方法正治者,亦名坏症。

  故曰看其脉症,知犯何逆,随症治之,而不立方法。

  卷四

  昏冒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