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素节注类编-尊龙凯时平台在线地址

  十二经水,比十二经中血也。冲脉为十二经之海,故称血海;宗气聚于胸,故胸称气海。今膻中称气海者,明膻中在胸,而为营气之海,与冲之血海相配也,则胸中为卫气之海矣,亦有称下丹田为气海者,是阳气发源之所,先天祖气由之而出也。精髓生于肾,随阳上升而聚于脑,故脑为髓海也;水谷精气聚于胃,故为水谷之海也。气血由经而注于海,本由胃生化气血,而注于经,以故有聚会之海,有生化之海,各不同也。其流行,则各有转输之经穴,以贯注于上下四旁,如经所云诸穴是也。气冲者,即气街穴也。盖者,头顶天灵盖骨,即百会穴也。

  卷三 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帝曰:四海之逆顺奈何?岐伯曰: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息面赤;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血海有余,则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狭,然不知其所病。水谷之海有余,则腹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受谷食。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此言逆顺者,惟髓海有余,精盈力劲为顺,其余皆偏旺偏衰之病,未为顺也。息者,胸闷而呼吸不舒也。

  想其身大身小,皆气血偏胜,以心主血脉,故自心觉其身大身小也。腹满,则食滞为病。饥不受食者,胃伤而邪火上炎也。髓海不足,所现皆内损之病矣。

  卷三 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素问·五脏生成论》岐伯曰: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肢八溪之潮汐也。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

  《灵枢·口问篇》云:目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诸脉皆属于目,《大惑论》曰:目者,心使也,故心主血脉,而聚于目者也;脑为髓海,故诸髓皆属于脑也,筋聚于骨节,骨节必赖筋联系脉以约束者,故诸筋皆属于节也;血脉心所主,故诸血属心也;一身之气,归肺权衡敷布,故诸气属肺也。四肢者,手足也,手之肘与腕,足之膝与腕,皆血气流行交会之处,如潮汐之往来,故为八溪也。肝藏血,卧则心静血静,故归于肝也。肝开窍于目,故受血而能视,及足步、手握、指摄,莫不由血濡气煦,而能遂意者也;如无血,则僵枯不能动矣。卧则阳气入于阴,初起,卫阳未固,风邪直入营分,以致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即瘀滞也,凝于足者,阳气不能下行,则足冷为厥。此三者,皆邪所郁,使血之流行者凝滞,不得反其藏血之空窍,乃为痹厥之病也。

  卷三 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俞十二,此皆卫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

  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决者,五脉也。

  马注:大经所会,谓之大谷。十二分者,十二经脉之部分也,小络所会,谓之小溪。穴有三百六十五,除十二俞外,止有三百五十三,此言五十四者,四字误也。十二俞者,肺、心、肝、脾、肾、厥阴、胆、胃、三焦、大肠、小肠、膀胱共十二俞也。此皆卫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客,宜用针石,循其部分而去之。凡诊病之始,当决五脏之脉为纪,故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决者,五脏之脉也。楠按:五脏为根本,经络为枝叶,故五脉为诸经脉之母,欲知始病之因,必先定其五脉之虚实,而吉凶可见,是为延医之纲纪也。上云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盖肌肉浅深之部,即营卫经络之所在、气血之所行也。三百六十五络脉之穴,是卫气所留止,即为邪气之所客,针石通其卫气,其邪可得而去也。

  卷三 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徇蒙招尤,目瞑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腹满胀,支膈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心烦头痛,病在膈中,过在手巨阳、少阴。

  巨阳,即太阳。此即明上文五决为纪,以辨其病证也。头痛巅顶之疾,由下虚上实者,以足少阴经下虚,足太阳经上盛也,甚则其病邪入于肾脏,此一也;徇蒙招尤者,头目昏闷,如被蒙蔽之状,故目瞑耳聋,是上虚下实,肝胆清阳郁而不伸,过在足少阳、足厥阴二经,甚则其病邪入于肝脏,此二也;腹满胀,支膈胁,下厥上冒者,由于中焦浊邪壅闭,脾胃气不运转,过在足太阴、阳明,此三也,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者,气逆不降也,过在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以二经为表里,大肠通调,肺气自顺矣,此四也;心烦头痛,病在膈中,若止心气病,则无头痛,小肠经脉上头,所以过在手太阳、手少阴,以二经为表里者,此五也。惟肝肾二经病甚,则邪入脏,余皆表里之经兼病,而无入脏之邪也。

  卷三 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灵枢·经别篇》帝问: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粗之所易,上之所难。其离合出入奈何?岐伯曰:足太阳之正,别入于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直者,从膂上出于项,复属于太阳,此为一经也。足少阴之正,至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通于带脉;直者,系舌本,复出于项,合于太阳,此为一合。成以诸阴之别,皆为正也。

  此言膀胱与肾为表里者,以经脉相会合也。是由经脉之分枝相合,其与十二经之交接,皆由络脉相贯者不同,以下五合皆然,故名经别。所以称表里者,因其经气流行有离合,离则分表里,合则相贯通,此人身之造化,合乎天地之道也。

  卷三 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足少阳之正,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以上挟咽,出颐颔中,散于面,系目系,合少阳于外也。足厥阴之正,别跗上,上至毛际,合于少阳,与别俱行,为二合也。

  此明肝胆为表里也。

  卷三 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足阳明之正,上至髀,入于腹里,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上循咽,出于口,上,还系目系,合于阳明也。足太阴之正,上至髀,合于阳明,与别俱行,上结于咽,贯舌中,此为三合也。

  此明脾胃为表里也。

  卷三 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手太阳之正,指地,别于肩解,入腋,走心,系小肠也。手少阴之正,别入于渊腋两筋之间,属于心,上走喉咙,出于面,合目内,此为四合也。

  此明心与小肠为表里也。

  卷三 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手少阳之正,指天,别于巅,入缺盆,下走三焦,散于胸中也。手心主之正,别下渊腋三寸,入胸中,别属三焦,出循喉咙,出耳后,合少阳完骨之下,此为五合也。

  此明心包络与三焦为表里也。

  卷三 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手阳明之正,从手循膺乳,别于肩,入柱骨下,走大肠,属于肺,上循喉咙,出缺盆,合于阳明也。

  手太阴之正,别入渊腋少阴之前,入走肺,散之太阳,上出缺盆,循喉咙,复合阳明,此为六合也。

  此明肺与大肠为表里,连上共十二经,以成六合者也。

  卷三 营卫经络总论

  经解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