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素节注类编-尊龙凯时平台在线地址

  帝曰,人之噫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补足太阴、阳明。一曰补眉本也。

  噫气比哕轻,上逆至胸,太息气转即已。亦因寒邪在胃,脾阳不运,而厥逆从下上散,而出于胃,故但温补脾胃二经之气,使浊降清升则愈。一曰补眉本,亦内助其阳气之法耳。

  卷八 噎膈反胃呕哕噫太息饥不欲食

  太息

  帝曰:人之太息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

  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也。

  各脏皆有系通心,故各脏之气随心所使。心系急而气道约者,则中气郁而不舒,太息以伸之也。故宜补心经、心包、胆经之气,以和之也。

  卷八 噎膈反胃呕哕噫太息饥不欲食

  饥不欲食

  《灵枢·大惑论》帝曰:人之善饥而不嗜食者,何气使然?岐伯曰:精气并于脾,热气留于胃,胃热则消谷,消谷则善饥。胃气逆上,则胃脘寒,故不嗜食也。

  本经云:少火生气,壮火食气。胃者,如贮食之鼎,少火在下,聚而不炎,则蒸腐水谷,以生精气也;壮火者,炎而不聚,则反耗蚀元气,而不能化水谷也。故如精气偏并于脾而不输布,则运化失度而胃火外炎,其脘中反寒,故火炎似饥,而脘寒仍不嗜食,以鼎下无火也。仲景曰: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热疼,饥不欲食。盖以厥阴中相火而化邪热,由胃上冲,故使消渴心热而似饥,其胃气逆甚,则不欲食也。

  卷八 肠便红下白沫脓血

  肠便红下白沫脓血

  《素问·通评虚实论》帝曰:肠便血何如?岐伯曰:身热则死,寒则生。帝曰:肠下白沫何如?岐伯曰:脉沉则生,脉浮则死。帝曰:肠下脓血何如?岐伯曰: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帝曰:肠之属,身不热,脉不悬绝,何如?岐伯曰:滑大者曰生,悬涩者曰死,以脏期之。

  肠者,久伤湿邪,传导失职而便不固,垢秽血液杂下,下多则亡阴,阴为阳之根,阴竭则阳气离根,而外露身热,故死;身寒者,阳藏不动,故生也。下白沫者,虚寒气陷也,脉沉,尚可温中助气以治之;脉浮者,下竭而气上脱,故死也。下脓血则挟热邪,脉滑大,与证合而元气未败,可生;脉悬绝者,细小欲绝,本元败而邪热盛,故死也。如身不热,脉不悬绝,统指以上三证而言,脉滑大为元气未损,可生;悬涩者,脉无胃气矣,故死,审其五脏之生克时日为期也。后世名痢疾者,与此病相类,惟痢疾有积而必腹痛,故《内经》名滞下,以其数便不得畅下也。此不言腹痛,则与痢疾大同小异耳。

  卷八 肠便红下白沫脓血

  便红飧泄

  《灵枢·论疾诊尺篇》曰:大便赤瓣飧泄,脉小者,手足寒,难已;飧泄,脉小,手足温,易已。

  下泄而完谷不化,名飧泄,多由虚寒。此言赤瓣,则湿邪伤血也。脉小本为顺,手足寒,则中阳衰矣,气血两伤,故病难愈;手足温,其中土未伤而邪易去,可愈也。

  卷八

  淫邪发梦

  《灵枢·淫邪发梦篇》帝曰:愿闻淫邪泮衍奈何?岐伯曰: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气淫于腑,则有余于外,不足于内;气淫于脏,则有余于内,不足于外。帝曰:有余不足有形乎?岐伯曰:阴气盛,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盛,则梦大火而燔;阴阳俱盛,则梦相杀;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饥,则梦取;甚饱,则梦予;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脾气盛,则梦歌乐,身体重不举;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凡此十二盛者,至而泻之立已。

  泮衍者,漫溢延绵也。正邪谓寻常风寒,而非虚邪贼风之猛厉者,故受之而不甚觉,其邪从外袭内,未有定舍定处,与营卫之气混淆,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邪气混乱,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发梦。以邪淫之处为有余,无邪之处为不足,脏为阴为内,腑为阳为外,邪或在阴在阳,则使阴阳偏亢不和,而心神亦必不宁。盖神无形而气有形,神者气之体,气者神之用,故气和则神定而安,神动则气乱不顺,是以邪扰其气,则神变幻而成梦,情欲动神,则气耗伤而致病,以神气本为一物,而分体用者也。

  厥气客于心,则梦见丘山烟火;客于肺,则梦飞扬,见金铁之奇物;客于肝,则梦山林树木;客于脾,则梦见丘陵大泽、坏屋风雨;客于肾,则梦临渊,没居水中;客于膀胱,则梦聚邑冲衢,客于胆,则梦斗讼自刳;客于阴器,则梦接内;客于项,则梦斩首;客于胫,则梦行走而不能前,及居深地苑中;客于股肱,则梦礼节拜起;客于胞,则梦泄便。凡此十五不足者,至而补之立已也。

  上言客邪之病,故泻之可已。此言厥气者,以自伤本元之气,致阴阳厥逆不和。故凡此十五种梦,皆为不足之病,而当补其虚,调其阴阳和平,立已也。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短虫多,则梦聚众;长虫多,则梦相击毁伤。

  短虫、长虫,腹内之蛔虫也。余与《灵枢》同。

  《素问·方盛衰论》曰: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籍籍,得其时,则梦见兵战;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溺人,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恐畏;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燔灼;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此皆五脏气虚,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合之五诊,调之阴阳,以在《经脉》。

  前《灵枢》章言五脏气盛,是邪盛也。此言虚者,本脏阴气不足,阴不足则阳有余,阳主动而变幻成梦也。

  盖以五脏禀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性,故其梦亦各随性之所变现而不同,则必按五行生化之理,延医而调之,其阴阳方和,要在使经脉流行升降,循度不失而后已。言得其时者,得时令之旺气也,如肺金旺于秋,或遇庚辛之日时,虽非秋令,亦为得其时,余脏皆然。而《灵》、《素》各篇,皆有言因病发梦,大同小异,总不外阴阳五行之气偏亢不和之所致,而其因则有外邪、内伤,或虚或实之异,故临证者亦可因其梦象,以察识其所病,故汇集以广延医之法也。

  卷八

  惑病

  《灵枢·大惑论》岐伯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则精散,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是故瞳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脉法于阳,阴阳合敷而精明也。目者,心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精乱而不转,卒然见非常处,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心有所喜,神有所恶,卒然相感,则精气乱,视误故惑,神移乃复。是故闻者为迷,甚者为惑。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