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考-尊龙凯时平台在线地址
大黄(酒蒸)黄芩(去朽,各半斤)礞石(硝黄金色,一两)沉香(五钱)
共为丸。
实热老痰,此方主之。
大黄能推荡,黄芩能去热,沉香能下气,礞石能坠痰。是方乃攻击之剂,必有实热者始可用之,若与虚寒之人,则非宜矣。又礞石由焰硝炼,必陈久为妙,若新火毒未除,则不宜服。
卷二 痰门第十五
控涎丹
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真白芥子(各等分)
痰涎在心膈上下,使人胸背、手足、颈项、腰膝引痛,手足冷痹,气脉不通者,此方主之。
甘遂直达涎结之处,大戟能攻胸胁之涎,芥子能散支痛之饮,此攻痰之厉剂也。又曰:惊痰加朱砂;痛者加全蝎;酒痰加雄黄、全蝎;惊气成块者,加穿山甲、鳖甲、玄胡索、蓬莪术;臂痛,加木鳖霜、桂心;痰热加盆硝;寒痰加丁香、胡椒、肉桂。因其病证而药加焉,兵
卷二 痰门第十五
三花神丸
甘遂(面裹煨)大戟(拌湿炒)芫花(各半两,炒)轻粉(一分)大黄(一两)
黑丑(二两,取头末)
前药为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初服五丸,每服加五丸,温水下,日三服,以利为度。服后痞闷极甚者,此痰涎壅塞,顿攻不开,转加痛闷,即初服三丸,每加二丸,至快利即止。
痰饮变生诸病,风热郁燥,肢体麻痹,走注疼痛,痰嗽,气血壅滞,不得宣通,人壮气实者,此方主之。
甘遂能达痰涎窠匿之处,大戟、芫花能下十二经之饮,黑丑亦逐饮之物,大黄乃推荡之剂,佐以轻粉者,取其无窍不入,且逐风痰积热,而解诸药之辛烈耳。此大毒类聚为丸,善用之,则能定祸乱于升平;不善用之,则虚人真气。慎之。
卷二
哮喘门第十六
叙曰:膈有胶固之痰,外有非时之感,内有壅塞之气,然后令人哮喘。能温之、汗之、吐之,皆是良法。若逡巡调理,则虚喘宜之;人而羸瘦气弱,则宜灸其背。今考古方七首,而
卷二 哮喘门第十六
麻黄汤
麻黄(去节,三钱)桂枝(洗净,二钱)杏仁(去皮尖,七枚)甘草(一钱)
肺部原有风痰,背复感寒邪而成哮喘者,此方主之。
背者,背间之穴,主输脏气者也。一受风寒,则脏气为寒邪所闭,不得宣越,故作哮喘。麻黄之辛,能开腠散寒;桂枝之温,能解肌疏表;杏仁微辛,入肺利气;甘草甘平,调中发散。
卷二 哮喘门第十六
瓜蒂散
甜瓜蒂七枚(为末)
大豆煎汤调下五分。
凡病,气塞不通者,此方三吐之。
苦能涌泄,故用瓜蒂以吐之;甘能调胃,故用大豆以和之。
卷二 哮喘门第十六
定喘汤
白果(二十一枚,炒黄色)黄芩(炒)杏仁(去皮尖,各一钱五分)桑白皮(五钱,蜜炙)苏子(二钱)甘草(一钱)麻黄(去节)半夏(法制)款冬花(各三钱)
肺虚感寒,气逆膈热,作哮喘者,此方主之。
声粗者为哮,外感有余之疾也,宜用表药。气促者为喘,肺虚不足之证也,宜用里药。
寒束于表,阳气不得泄越,故上逆;气并于膈。为阳中之阳,故令热。是方也,麻黄、杏仁、甘草,辛甘发散之物也,可以疏表而定哮;白果、款花、桑皮,清金保肺之物也,可以安里而定喘;苏子能降气,半夏能散逆,黄芩能去热。
卷二 哮喘门第十六
五味子汤
五味子(半两,炒)人参(去芦)麦门冬(去心)杏仁(去皮尖)陈皮(去白)
生姜(各二钱)
肺虚作喘,脉大者,此方主之。
喘则气耗,五味子所以收之;虚则喘促,人参所以补之;肺喜润,故用麦冬、杏仁;气喜利,故用陈皮、生姜。
卷二 哮喘门第十六
附子理中汤
人参甘草(炙)附子(制)干姜(炒)白术(炒,各一钱)
脾肺虚寒,痰涎壅塞,少有动作,喘嗽频促,脉来迟细者,此方主之。
此证为虚而脉为寒也。虚则宜补,参、术、甘草所以补虚;寒则宜温,干姜、附子所以温寒。
卷二 哮喘门第十六
六君子汤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气虚痰喘者,此方主之。
气壮则痰行,气虚则痰滞。痰遮气道,故令人喘。甘者可以补气,参、苓、术、草,皆甘物也;辛者可以治痰,半夏、陈皮,皆辛物也。用甘则气不虚,用辛则痰不滞,气利痰行,胡
卷二 哮喘门第十六
久喘良方
用青皮一枚,展开去穣,入江子一个,将麻线系定,火上烧尽烟,留性为末,生姜汁和酒一杯,呷服之。
《名医录》云:李翰林,天台人,有莫生患喘病求医。李云:病日久矣,我与治之。乃用前方,过口便定,实神方也。昆谓久喘者,肺分有顽痰结气,青皮能破气,江子能攻痰,然其性悍厉,善于走下耳,未可以疗上部也。今用烧灰存性,则大毒已去,所存者几希耳。
新烧火性炎上,可使成功于膈;佐之以姜汁,则顽痰易利;行之以酒,则无所不之。姜、酒既行,二物善降,久喘之患,可使愈于一旦,非良方而何?
卷二
咳嗽门第十七
叙曰:新咳易愈,久咳难愈。所以难愈者,病邪传变而深入也。经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是受邪之原亦多矣,岂可以易与乎?今考十五方,率举其大耳。至于诸邪杂揉,则轻重标本,在人心权度而已,乌能编简尽耶?
卷二 咳嗽门第十七
消风百解散
荆芥麻黄(去节)陈皮(去白)苍术(泔浸七日)白芷甘草(等分)
伤风咳嗽者,此方主之。
有头疼发热,鼻寒声重者,伤风咳嗽也。伤风宜解肌,咳嗽宜利气。荆芥、白芷、麻黄,可以解肌;陈皮、苍术、甘草,可以利气。经曰:辛甘发散为阳。夫六物皆辛甘,则皆解散矣。然能解散,便能利气;能利气,便能解散。其理恒相通者也。
卷二 咳嗽门第十七
金沸草散
前胡旋复花(各一两)赤芍药(炒)甘草(各一钱)半夏(五钱,制)荆芥穗(一两半)赤茯苓(六钱半)
因风咳嗽生痰者,此方主之。
风盛则气壅,气壅则痰上,痰上则咳嗽。前胡、旋复,治风而兼行痰;荆芥、甘草,消风而兼利气;半夏治痰,兼破气逆;赤芍调荣,兼能制急;茯苓用赤,入丙丁也。
卷二 咳嗽门第十七
五苓散
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心水寒射肺而成咳者,此方主之。
上焦有火,渴饮凉水,水为火格,不得润下,停留于膈,水寒射肺,故令人咳。淡足以渗水,故用茯苓、猪苓、泽泻、白术;辛温足以散寒,故用桂心。向非水寒为患,则五苓非所宜矣。有表证者,以伤寒门小青龙汤主之。
卷二 咳嗽门第十七
丁香半夏丸
槟榔(三钱)细辛干姜(炒)人参(各五钱)丁香半夏(各一两)
脾胃虚寒,痰饮积于胸膈之间,令人咳嗽者,此方主之。
脾胃温暖,则能营运痰饮;脾胃虚寒,则痰饮停于胸膈,肺气因之不利,乃作咳嗽。咳是有声,嗽是有痰,有声有痰,名曰咳嗽。经曰:治病必求其本。证本于脾胃虚寒,则脾胃为本,咳嗽为标。故半夏之辛,所以燥脾,人参之甘,所以养胃,脾胃治则不虚;丁、姜之温,所以行痰;细辛之辛,所以散饮。辛温用则不寒,不虚不寒,则脾胃治而痰饮散,咳嗽止矣,用槟榔者,取其性重,可以坠痰,经所谓高者抑之是也。
卷二 咳嗽门第十七
人参蛤蚧散
人参(二两)真蛤蚧(一对,全者,河水浸五日,每换水洗,炙黄)杏仁(去皮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