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考-尊龙凯时平台在线地址

  风府,脑后之穴,督脉之所主也。寒者,天地严凝之气,故令项筋紧急。干姜、附子,辛热之物也,可以散真寒。细辛、防风,气薄之品也,可使至高巅。山萸养督脉之阴,茯苓和督脉之阳。河图之义,奇者为阳,偶者为阴,此方名曰三五七者,以补阳为义也。

  卷五 头病门第五十五

  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姜炒)陈皮(去白)麦芽(各七分半)人参白参(炒)黄(炙)苍术(米泔浸七日)天麻白茯苓神曲(炒)泽泻(各五分)黄柏(一分半)干姜(二分)

  痰厥头痛,目眩者,此方主之。

  痰厥者,湿痰厥逆而上也,痰气逆则上实,故令头痛。目眩者,目前如见黑色也。东垣曰:头痛苦甚,谓之足太阴痰厥,非半夏不能除。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疗。人参、黄之甘温,可以泻火,亦可以补中。苍术、白术之苦甘,可以去湿,亦可以健脾。泽泻、茯苓,能利湿淫之邪。神曲、麦芽,能消水谷之滞。橘皮、干姜,所以开胃调中。而黄柏者,取其苦辛,能疗少火在泉发燥也。

  卷五 头病门第五十五

  丹溪治头眩方

  南星半夏枳壳桔梗陈皮甘草茯苓黄芩痰火头眩者,此方主之。

  痰之生也,原于湿,故用半夏、南星以燥湿,茯苓以渗湿,甘草健脾以制湿。痰之滞也,原于气,故用陈皮以利气,桔梗以下气,枳壳以破气。气滞则积而有余,气有余便是火,故用黄芩以泻火。

  卷五 头病门第五十五

  香橘饮

  木香白术橘皮半夏曲茯苓砂仁丁香炙甘草气滞不能运痰,而作头眩者,此方主之。

  木香、丁香、砂仁、橘皮,所以行气。白术、半夏、甘草、茯苓,所以健脾。脾运则痰运,气行则痰行。

  卷五 头病门第五十五

  清空膏

  羌活防风(各一两)黄连(一两,酒炒)黄芩(三两,酒制)川芎(五钱)柴胡(七钱)炙甘草(一两五钱)

  上件共为末。每服二钱,茶汤调如膏,搽在口内,少用白汤送下。

  风热头痛者,此方主之。

  风者,天之阳气也。人身六阳之气,皆聚于头,复感于风,是重阳而实矣,故令热痛。

  辛甘发散为阳,故用羌活、陈风、川芎、柴胡、甘草。乃黄芩、黄连者,苦寒之品也,以羌活之属君之,则能去热于高巅之上矣。

  卷五 头病门第五十五

  八珍汤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芍药地黄血虚头痛、眩晕,此方主之。

  气血,人身之阴阳也,两相得则治,一有失则病。故阴血虚损,则阳气独治,阳气亲上,故令头痛、眩晕。是方也,当归、川芎、芍药、地黄,味浓养血之品也。复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甘温之品以养气者,何哉?太极之妙,阴生于阳,故兼用此辈以益气耳。或问:头痛而用人参,阳邪不益亢乎?余曰:虚火可补,人参、黄之类,此之谓也。

  卷五 头病门第五十五

  瓜蒂散搐鼻法

  苦瓜蒂赤小豆(等分)

  湿热淫于巅顶之上,头目偏痛者,令病患噙水一口,以此药一字,吹入痛边鼻中,泄出黄水即减。

  苦能涌泄,故用瓜蒂。燥能胜湿,故用赤豆。实者泻之,故行搐法,乃直捣巢穴之兵也。

  凡

  卷五 头病门第五十五

  出血法

  唐高宗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疾甚,召秦鸣鹤、张文中诊之。鸣鹤曰:风毒上攻,若刺头出少血,即愈矣。天后自帘中怒曰:此可斩也。天子头上,岂是试出血处耶!上曰:医之议病,理不加罪,且吾头重闷,殆不能忍,出血未必不佳。命刺之。鸣鹤刺百会及脑户出血。上曰:吾目明矣。言未毕,后自帘中顶礼拜谢之曰:此天赐我师也。躬负缯宝,以遗鸣鹤。昆谓诸痛为实,理宜泻之,《内经》言出血者屡矣,必以血变而止。今南人恶于针石,每畏出血,北人犹然行之。经曰:恶于针石者,不足与言至巧。故医之巧者,必兼针石。呜呼!丹溪之贤,不知针石,今世人群然以医之大成称之,此子禽之贤子贡也。使翁作于九原,则

  卷五

  腹痛门第五十六

  叙曰:腹中者,中气之所居也。一有疾痛,则坏中气,百骸十二官胡然受气而荣养乎?故考名方十一首,以治腹痛。

  卷五 腹痛门第五十六

  二姜丸

  干姜(炮)良姜(等分)

  腹痛脉迟者,此方主之。

  腹痛之由有数种,今曰脉迟,则知寒矣,故用干姜、良姜之辛热者以主之。辛可以破滞,热

  卷五 腹痛门第五十六

  丁香止痛散

  丁香小茴香良姜炒甘草此亦治寒气腹痛之方也。

  寒气入经,涩而稽迟,故令腹痛。经曰:得炅则痛立止。炅,热也,故用丁香、茴香、良姜之辛热者以主之。而复佐以甘草者,和中气于痛损之余也。

  卷五 腹痛门第五十六

  盐汤探吐法

  烧盐(半升)温汤(五大升)

  和服探吐。

  诸腹痛,连于胁膈,手足冷,脉来伏匿者,此方主之。

  凡腹痛连于胁膈,多是饮食、痰饮填塞至阴,抑遏肝胆之气。肝者将军之官,胆者少阳上升之令,抑之不得敷畅,两实相搏,令人自痛。所以痛连胁膈者,少阳之经行于两胁,厥阴肝脉贯于膈也。手足冷者,少阳之气不敷也。脉来伏者为痛甚,阳气闭藏之象也。经曰:木郁则达之,故用吐法。咸能软坚,故用烧盐。

  卷五 腹痛门第五十六

  扶阳助胃汤

  附子(二钱,炮)人参草豆蔻干姜白芍药炙甘草官桂(各一钱五分)吴茱萸陈客寒犯胃,胃脘当心而痛,脉来沉迟者,此方主之。

  客寒犯胃,多是饮食寒冷,或因食后呼吸冷气所致。脉来沉者为里,迟者为寒。是方也,附子、干姜、官桂、吴茱萸、草豆蔻、益智仁,辛热之品也,用之所以扶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用人参、白术、甘草甘温之品以助胃。用芍药者,取其味酸,能泻土中之木,用陈皮者,取其辛香,能利腹中之气。

  卷五 腹痛门第五十六

  《三因》七气汤

  半夏(姜汁制,五钱)茯苓(四钱)浓朴(三钱,姜汁炒)紫苏(二钱)

  七气相干,阴阳不得升降,攻冲作痛者,此方主之。

  三因者,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也。七气者,寒气、热气、怒气、恚气、喜气、忧气、愁气也。以三因而郁,七气升降有妨,则攻冲而痛。是方也,紫苏之辛芳,可使散七气。浓朴之苦温,可使下七气。半夏之辛温,茯苓之淡渗,可使平水谷相干之七气。

  卷五 腹痛门第五十六

  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洗净,炒)甘草生姜(各三两)芍药(六两)大枣(十二枚)大黄(一两)

  腹中寒热不调而大痛者,此方主之。

  寒热不调而大痛者,先食热物,后食寒物,二者不调,而令大痛之类也。是方也,桂枝能散真寒,大黄能泻实热,芍药能健脾而和肝,甘草能调中而益气,生姜可使益胃,大枣可使和脾。

  卷五 腹痛门第五十六

  玄胡酒

  玄胡索(一两,为末,炒香)清酒(一升,淬入,温服)

  妇人气血攻刺疼痛,连于胁膈者,此方主之。

  玄胡索,味苦辛,苦能降气,辛能散血,淬之以酒,则能达乎经脉矣。

  卷五 腹痛门第五十六

  韭汁酒

  韭菜汁清酒(等分,和服)

  胁膈常时疼痛,得热则减,得寒则增者,此方主之。

  上件证,死血也,故用韭汁消瘀,清酒行滞。

  卷五 腹痛门第五十六

  小胃丹

  芫花(好醋拌匀,炒黑不令焦)大戟(长流水煮一时,洗净晒干)甘遂(洗净晒,各半两)黄柏(三两,焙干)大黄(酒润蒸熟,晒干,一两五钱)

#中医古籍 #中医典籍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