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学集成-尊龙凯时平台在线地址
用笔有三操:一操立,二操侧,三操画。有立、有侧、有画,始三入也。一在力,二在易,三在变,力过于画则神,不易于笔则灵,能变于画则奇,此三格也。一变于水,二运于墨,三受于蒙。水不变不醒,墨不运不透,醒透不蒙则素,此三胜也。笔不华而实,笔不透而立,笔不过而得。如笔尖墨不老,则正好下手处,此不擅用笔之言,惟恐失之老。究竟操笔之人,不背其尖,其力在中,中者,力过于尖也。用尖而不尖,地力得矣。用尖而识尖,则画入矣。(此论画文也写在前一幅画上)
一一康熙四十一年壬午题画文。
此道见地透脱,只须放笔直扫,干岩万壑,纵目一览,
望之若惊电奔云,屯屯自起。荆关耶董巨耶倪黄耶沈赵耶谁与安名余尝见诸名家,动辄仿某家法某派。书与画,天生自有一人职掌一人之事,必欲实求其人,令我从何说起
一一康熙四十二年癸未题画文。
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上古之画,迹简而意淡,如汉魏六朝之句;然中古之画,如初唐盛唐,雄浑壮丽;下古之画,如晚唐之句,虽清丽而渐渐薄矣。到元则如阮籍、王粲矣。倪黄辈,如口诵陶潜之句,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恐无复佳矣。
一一康熙四十二年癸未题画文。
古人写树叶苔色,有深墨浓墨,成分字、个字、一字、品字、厶字,以至攒三聚五,梧叶、松叶、柏叶、柳叶等,垂头、斜头诸叶,而形容树木山色,风神态度吾则不然。点有雨雪风晴四时得宜点;有反正阴阳衬贴点;有夹水夹墨一气混杂点;有含苞藻丝缨络连牵点;有空空阔阔干燥没味点;有有墨无墨飞白如烟点;有有焦似漆邋遢透明点;更有两点,未肯向学人道破。有没天没地当头劈面点;有千岩万壑明净无一点。噫!法无定相,气概成章耳!
一一康熙四十二年癸未题画文。
古人立一法,非空论者,公闲时拈一个虚灵只字,莫作真识想,如镜中取影。山水真趣,须是入野看山时,见他或真或幻,皆是我笔头灵气,下手时,他人寻起止不可
得,此真大家也。不必论古今矣。
写画一道,须知有蒙养。蒙者,因太古无法,养者,因太朴不散。不散所养者,无法而蒙也。未曾受墨,先思其蒙;既而操笔,复审其养。思其蒙而审其养,自能开蒙而全古,自能尽变而无法,自归于蒙养之道矣。
一一俞剑华辑《石涛题画集》。
古人虽善一家,不知临摹皆备。不然,何有法度渊源岂似今之学者,作枯骨死灰相乎知此,即为书画中龙矣。
“怒猊抉石,渴骥奔泉”;风雨欲来,烟云万状;超逸绝尘,沉着痛快。用情笔墨之中,放怀笔墨之外,能不令欣赏家一时噱绝。
前人云:“远山难置,水口难安。”此二者原不易也。如唐人干岩万壑、头角十全者,远山水口之变,无一不有。若冷丘壑不由人处,只在临池间定。有先天造化时辰八字,相貌清奇古怪,非人思索得来者。世尊云;“昨说定法,今日说不定法。”吾以此悟解脱法门也。
昔人作画每惜墨,余观应惜墨处反费墨,何识思理即如余图此崇山峻岭,窍谷削崖,则墨气淋漓,宛得云高汨日之势。若轻淡墨华,虽复刻意为之,恐不能易得本来面目
。
诗中画,性情中来者也,则画不是可拟张拟李而后作诗。画中诗,乃境趣时生者也,则诗不是便生吞活剥而后成画。真识相触,如镜写影,初何容心。今人不免唐突诗画矣。
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
画松一似真松树,予更欲以不似似之。真在气,不在姿也。
丘壑自然之理,笔墨遇景逢源。以意藏锋转折,收来解趣无边。
一一题画山水,转抄自伍蠡甫嫂名画家论>>第页
古人之相形取意,无论有法无法,亦随乎动机,则情生矣。
一一《大涤子山水花鸟扇册》第幅题跋语
(亡清)潘亚炜《听帆楼书画记》卷四,转自
伍蠡甫《名画家论》第页)。
书画图章本一体,精雄老丑贵传神。秦汉相形新出古,今人作意古从新。灵幻足教逼造化,急就草创留天真。非云事迹代不精,收藏鉴赏谁其人。只有黄金不变甘,磊盘珠玉生埃尘。吴君吴君向来铁笔许何(雪渔)程(穆
倩),安得闽石千百换与君,凿开混沌仍人嗔。
一一《与吴山人论印章》诗。
此道有彼时不合众意而后世鉴赏不已者;有彼时轰雷震耳,而后世绝不闻问者,皆不得逢解人耳。
盘礴睥睨,乃是翰墨家生平所养之气。峥嵘奇崛,磊磊落落,如屯甲联云,时隐时现,人物草木,舟车城郭,就事就理,令观者生入山之想乃是。
性懒多病,几欲冢笔焚砚,刳形去皮,而不可得。孤寂间,步足斋头,或睹倪黄石董真迹,目过形随,又觉数日寝食有味。以此知殊鞘、木难,搜索得未易鄙弃。(按:秣輜,宝石名,秣鞠国所产。木难,宝珠名。)
古人用意,墨生笔活,横来竖去,空虚实际,轻重绵远,俱有腕中指上出之,其指在松。松者,变化不测之先天也。所以愈松愈紧,愈远愈近,愈今愈古。趣在画外,意在手前,无意无趣,从何处得也
老友以此索写奇山奇水,余何敢异乎古人以形作画,以画写形,理在画中。以形写画,情在形外。至于情在形外,则无乎非情也。无乎非情也,无乎非法也。
一峰突起,连冈断堑,变幻顷刻,似续不续,如云护蛟龙,支股间凑接,亦在意会而已。纸生墨漏,画家之一
厄也,何能见长再过三十年后,观此纸又别有意味,世恐有未知之者。
画家不能高古,病在举笔只求花样,然此花样,从摩诘打至今,字经三写,乌焉成马,冤哉!
余画当代未必十分足重,而余自重之。性懒多病得者少。非相知之深者不得。得者余性不使易,有一二件即止。如再索者,必迟之又迟。此中与者、受者皆妙。因常见收藏家皆自己鉴赏,有真心实意,存之案头,一茗一香,消受此中三味。从耳根得来,又从耳根失去。故余自重之也。身后相必知己更多似此时,亦未可知也。知我者见之必发笑。
书画从来许自知,休云泼墨敢迟迟。描头画角知多少,花样人传者样诗。
东坡画竹不作节,此达观之解。其实天下之不可废者无如节。风霜凌厉,苍翠俨然,披对长吟,请为苏公下一转语。
右此卷轴,余摹宋缂丝《凤凰来仪》之图也。忆作此图,三月而就 ,余虽抚摹有日,而研朱磨墨吮笔之功,亦良苦矣。虽草草而成,得长丈巨,不能得其花鸟生意,亦不外乎其大意耳。
唐画,神品也;宋元之画,逸品也。神品者多,而逸品者少。后世学者千般各投所识。古人从神品中悟得逸品;今人从逸品中转出时品,以求过人,而究无过人处。吾不知此理何教。岂非文章翰墨一代有一代之神理,天地万物各有种子,而神品终归于神品之人,逸品必还逸品之士,时品则自不相类也。若无荆关之手,又何敢拈弄笔墨,徒苦劳耳。余少不读书,而喜作画,中不识义而善论诗,谈禅自觉又是一不相类之汇也。茂林石磴小亭边,遥望云山隔口烟。却忆旧游何处似,翠蛟峰下看流泉。清湘大涤子并识。(原题跋未写明年月,从落款可知是石涛晚年作品)。
画筌
清笪重光著。重光字在辛,号江上外史,自称郁冈扫叶道人。江苏句容人。生子明天启三年,清顺治九年进士。官御史,风骨稜稜,不惧权贵。书画名重一时。书学苏米,与姜宸英、汪士筋、何焯齐名,称四大家。山水高情逸趣,兰竹亦佳。恽寿平、王翠曾居其家,并为所著《画筌》评注。晚年居茅山学道。卒子康熙三十一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