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尊龙凯时平台在线地址

故言三智一心中得。一心。即般若无知之智也。以心不属有无。常照中道。即是自性。有大智慧光明义。遍照法界义。真实识知义。故云斯则不知而自知矣。即不假作意。故不知也。自性明照故。而自知也。以神解之性。自然寂而常照。不依他发起也。故信心铭云。虚明自照。不劳心力。又云。若体自无取相之知。故言无知。不是前念起知。至后念妄却知想。然后名无知。若然者。则成无记之心。何名般若无知耶。盖是无缘之智。照无相之境。真境无相。真智无知。境智冥一。理无不尽。鉴无不穷。可谓佛智见性也。又夫有取相之知。则心有间碍。不能垢净同如。有无一旨。照空迷于辩有。知俗乖乎了真。不能圆照万法。故云。有所不知也。永嘉集云。若以知知寂。此非无缘知。如手执如意。非无如意手。若以自知知。亦非无缘知。如手自作拳。非无不拳手。亦不知知寂。亦不自知知。不可为无知。自性了然故。不同于木石。手不执如意。亦不自作拳。不可为无手。以手安然故。不同于兔角。乃至今言知者。不须知知。但知而已。则前不接灭。后不引起。前后断续。中间自孤。当体不顾。应时消灭。知体既已灭。豁然如托空。寂尔少时间。唯觉无所得。即觉无觉。无觉之觉。异乎木石。观和尚云。此上无缘之知。斯为禅宗之妙。以彼但显无缘真智。以为真道。若夺之者。但显本心。不随妄心。未有智慧照了心原。故须能所平等。等不失照。为无知之知。此知。知于空寂无生如来藏性。方为妙耳。然上依教方便。虽分顿渐。不离一心。如有偈云。诸论各异端。修行理无二。竞执有是非。达者无违诤。

宗镜录卷第三十七

  夫万行教法。总约心解者。只如诸佛所说经教。皆以名句文身。诠表。方成法义。云何但明一心而已。

  答。今且先约古德。机应合说。质影双明。佛言。自从光耀。终至鹤林。不说一字。汝亦不闻。此是佛密意说。约本真法体。离言诠故。不说一字。即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又但是佛不说心外一字法。教体者。护法云。如来既实现身。实说法者。即通用说者听者。正兼声名句文而为教体。教体通有漏无漏影像本质。即是合宜。闻者。根性已熟。遂感激。如来识上。有文义相生。佛以慈悲本愿缘力。即为众生说三乘法。所有声名句文。是正无漏本质教。若是三乘五性众生。佛边听法。不能亲闻。自变相分而缘。所有声名句文。即取有漏无漏。是影像兼教。即以质教为本。能现影像故。影像教为末。依质有故。由此取本质教。为正教体。影像教为兼教体。无性菩萨难云。我宗但取众生识上影像相分为教体者。即不违唯识。汝护法。若取佛本质声名句文为教体者。即是心外有法。何成唯识。护法答。唯识之宗。约亲相分。众生听时。变起相分而缘。非取他质以为自性。然他本质。即佛菩萨。亦成唯识。故不相违。

  问。何不唯取本质为正教体。即休。

  答。缘众生不能亲闻无漏质故。必资影像。

  问。若尔。何不唯取影像为教体。是亲闻故。

  答。虽即亲闻。必假本质。是以唯识论云。展转增上力。二识成决定。言展转增上力者。即佛与众生。互为增上缘。言二识成决定者。即众生根决定。如来悲决定。谓众生根熟。合闻法决定。如来即有悲决定。决定与众生说法。为增上缘故。又诸师影质有无不同。应须四句分别。一唯质无影。即小乘有部等。二唯影无质。即龙军无性。三俱句。即护法亲光。四俱非。即龙猛清辩。谓彼计胜义门中。不辩教体。全拨菩提涅槃为空故。已上约四句料简门中。质影双通。护法为胜。然若约名句文身。解释。诠表。皆是意言分别。凡有诠量。不出心识。乃至能说所说。并属见闻觉知。心含善恶。诸心数等。无有一法出于心外。当知此心诸法之都。显事合理。心可轨持。故称曰经。岂止于心。乃至一切六尘。悉皆是经。以心遍一切处故。如法华玄义云。历法明经者。若以经为正翻。何法是经。旧用三种。一用声为经。如佛在金口演说。但有声音诠辩。听者得道。故以声为经。大品云。从善知识所闻也。二用色为经。若佛在世。可以声为经。今佛去世。纸墨传持。应用为色经。大品云。从经卷中闻。三用法为经。故云修我法者。证乃自知。又尘为经。若于此土耳识利者。能于声尘分别取悟。则声是其经。于余非经。若意识利者。自能研心思惟取决。法是其经。于余非经。眼识利者。文字诠量而得道理。色是其经。于余非经。此方用三尘而已。余三识钝。鼻嗅纸墨。则无所知。身触经卷。亦不能解。舌啖文字宁别是非。若他土亦用六尘。亦偏用一尘。如净名曰。以一食施一切。于食等者。于法亦等。于法等。于食亦等。此即偏用舌根所对为经。或有国土。以天衣触身即得道。此偏用触为经。或见佛光明得道。此偏用色为经。或寂灭无言。观心得道。此偏用意为经。如众香土。以香为佛事。此偏用香为经。他方六根识利。六尘得为经。此土三根识钝。鼻不及驴狗鹿等。云何于香味触等。能得通达。

  问。根利故。于尘是经。钝者。尘则非经耶。

  答。六尘是法界。体自是经。非根利取。方乃是经。何者。大品云。一切法趣色。是趣不过。此色。能诠一切法。如墨黑色。一划诠一。二划诠二。三划诠三。竖一划则诠王。足右划则诠丑。足左划则诠田。出上诠由。出下诠申。如是回转。诠不可尽。或一字诠无量法。无量字共诠一法。无量字诠无量法。一字诠一法。于黑墨小小回转。诠量大异。左回诠恶。右回诠善。上点诠无漏。下点诠有漏。杀活与夺。毁誉苦乐。皆在墨中。更无一法出此墨外。略而言之。黑墨诠无量教。无量行。无量理。黑墨亦是教本。行本。理本。黑墨从初一点。至无量点。从点至字。从字至句。从句至偈。从偈至卷。从卷至部。又从一字句中。初立小行。后着大行。又从点字中。初见浅理。后到深理。是名黑色教行义。三种微发。乃至当知。黑字是诸法本。青黄赤白。亦复如是。非字非非字。双照字非字。不可说。非不可说。不可见。非不可见。何所简择。何所不简择。何所摄。何所不摄。何所弃。何所不弃。是则俱是。非则悉非。能于黑色。通达一切非。于一切非。通达一切是。通达一切非非非是。一切法邪。一切法正。若于黑色。不如是解。则不知字与非字。青黄赤白。有对无对。皆不能知。若于黑色通达。知余色亦如是。此即法华经意。以色为经也。声尘亦如是。或一声诠一法。耳根利者。即解声爱见因缘。即空即假即中。知唇舌牙齿皆不可得。声即非声。非声亦声。非声非非声。声为教行义本。种种等义。皆如上说。是即通达声经。香味触等。亦复如是。经云。一切世间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即此意也。外入皆经。周遍法界。内入亦如是。内外入亦如是。经云。非内观得解脱。亦不离内观得解脱等。又云。能观心性。名为上定。心是体。夫有心者。皆当得三菩提。心是宗。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心是用。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觉观心是语本。以心分别于心。证心是教相。故云华香云树。即法界之法门。刹土众生。本十身之正体。故华严经云。知一切法是正思惟藏。

  问。若心外无法。唯听无说者。云何佛言。我已所说法。如手中叶。又佛皆自说我成佛来。不说一字等。

  答。古释云。林中叶喻。据为其缘。令诸有情识变法解。名我已说如手中叶。未为作缘。众生自心未起法解。名我未说如林中叶。约为增上。名说未说。

  又唯识镜。问云。此中既云佛皆自说。何故乃言佛不说法。岂非自语相违过耶。

  答。此亦是可闻者自识变生。佛实不说。但为增上也。众生识上变此言故。故引为证。

  问。但了一心。能成深观者。若无位次。皂白何分。须合教乘以祛讹滥。教观双辩。方契佛心。

#佛藏 #四库全书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