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尊龙凯时平台在线地址

  答。奇哉世间。愚痴难悟。唯知怖罪。不识罪因。一切善恶。苦乐因果。并世俗有。胜义中无。我依胜义。言不可得。不拨世俗。何成邪见。于世俗中。执胜义有。不称正理。是为邪见。今于此中。为破时执。略说诸法。俗有真无。又古释云。凡如来三时说法。或云一时。三世十世等时。皆从能变心生。外无三世之境。离自心外。诸法无体。如世尊说弥勒作佛。即听者于自心上。变作过去相分生起。世尊答云。从今十二年后。必得往生。听者心上。又变作未来相分而起。能变心。即现在也。此过去时。无其实境。尽从心变。但随心分限。变起长时短时。是以时因心立。无有定性。因现在。则有过去未来。因延有促。因一念有大劫。若无现在心。何处立过未。西域记第七云。昔有隐士。结庐屏迹。博习技艺。究极神理。能使瓦砾成宝。人畜变形。但未能驭风云。陪仙驾。阅图考古。更求仙法。遂得求仙方云。将欲求仙当筑坛场。命一烈士。按长剑。立坛隅。屏息绝言。自昏达曙。求仙者。坛中而坐。按长剑。诵神咒。收视返听。达曙登仙。既得此方。数年之间求烈士不得。后遇一人。先为人佣力。艰辛五载。一旦违失。遂被笞辱。又无所得。悲号巡路。隐士见命数加优赠。烈士欲求报效。隐士曰。我弥历多年。幸而遇会。奇貌应图。非有他故。愿一旦不语耳。烈士曰。死尚不辞。何况不语。于是隐士。立坛受仙。依事行之。日暮之后。各思其事。隐者诵咒。烈士按剑。俟将晓矣。烈士忽然大叫。时空中火下。烟焰云蒸。稳士疾引此人。入池避难。问曰。诫子无声。何乃惊叫。烈士曰。受命之后。至夜昏然若梦。见昔所事主人。躬来至傍。感厚恩而不语。被打震怒。而见致害。遂见托生南印土大婆罗门家。受生。乃至出胎。苦厄备受。荷恩不语。洎乎受冠生子。每念前恩思而不语。阖家亲戚。咸见怪矣。年过六十。而有一子。其妻谓曰。汝若不语。我杀汝子。我自怀念。今已隔生。唯有一子宁忍令杀。因止其妻。遂发此言。隐士曰。我之过也。被魔所娆。烈士感激其事。忿恚而死。故知睡梦与觉。所见唯心。延促之时。不离一念。故引梦时。以明觉位。又法华经安乐行品。梦入铜轮。成道度生。经无量时。唯只一夜梦心。所以无性摄论颂云。处梦谓经年。觉乃须臾顷。故时虽无量。摄在一刹那。可证听者心上。自变长短二时。实唯现在心心所也。故义海云。如见尘时。是一念心所现。此一念心之时。全是百千大劫成。何以故。百千大劫。本由一念方成。大劫既相由成立。俱无体性。乃至远近世界。佛及众生。三世一切事物。莫不于一念中现。何以故。一切事法。依心而现。念既无碍。法亦随融。是故一念。即见三世事物显然。所以华严经颂云。一念普观无量劫。无去无来亦无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诸方便成十力。又颂云。始从一念终成劫。悉从众生心想生。一切刹海劫无边。以一方便皆清净。又颂云。或从心海生。随心所解住。如幻无处所。一切是分别。故知横收刹海。竖彻僧祇。皆一念心。前后际断。既无大小之刹。亦无延促之时。以一方便唯心之门。令众生界悉皆清净。何者。以知境唯妄识分别。则不起心。以心不起故。则妄境不现。妄境不现。垢净之法无依粗想不生。长短之时自绝。若教中所说劫量延促。皆是善巧逗机方便。或为怯弱众生。说成佛只在刹那。或为懈怠众生。说须经阿僧祇劫。若成佛之旨。一际无差。延促之诠。尽归权智。又古释云。一方便者。即了唯心也。一念与劫。并由想心。心想不生。长短安在。非长非短。是谓清净。不坏于相。则劫海无边。故知一切诸法。皆无自体。悉不坚牢。唯从想生。若执为实。但是颠倒。所以广博严净经云。文殊师利告阿难言。愚小之人。以日为昼想。无黠慧故。所以者何。若令此昼。是真实者。是常住者。是坚牢者。应有积聚。不应过去。唯应有昼。不应有夜。

  问。此三世时。既从心变。于八识内。何识所缘。

  答。古释云。唯意所缘。谓时之一法是假。前五第八俱不能缘。第七又常缘内第八见分为我。兼无分别故。唯第六能缘。又四种意识中。唯明了意识不能缘。时是假故。即定中。梦中。独散。此三俱能缘。若约三境中。是独影境。

  问。不相应行中诸有为法。似有作用。应不离识。如六种无为。无有作用。应离色心等有其实性。

  答。有无之法。皆依识变。虚空等五无为。皆依妄识所变。真如无为。是净识之性。亦不离识。乃至有无真假。一切性相。离真唯识性。更无所有。

宗镜录卷第六十九

  夫觉王随顺世法曲徇机宜。欲显无相之门。先明有相之理。因方便而开真实。假有作而证无生。非称本怀。但施密意。于四俗谛中。立第二随事差别谛。说三科法门。谓蕴处界等。今欲会有归空。应当先立后破。须知窟穴。方可倾巢。只如五蕴初科。四大元始。以何为义。

  答。蕴者。藏也。亦云五阴。阴者。覆也。即蕴藏妄种。覆蔽真心。杂集论云。蕴者。积聚义。又荷杂染担故名为蕴。如肩荷担。此约俗谛所释。若论真谛。无一法可聚。以各无自体。亦无作用。故楞伽经云。佛告大慧。当善四大造色。云何菩萨善四大造色。大慧。菩萨摩诃萨。作是学。彼真谛者。四大不生。于彼四大不生。作如是观察。观察已竟。名相妄想分剂。自心现分剂。乃至大慧。彼四大种。云何生造色。谓津润妄想大种。生内外水界。堪能妄想大种。生内外火界。飘动妄想大种。生内外风界。断截色妄想大种。生内外地界。释云。堪能妄想者。即计火大堪能成熟万物之性。断截色妄想者。即计可断截性为地大。四大既空。五蕴无主。是以先观色阴。从四大所造。展转相因而生。四大中既无主宰。谁能合集以成色乎。以此观之。色阴即空。色阴既空。四阴何有。善学真谛。第一净心。不住一相。则无四大可生。故知一切莫非真觉。则一觉一切觉。统括一心无不觉故。外法本无名相。所见分剂。皆唯心量。以般若照五蕴皆空。聚沫之色既虚。水泡之受何有。阳焰之想非实。芭蕉之行唯空。幻识倏尔无依。空大湛然不动。穷四大根本。性相尚无。则六根枝条。影响奚有。身见既不立。妄识又无从。唯一真心。神性独立。恒沙海藏。无量义门。该括指归。理穷于此。不出一念。人法俱空。如持地经云。佛言。诸凡夫。于见闻觉知法中。计得识阴。贪着念有。是人贪着见闻觉知法。为识阴所缚。贵其所知。以心意识合系。故驰走往来。所谓从此世。至彼世。从彼世。至此世。皆识阴所缚故。不能如实知识阴。识阴是虚妄不实。颠倒相应。因见闻觉知法起。此中无有实识者。若不能如是实观。或起善识。或起不善识。或起善不善识。是人常随识行。不知识所生处。不知识如实相。持世。诸菩萨摩诃萨。于此中如是正观。知识阴从虚妄识起。所谓见闻觉知法中众因缘生。无法生法想故。贪着识阴。故知诸阴。不出一念法空之心。所以永嘉集云。明识一念之中五阴者。谓历历分明。即是识阴。领纳在心。即是受阴。心缘此理。即是想阴。行用此理。即是行阴。污秽真性。即是色阴。此五阴者。举体即是一念。一念者。举体。全是五阴。历历见此一念之中无有主宰。即人空慧。见如幻化。即法空慧。故最胜王经云。佛告善天女。五蕴能现法界。法界即是五蕴。

  问。处以何为义。

  答。论云。识生长门义。当知种子义。摄一切法差别义。亦是处义。

  问。界以何为义。

  答。是界分建立义。以内外中间。各对待立故。杂集论云。一切法种子义。谓依阿赖耶识中诸法种子。说名为界。界是因义。又能持自相义。又能持因果性义。又摄持一切法差别义。

  问。何因五蕴说唯有五。

#佛藏 #四库全书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