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尊龙凯时平台在线地址

  答曰。化火焚身。但烧扶根之尘。非烧五种清净色根。及彼心智。其五种清净色根。及彼心智。以无所依扶尘。缘阙不生。得非择灭。虽是定火。亦不能烧。粗细异故。定火对世火虽是细妙。对心犹粗。以是色法有形质故。比量者。此复五种。一相。二体。三业。四法。五因果。一相比量者。谓随其所有相貌相属。或由现在及先所推度境界。如以见幢故。比知有车。以见烟故。比知有火等。二体比量者。由现见彼自体性故。比类彼物不现见体。或现见彼一分自体。比类余分。如以现在。比类去来等。三业比量者。谓以作用。比业所依。如见远物无有动摇鸟集其上。如是等事。比知是杌。若有动摇等事。比知是人等。四法比量者。谓于一切相属着法。以一比余。如属无常。比知有故。以属苦故。比空无我。以属生故。比有老法。以属老故。比有死法等。五因果比量者。谓因果相比。如见物行。比有所至。见有所至。比先有行。若见有人如法事王。比知当获广大禄位。见大禄位。比知先已如法事王等。三量八识分别者。前五转识。唯是现量。以前五识显现证境。不作行解心。得法自性。任运转故。第六意识遍通三量有二。一明了意识。与五同缘。通三量。初念得五尘自性。是现量。第二念至作解心时。若量境不谬。是比量。若心所不称境知。即是非量。二独头意识有三。一散位独头。亦通三量。多是比非。若缘现量。此得五识引起独散意识。说为于第一念。缘前来五识所缘五尘之境。得其自性。名现量。二定中独头。唯是现量。三梦中独头。唯是非量。若见分唯非量。内二分是现量。第七末那。约有漏位中。唯是非量。妄执第八见分为我。为法。故本来第八见分。是白净无记。然非是我。今被第七妄执为我。不称境知。故名非量。若第七内二分。唯现量。第八赖耶同五现量。如前已解。

  问。真似现量。如何分别。

  答。古释现量有二。一真。二似。真现量者。体即五识身。五俱意。诸自证分。诸定心。兼第八识。此等诸心心所。有六义名现。一现有。简龟毛等。二现在。简过未。三显现。简种子。无作用故。四现离照现。名为现。谓能缘之心行相。远离诸分别故。谓离随念计度名言种类诸门等。分别心故。因明论云。此中现量。谓无分别。释云。即显能缘行相。不筹不度。任运因循。照符前境故也。五现谓明现。谓诸定心澄湛。随缘何境。皆明证故。即明证众境。名为现量。六现谓亲现。即亲冥自体。若一切散心。若亲于境明异自体。皆名现量。第五明现。第六亲现。此二种义。简诸邪智等。如病眼见空华毛轮等。虽离分别任运而缘。然不能明证众境。亲冥自体。故非现量也。似现量者。准理而言。有五种智。皆名似现量。一散心缘过去。二独意缘现在。三散意缘未来。四缘三世疑智。五缘现在诸惑乱解。此等诸心能缘行相。有筹度故。皆不以自相为境故。又随先所受分别转故。名似现量。然有二种。一无分别心。谓愚痴人类。及任运见于空华等。虽无分别。然不分明冥证境故。名似现量。二有分别心。现带名言。不得法之自相。妄谓分明。得境自体。名似现量。又云。男女天地等。见一合相。名似现量。此以众缘合故。如揽众微以成于色。合五阴以成于人。名一合相。如是见者。是有分别智。于义异转。故名似现量。真现量者。如一合相。相不可得。金刚经云。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以从缘合。即无性故。无性之性。是所证理。如是知者。是正智生。是自相处转。名真现量。又拂能所证迹。为真现量。谓若有如外之智与如合者。犹有所得。非真实证。能所两亡。方为真现。唯识论云。若时于所缘。智都无所得。尔时住唯识。离二取相故。经云。亦无如外智能证于如。乃是为真现量也。是以诸佛施为。悉皆现量。如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云。如来悉知彼诸众生。出息入息。种种饮食。种种资具。种种相貌。种种根器。种种行解。种种心性。死此生彼。刹那流注。生灭相续。如来悉知如是一切。现量所得。非比量知。云何现量。谓不动念。如实而知。非流注心。入于过去。如是知时。智慧具足。随众生心。种种说法。

  问。本识变似根身器世间等。为是自变。为是共变。

  答。此有四句。一共中共变。二共中不共变。三不共中不共变。四不共中共变。识论云。所言共变者。谓异熟识。由共相种成熟力故识似色等器世间相。即外大种。及所造色。虽诸有情所变各别。而相相似。处所无异。如众灯明。各遍似一。释云。此义意言。由自种子为因缘故。本识变为器世间相。唯外非情。此即能造及所造色。在外处。故言外大种。非心外法。且诸种子总有二种。一是共相。二不共相。何为共相。多人所感故。虽知人人所变各别。名为唯识。然有相似共受用义。说名共相。实非自变。他能用之。若能用者。此即名缘心外法故。然我此物为增上缘。令多人可共受用。名共。如山河等。不共相者。若唯识理。唯自心变。名不共相。一切皆是他变。是他物。自不能用。亦名不共相。然今且约自身能用。他不得用。名为不共。如奴婢等。又释云。共中有二。一共中共。如山河等。非唯一趣用。他趣不能用。又唯识义镜云。共中共者。多识同变。名之为共。识已同用。重名为共。又唯识钞云。谓多趣有情识所变色。同在一处。互相涉入。其相相似。同共受用。名共中共。初之共字。约所缘缘。后之共字。约增上缘。即无主山河等是。若有主者。即共中不共所摄。二共中不共。如己田宅。及鬼等所见猛火等物。人见为水。余趣余人不能用故。不共相中。亦有二种。一不共中不共。如眼等根。唯自识依用。非他用故。二不共中共。如自扶根尘。他亦受用故。此言共相种者。即共中共。如众灯明。各遍似一者。此释共果同在一处。不相障碍。谓外器相。如众灯明。共在一室。各各遍室。一一自别。而相相似。处所无异。此如何知各各遍也。一灯去时。其光常遍。若共为一。是则应将一灯去已。余明不遍。又相涉入不相隔碍。故见似一。置多灯已。人影亦多故。又云。一不共中不共变。如眼等五根。唯自第八。于中有末心。第一念。托父母遗体时。变名不共。唯自第八变故。又唯自受用。复名不共。如眼识。唯依眼根发眼识。乃至身识依身根等。二不共中共变。即内扶尘根。初唯自第八变。名不共。变。生已后。他人亦有受用义。复名为共。

  问。若许受用他人扶尘者。何名唯识。心外取法。

  答。受用他人扶尘时。自识先变一重相分。在他人身上。若受用时。还受用自相分。心外无法。得成唯识。

  问。若言受用自相分。因何杀他人得地狱罪。以杀自相分故。

  答。自相分与他相分。同在他身处。杀自相分。亦能令他五根相分断灭。故得罪也。三共中共变。如山河大地。众人共业力变。又共得受用。

  问。多人共变名共者。如有一树。二十人共变。有二十重相分。忽被一人斫却此树。自相分无。可名唯识。余十九人相分亦无。应非唯识。以自不斫故。

  答。一人所斫相分是所随。余十九人相分是能随。能随相分。必依所随有。故所随既无。能随亦灭。由此义边。亦名唯识。故瑜伽论云。相似业生。随顺业转。即众人共业变时。得名相似业。其多人相分被一人受用。即名随顺业转。又共变共受用故。四共中不共变者。如田宅妻子。多人第八共变。得名为共。若受用时。唯自前六受用。不通他人。即名不共。又如一水应四心。随业各异见。

  问。诸识各变自根。还变他根不。

#佛藏 #四库全书
发表评论
投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