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尊龙凯时平台在线地址
答。真门顺性。妙合无生。世相随缘。似分起尽。楞伽经云。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佛告大慧。识有二种生住灭。非思量所知。谓流注生住灭。相生住灭。古释云。言流注者。唯目第八。三相微隐。种现不断。名为流注。由无明缘。初起业识。故说为生。相续长劫。故名为住。到金刚定。等觉一念。断本无明。名流注灭。相生灭住者。谓余七识。心境粗显。故名为相。虽七缘八望六为细。具有四惑。亦云粗故。依彼现识自种诸境。缘合生七说为相生。长劫熏习。名为相住。从末向本。渐伏及断。至七地满。名为相灭。依前生灭。立迷悟依。依后生灭。立染净依。后短前长。事分二别。即是流注生住灭。相生住灭。是以海水得风。变作波涛之相。心水遇境。密成流注之生。前波引后波。鼓沧溟而不绝。新念续旧念。腾心海以常兴。从此汨乱澄源。昏沉觉海。是知因真起妄。不觉无明之动摇。如从水成波。全是外风之鼓击。内外和合。因缘发萌。遂成能见之心。便现所观之境。因照而俄生智鉴。因智而分别妍媸。从此取舍情分。爱憎。心变。于五尘境。执着坚牢。向六情根。相续不断。因兹爱河浪底沉溺无忧。欲火焰中。焚烧罔惧。甘心受黑城之极苦。不觉不知。没命贪梦宅之浮荣。难惺难悟。若能了最初一念。起灭何从。顿入无生。复本真觉。则尘尘寂灭。六趣之笼槛难羁。念念虚玄。九结之网罗休绊。犹如巨海风息。不起微涟。察动相之本空。见缘生之无体。则穷源湿性。湛尔清冷。万像森罗焕然明白。所以贤劫定意经云。了一切空。是曰一心。
问。宗镜搜玄。云何说识。
答。只为识性幽玄。难穷本末。唯佛能了。下位莫知。以无迹无形。为万有之本。唯深唯妙。作众圣之原。如菩萨处胎经五道寻识品云。尔时世尊。将欲示现识所趣向。道识。俗识。有为识。无为识。有漏识。无漏识。华识。果识。报识。无报识。天识。龙识。鬼。神。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识。上至二十八天识。下至无救地狱识。尔时世尊。即于胎中。现勾锁骸骨。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佛告阿祈陀。能别此骸骨识耶。对曰。不别。何以故。未得通彻。行力未至。佛告弥勒菩萨。汝此天中。未得神通耶。弥勒白佛言。有成就者。有不成就者。佛告弥勒。汝观勾锁骸骨。令一切众。知识所趣。分别决了。令无疑滞。尔时弥勒菩萨即从座起。手执金刚七宝神杖。揽勾锁骸骨。听彼骨声。即白佛言。此人命终。嗔恚结多。识堕龙中。次复搅骨。此人前身。十迹行具。得生天上。次复搅骨。此人前身。破戒犯律。生地狱中。如是搅骨。有漏无漏。有为无为。从二十八天。下至无救地狱。知识所趣。善恶果报。白黑行报。有一全身舍利。无有缺减。尔时弥勒。以杖搅之。推寻此识。了不知处。如是三搅。前白佛言。此人神识。了不可知。将非如来入涅槃耶。佛告弥勒。汝绍佛位。于当来世。当得作佛。成无上道。何以搅舍利而不知识处耶。弥勒白佛言。佛不思议。不可限量。非我等境界。所能筹量。今有狐疑。唯愿世尊。当解说之。五道神识。尽能得知。彼善恶所趣。不敢有疑。于如来所。今此舍利。无有缺减。愿说此识。令我等知。佛告弥勒。过去未来现在诸佛。舍利流布。非汝等境界所能分别。何以故。此舍利。即是吾舍利。何能寻究如来神识。今当与汝。分别。如来上中下识。至萨芸然。各各不同。初住菩萨。未立根德力。虽得神通。二住菩萨。以天眼观。知识所趣。退不退地。亦复观见。欲界色界。无色界者。或复观见。生东方无数恒河沙佛刹。供养诸佛。奉律无碍。亦复知彼受记劫数。一劫二劫。乃至百千亿劫。或有菩萨。于三住地。观见舍利。知识所趣。于有余涅槃。无余涅槃。然复不见四住所行。识所趣向。四住菩萨。见一见二三住识法。然复不见五住舍利识法所趣。乃至唯佛。知佛神识所念。又偈云。识神无形法。五大以为家。分别善恶行。去就别真伪。识示善道处。永到安隐道。识为第六王。余大最不如。
问。心识二名。有何胜劣。
答。心是如来藏心真如之性。识是心之所生。无有一法。不从真心性起。故首楞严经云。诸法所生。唯心所现。心是本。即胜。识是依。即劣。如圆觉疏云。生法本无。一切唯识。识如幻梦。但是一心。
问。设使识无其体。云何得是心乎。
答。以识本是心所成故。故识无体。则是一心。何异境从识生。摄境归识。若通而论之。则本是一心。心变为识。识变诸境。由是摄境归识。摄识归心也。
问。前已广明识相。如何是智。
答。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如大宝积经云。佛言。所言识者。谓能了别眼所知色。耳所知声。鼻所知香。舌所知味。身所知触。意所知法。是名为识。所言智者。于内寂静。不行于外。唯依于智。不于一法而生分别。及种种分别。是名为智。又舍利弗。从境界生。是名为识。从作意生。是名为识。从分别生。是名为识。无取无执。无有所缘。无所了别。无有分别。是名为智。又舍利弗。所言识者。住有为法。何以故。无为法中。识不能行。若能了达无为之法。是名为智。又月灯三昧经偈云。不寂者是想。寂灭者是智。若知想自性。便离于诸想。若有想可遣。是则还有想。彼行想戏论。是人不离想。若人作是心。是想谁所起。是想谁能证。谁能灭是想。起想之法者。诸佛莫能得。即于此处有。无我离取着。若其心不生。何由得起想。若心得解脱。彼则无由起。若证于解脱。心则不思议。心不思议故。成就不思议。我本作是念。安住心地已。弃舍一切心。愿成不思议。白净法果报。睹见于无为。一念能了知。一切众生念。众生即是心。心即是如来。诸佛不思议。显了于此心。
问。心王妙义。八识真原。显正理以圆明。据圣教为定量。理事齐举。已断纤疑。心所之门。如何开演。
答。此申第二心所有法。此心所六位。都有五十一法。遍行有五。别境有五。善有十一。根本烦恼有六。随烦恼有二十。不定有四。遍行者。遍四一切。四一切者。一性一切者。即三性。一善。二不善。三无记性等。二地一切者。即九地。一欲界五趣地。色界四禅四地。无色界四空四地。三时一切者。时。即同一刹那时也。此作意等五心所。皆同时起。故名时一切。四。俱一切者。俱。即遍诸心等。与八识俱。意云。此作意等五遍行。与八识心王俱起时。必有同时相应五数。又如八识俱起时。皆有遍行五数。故名俱一切。即四一切。是所行所遍。触等五数。是能行能遍。遍者。是圆义。行者。是游履义。缘境义。但取见分能缘四一切。不取内二分。内二分但互相缘。即不能外缘一切。又若别境欲等五数。有行非遍。行是能缘。遍是所缘。即所乐等四境。以四境不能令能缘欲等所遍缘。故名有行非遍。应以四句分别。一。是行非遍。即别境。二是遍非行。即真如。三俱句。即遍行。四俱非。即色等。显扬论云。心所有法者。谓若法从阿赖耶种子所生。依心所起。与心俱转相应。彼复云何。谓遍行有五。一作意者。谓能警心为性。于所缘境。引心为业。
问。作意为在种位能警心。为在现行能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