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尊龙凯时平台在线地址
问。法身之理。为复有法成。为复无法成。为复一法成。为复异法成。
答。本觉心宗。法身性地。口欲言而词丧。心欲缘而虑亡。所以然者。说有则妙体虚玄。谈无则道无不在。言生则三界无物。云灭则一体常灵。言一则各任其形。说异则同归实相。是知不可以称量。不可以希冀。若开方便。欲晓疑情。则不有不无。非一非异。能超四句。方会一乘。
古德问云。若众生与诸佛同一心佛性。等有法身。则有二过。一众生悉当成佛。则众生界尽。二诸菩萨阙利他行。以无所化机故。
答。此所问难。并由妄见众生界故。妄起此难。不增不减经云。大邪见者。见众生界增。见众生界减。以不如实知一法界故。于众生界。起增减见。经意则一切众生。一时成佛。佛界不增。众生界不减。故经云。众生即法身。法身即众生。众生法身。义一名异。解云。况众生界。如虚空界。设如一鸟。飞于虚空。从西向东。经百千年。终不得说东近西远。何以故。虚空无分剂故。亦不得云总不飞行。以功不虚故。当知此中道理亦尔。非有灭度。令有终尽。非无终尽。有不灭度。故众生界。甚深广大。唯是如来智所知境。不可辄以狂心限量斟酌。起增减见。且如虚空界。虽无分剂。不碍鸟飞。类众生界。虽不可尽。不妨灭度。但不起增减之见。去取之情。则智翼高翔。真空无滞。如华严疏释。经云。佛智广大同虚空者。量智包含而普遍。理智无分别而证入。是以太虚含众像。众像不能含太虚。太虚不分别众像。众像乃差别太虚。以况我法不能容佛智。佛智乃能容我法。有我法者。分别如来。是如来者。不分别我法。二普遍喻中。妙观察智。无不遍知。即普遍义。成所作智。曲成无遗。即随入义。经颂云。佛智广大同虚空。普遍一切众生心。此即体遍。悉了世间诸妄想。此约知遍。又云。得一切法量等心。此约证遍。智性全同于色性故。此约理遍。云何遍入。不坏能所。有证知故。经颂云。世间诸国土。一切皆随入。智身无有色。非彼所能见。由随于如。即入无所入。故云平等。是以虚空遍入国土。国土不遍入虚空。有国土处。必有虚空。有虚空处。或无国土。虚空之于国土。平等随入。国土之于虚空。自有彼此。虚空可喻佛智。国土可喻三世。三世有处。佛智必在其中。佛智知处。三世或无其体。佛智之于三世。平等随入。三世之于佛智。自有始终。此犹约不二而二说耳。若二而不二。国土虚空。三世佛智。同一性故。皆互相入。举一全收。普遍亦然。三世间圆融。则言思道断。故名佛智为不思议也。大集经云。文殊言。世尊。如来若坐菩提树下。如来世尊则有二相。一者如来。二菩提树。如来世尊已离二相。佛言。善男子。菩提众生。一切法性。等无差别。一味一性。如来坐于菩提树下。见如是法。是故名为逮得菩提。我都不见离菩提外。别有一法。见一切法。皆悉平等。而是平等。不入于数。是故平等。名为无碍。又此法门。举一则法界全收。如举眼为门。诸根相好。及佛刹土。莫不皆是一眼中现。乃至六根。一尘一毛中现。亦如是。如云毗卢遮那身中。具足三道六趣众生等。此则一身含一切身。又一身遍一切身。即入重重。包遍无碍。如华严经颂云。有一坚密身。一切尘中见。无生亦无相。普现于诸国。
宗镜录卷第十八
夫诸佛法身。普遍众生心。既同一心。云何有现不现。